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在卵巢癌治疗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靶向治疗;卵巢癌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70-02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居第三位。
其中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妇科肿瘤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卵巢癌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化疗、放疗、中药等综合治疗。
尽管就卵巢癌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5年生存率仍未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治疗后复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50%-80%的患者将出现复发。
因此,探讨卵巢癌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传统治疗方案由于缺乏靶向性,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存在杀伤作用,导致患者承受很大副作用带来的痛苦,甚至难以耐受下一疗程;其次,药效或手术范围不够也是治疗卵巢癌难题之一。
为寻找治疗卵巢癌突破口,很多学者把目光聚集在寻找针对卵巢癌某些特定的受体、基因或与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物质的药物治疗,其靶向性强,可以提高药物局部浓度,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也减少了对其他正常组织器官的不良作用,或者能特异改变卵巢癌发生发展,己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趋势。
目前靶向治疗在卵巢癌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抗体、血管生长抑制因子、靶向基因rnai等。
1 lhrh
卵巢表面存在与其他器官区别的抗原及受体,主要包括结合性和非结合性抗体,其中结合性抗体通过二抗可与药物结合,可使药物
在肿瘤组织中缓慢释放,诱导药物集中在病灶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减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全身毒副作用。
同样利用单抗与二抗及放射性同位素联合,可使放疗集中于肿瘤组织特别是存在远发部位转移时,减少对周围细胞的杀伤作用。
如现在研究较成熟的ca-125,ceo,afp,egf受体,叶酸盐受体等。
其中研究热点之一lhrh,越来受到青睐。
卵巢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研究表明,7o%-8o%卵巢癌细胞膜上存在并大量扩增lhrh受体,且该类受体在相应的正常组织和细胞膜表面几乎不表达。
廖永玲等利用lhrh受体阳性的人卵巢癌细胞a2780/ddp建立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
研究显示超声辐照lhrha靶向微泡比较非靶向组能显著增强ddp对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选择lhrh作为卵巢癌靶点有很大前景。
2 aif
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临床与动物实验证实,如果没有新生血管形成来为肿瘤供应营养物质,则肿瘤在直径达2mm时不在增大,且伴随坏死出现,研究发现,肿瘤血管形成主要受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调控,他们对血管形成发挥正向或负向调节,其中参与正向信号调控的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他们通过受体与相应靶细胞结合,从而增加内皮细胞趋化性、促进细胞分裂和毛细血管出芽生长。
其中参与负向信号调控的因子包括内皮抑素、血管抑素、转化生长因子β等。
由于肿瘤具
有不稳定性、异质性和高度变异性,常规肿瘤化疗药物对某些肿瘤才有效,且全身副作用大,机体也易对其产生耐药性,限制了药物的效果及临床应用,相反,血管内皮细胞非常稳定,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切断其营养供应及转移途径,因而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成为治疗肿瘤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疗法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区。
研究发现,主要成份是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if)的抗血管生成药大致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其中特异性的抑制血管生成而不影响其它组织在治疗肿瘤方面应用更广。
佛克曼博士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疗法能治愈大鼠任何肿瘤。
bevacizumab(avastin)作为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而抑制肿瘤生长,经小鼠实验己经证实其对卵巢癌治疗有效,但尚处于临床ii期试验阶段。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f会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实体瘤药物应用于临床。
3 rnai
rna干扰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rnai的作用提供了一种经济、快捷、高效的抑制特异基因表达的技术手段,逐步成为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的一种手段。
原癌基因、癌基因和肿瘤基因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他们对细胞生长、分化起正向或反向调节作用,共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但是这些基因发生异常,则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rnai 应用治疗卵巢癌主要包括抑制癌基因表达、抑制抑癌基因的突变、
抑制与信号传导途径相关突变基因的表达、抑制侵袭及转移的相关基因和抑制多重耐药基因的表达。
survivin基因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与肿瘤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并且其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是卵巢癌化疗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靶向治疗卵巢癌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手段能够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而同时减少其对正常组织器官的不良
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因其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较传统治疗的手段显示出明显优势,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许多靶向治疗方法尚缺少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其中缺乏大规模的、可重复的ⅲ期随机对照双盲实验是一个非常突出问题,因此还须进一步开展大量的临床研究,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 mayer c r,bekeredjian r.ultrasonic gene and drug delivery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j].adv drug deliv rev,2008,60(10):l177-1192.
[2] 吴湖炳,王全师,王明芳,等.pet/ct 显像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6,26(4):197-200.
[3] 廖永玲,孙江川,常淑芳,等.超声辐照lhrha靶向微泡增强顺铂对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8):680-683.
[4] 吕霞,肖莉,周启明,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
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