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模不一样教案

一模不一样教案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
安福寺小学宋宏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和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特异现象,探究特异构成的组成要素和变化规律。

2.让学生掌握特异构成的形式原理。

3、体验特异的发现与创作设计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重复的花边学习过后有一定的基础,本课是在重复中打破和改变个别形,使画面更有趣,从自然生活中去发现特异,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设计和创作的乐趣。

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课的知识定位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形式原理,有意弱化平面构成中特异构成的知识性,学会发现和运用这一原理到生活中。

重点:特异构成的形式;
难点:特异形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找不同游戏
在两幅图片中找出6处不同的地方?学生先观察然后举手回答。

二、初步感知
1、各出示一张自然界中重复和特异的图片。

请同学说一说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分别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
2、出示生活中经过特异设计的作品。

板书:一模不一样。

三、探究方法
1、寻找要素:基本形和骨式。

2、认识基本形:简洁(动物、植物或人物)
3、特异的变化类型:根据特异的种类来改变其中一个的大小、外形、色彩、方向、种类或动作。

4、制作步骤:设计基本形---骨架----特异制作。

四、自主表现、大胆设计
尝试运用不同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如运用绘画、印染、印章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并注重色彩的搭配。

学生动手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并为学困生提供相应的帮助。

五、展示交流、拓展延伸
1、部分优秀作业展示。

2、展示部分优秀作业。

学生自评,生生互评。

3、播放特异现象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运用。

4、通过让学生自己评价,教师总结,再次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5、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一导入
特异感知
欣赏两组图片(自然)
1.重复现象
2.特异现象:学生说出感受,概括共性:相同中总有一个不一样的(总有一个特异的)
师小结这种现象就叫特异现象。

提问:请大家看看这几组图片里左边和右边哪边的图片更吸引你?为什么?
小结:在许多相似的物品里忽然出现一个不一样的,非常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模不一样.
二、首先我们来玩一个一模不一样的游戏.
我把这几个孩子排排队,你们发现老师排的队伍里谁是那个特别不一样的孩子了么?性别。

哇,眼睛这么厉害啊。

那老师再来排排,现在都是女孩了,这下没有不一样了吧?为什么你们还说不一样?
你还可以有不一样的排法么?请哪个小朋友来指挥一下。

同学们,他排出来不一样你看出来了么?
小结:性别、高矮、胖瘦、方向、颜色、种类、形态......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你发现了吗?那我们从教室里开始找吧。

比如黑板上有没有啊?(吸铁磁、粉笔、凳子......)。

现在我们到校园里找找......街上......你的家去找找有特异现象吗?
小结:原来,这些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一模不一样的主角。

椅子、拖鞋、包包、书、灯、围棋
三.出示范作进行比较
有个小朋友,他用我们这种一模不一样的方法做了三幅作业,他想把其中一幅送给你们,谁来选一选?你为什么挑了这一幅?
小结:对,我们做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物体的外形要漂亮,大小要合适。

四.有很多设计师也利用了这种方法,做了一些有趣的设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独到的手法。

五.作业
六.其实我们在很多行业领域都运用了这种一模不一样的技巧,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赋予创意。

现在,请在这一段设计的非常优美的舞蹈中结束我们的课,请大家找一找,他的一摸一一样用在哪里了呢?记得告诉老师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