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八十六)

最新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八十六)

5.安全使用尖锐器械(1)尖锐器械的使用:(2)尖锐器械伤害的处理:当尖锐器械伤害发生时,受害者须保持冷静,如果尖锐器械与患者有关,要先留下患者,然后按照尖锐器械伤害的急救与处理进行: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黏膜。

②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乙醇或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③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以便进行调查、监控、随访。

④高风险时采用药物预防,如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卩g、5卩g、5卩g (按0个月、1个月、6个月间隔)。

(四)环境防护1 .环境分区:口腔医疗环境应当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器械处理区域分开,不同区域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的基本需要。

( 1 )口腔诊疗区域:可划分为清洁区域和污染区域,指导口腔医疗环境中不同层次的清洁和消毒。

清洁区域指的是治疗室内那些仅用干净的手或物品触碰的地方或设备的表面及材料等。

如容器内的材料、X线片、患者的病历、牙医助手的工作台、材料瓶、医护人员的洗手池等。

污染区域是治疗中一定或可能受到污染的设备、器械以及工作台暴露面。

从空间上划分是以治疗中的患者头部为中心,以处于工作位的口腔科医师或口腔科医师助手的背部为半径的范围。

主要包括综合治疗台的支架桌、痰盂、吸唾系统、手机头、灯光手柄和开关等。

这些区域表面应覆盖一次性保护物品,若没有覆盖,则应在每位患者结束治疗后按中等水平消毒。

(2)器械处理区:器械处理区应相对独立,可设在诊室周围,方便器械的传递区域内按照工作要求分为回收清洗区、保养包装区、灭菌区、物品存放区。

回收清洗区为污染区,承担器械回收、分类、清洗、除锈、干燥等功能。

保养包装区承担器械保养、检查、包装等功能。

灭菌区摆放灭菌设备,承担灭菌功能。

物品存放区存放消毒、灭菌后的物品。

各区之间应标志明确,有实际屏障,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单向循环,不得逆流或交叉穿梭。

2.屏障防护技术:治疗过程中所有可能接触到的设备或物体表面须使用屏障防护技术覆盖,或者治疗完成后清洁消毒。

屏障防护技术是一种物理性的防护技术,采用一次性的塑料纸或透明的塑料套管覆盖治疗室那些经常接触,且难以清洁和消毒的部位,以减少工作区域表面的污染。

每位患者更换一次。

这些部位主要有治疗台台面、牙椅控制板、柜子或抽屉把手、头顶灯的手柄、综合治疗台的把手、光固化机身和机头、三用枪工作头、牙椅的头靠、牙椅上所有操作装备的连接皮管等。

采用屏障保护技术的优点在于完成一位患者的治疗后,只要丢弃这些屏障,被覆盖的部分不需要进行清洁消毒(除非有破损),治疗区域其他暴露部分及缺损部位在治疗两位患者之间必须清洁。

这样既保持了物体表面的清洁又节省了时间。

3.环境消毒(1)空气消毒:为了减少口腔诊室的细菌污染,应注意诊室内的空气通风净化,在气候条件允许时,应尽量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安装空气过滤器或空气净化装置。

扫地时采用湿式清扫,减少灰尘飞扬。

对诊室的空气消毒可采取:学习-----好资料①臭氧消毒:要求达到臭氧浓度》20mg T m3,在相对湿度R畑70%条件下,消毒时间》30分钟。

②紫外线消毒:选用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紫外线等,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

紫外线灯照射时间应大于30分钟。

③化学消毒剂或中草药消毒剂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方式。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0.59 %〜1.0 %的过氧乙酸水溶液熏蒸,或过氧化氢喷雾。

在使用中注意所有消毒剂必须在有效期内,消毒时室内不能有人,甲醛因有致癌作用不能用于室内消毒。

(2)地面消毒:当地面没有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可用清水、2%〜5%来苏溶液或0.2 %漂白粉溶液进行扫除,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微生物。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通常采用含有效氯500mg/ L的消毒液或0.2 %过氧乙酸溶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3)墙面消毒:医院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程度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进行常规消毒。

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高度一般为2〜2.5m高即可。

对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胞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250〜500mg/L、2000mg/ L与2000〜3000mg/L 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4)其他表面消毒: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体表面,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

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五)口腔器械设备的消毒与灭菌口腔医疗器械种类繁多,这些器械在使用过程中被患者的唾液、血液、体液所污染,特别是高速涡轮手机内部管腔精细,结构复杂,是残留细菌病毒的栖息所,如果消毒措施不彻底,细菌和病毒可通过器械传播,导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卫生部要求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1 •口腔器械分类:口腔器械按照在使用时可能造成的危险程度分为高度危险器械、中度危险器械、低度危险器械三个级别,指导消毒室对不同器械选择消毒、灭菌和保存应达到的水平,从而既能最大程度地杀灭细菌,控制感染,又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器械损耗。

感染控制的措施及方法①高危器械指接触患者口腔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口腔无菌组织、或穿破口腔软组织进入骨组织或牙齿内部的各类口腔器械。

②中危器械指仅接触完整的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口腔器械。

③低危器械指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2.清洗、消毒与灭菌:所有口腔医护人员应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器械,即用即弃,一次性器械不能消毒后使用。

再使用的器械设备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用于下一位患者。

口腔诊疗器械处理操作流程包括回收、清洗、干燥、检查与保养、消毒或灭菌、贮存。

清洗是消毒或灭菌前必须进行的步骤,灭菌可包括消毒,消毒不能代替灭菌。

掌握这三个方法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1)清洗:指清除物品上的污垢。

口腔小器械结构复杂,在使用过程中既存在有机物(血液、牙屑)污染,也残留无机物(氧化锌、棉花、根充糊剂等)污染。

清洗包括去除有机或无机的污染物,可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和水进行洗涤,或通过使用化学药剂的自动化过程(如超声清洗器或清洗消毒器)来完成。

如果不能马上进行清洗,应将器械浸泡于装有洗涤剂、消毒剂或者活性酶清洁剂的容器中保湿,以避免污物干燥在器械表面而不利于清洗。

清洗必须在消毒与灭菌前完成,肮脏的器械是不可能被消毒更不可能被灭菌的。

清洗的方法有手工清洗、清洗机清洗、超声波清洗1)手工清洗:对于无机器清洗的设备或一些复杂物品如各种内镜、导管等必须手工清洗。

清洗人员须注意自身保护:戴厚的橡胶手套;戴面罩以保护眼、鼻、口黏膜;穿防水衣服或穿围裙和袖套;头套完全遮盖头发。

将器械置于流动水下冲洗,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C。

去除干燥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

刷洗应在水面下进行,以防止产生气溶胶。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2)清洗机清洗:有全自动、半自动清洗器和专用设备清洗器。

这些清洗器一般包括冷水清洗、洗涤剂清洗、漂洗、最后热水消毒(水温为80〜90C,至少可达中等水平消毒)和干燥过程。

3)超声波清洗: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波清洗。

超声波主要是用于去除医疗器械内小的碎屑,为此超声清洗前须先初步清洗以除去大的污物。

超声清洗时间宜为3〜5分钟,可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在使用前应让机器运转5〜10分钟以排出溶解的空气,机器内加酶可提高超声清洗的效率。

清洗完成后应用水冲洗,去除化学试剂或表面活性剂。

清洗后的器械应擦干或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

金属类干燥温度为70〜90 C;塑料类干燥温度为65〜75 C。

没有干燥设备的或不耐热的器械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2)消毒:指清除或杀灭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灭菌:指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 。

1)包装:指器械在灭菌前进行打包封装。

包装器械的目的是便于无菌储存,即给灭菌后的器械设备提供有效的屏障保护,保护其在一定期限内(标注的有效期)维持系统内部无菌环境。

包装袋或包装纸具备正常压力下空气无法穿过,但在足够的正压或负压下空气及蒸汽能穿透,有不吸潮易干燥的特点。

成功的包装应该是封口严密且使用时容易打开。

不可使用封闭式的金属盒装载器械灭菌,这样会引起消毒灭菌不全甚至失败。

期及失效期。

②口腔门诊手术包内应放置包内指示物。

③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 2.5cm。

④医用塑封机在每日使用前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封闭完好性。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