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20佃版《3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夯基提能作业1.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 ,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图乙中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乙图: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丙图: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 丁图: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是由于 4.(1)图甲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mL;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温度计的示数是C OA.在B.在C.在 “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D.在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2.(1) 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cmo式是 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选填“并联”或“串联”V;白炽灯与电视机之间的连接方n ft[■Mil]: fT^^rrT] u -屮・ 11f n 1^14 九3.根据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甲图:风中雨伞容易“上翻” ,是由于r2乙鑑甲20佃版《3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2)木块从图乙所示斜面上的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根据公式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实验次数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1 100 1.000 0.82 150 1.000 0.83 200 1.000 0.84 250 1.000 0.85.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空杯、三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物块、细线。

研究物块重空杯重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杯、水总浮力的大排开水所受对象G/N G杯/N 簧测力计的示数F7N 重G总/N 小 F 浮/N 的重力G排/N 物块1 1.25 0.35 1.1 0.5 0.15 0.15物块2 1.15 0.35 1.0 0.5 0.15 0.15物块3 0.45 0.35 0.3 0.5 0.15 0.15,:(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把物块1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将(选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io■-J _r=-乙算出第超⑶ 由本次实验可确定,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多选题,只填写字母)D.密度 6.为了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将弹簧放在水平面上,一端固定。

② 在弹性限度内,用物块(物块与弹簧不连接)将弹簧压缩。

测量并记录弹簧的形变量 △ L 。

③ 由静止释放物块,测量并记录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④ 多次改变弹簧的形变量,重复步骤②③。

⑤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请回答以下问题:7.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技馆 ,同学们在“探索与发现 A 厅”里面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 “物体上滚?”的实验。

实验时,将双圆锥体轻轻放在倾斜轨道的最低端 ,看到双圆锥体从静止向轨道高处滚去。

实验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小军认为“双圆锥体上滚”是真的 ,眼见为实;小乐认为“双圆锥体上滚”是错觉 ,双圆锥体不可能自动由低处向高处运动。

小乐和小军为证 明各自的观点,取了两根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条左端垫高,做成一个倾斜轨道,将双圆锥体放在轨道右端,如图甲所示,由静止释放后双圆锥体向轨道高处滚去 ,双圆锥体最终停在轨道左端,如图乙所示。

这个实验成功再现了在科技馆看到的现象。

请你根据图甲、乙所示的实验,选择适当的器材,通过测量判断小军和小乐谁的观点正确 写出你的测量方法并简要说明。

无关。

A.重力B.质量C.体积E.形状(1)本实验中,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 的关系。

(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间接反映的。

(3)本实验中,从物块离开弹簧到静止,物块将能转化为能。

甲乙8. 利用吸管可以做物理小实验。

(1)用吸管“取”水,如图甲所示,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

现有以下四个动作a. 用手指封住管口b. 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c. 将吸管插入水中d. 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在。

⑵如图乙所示,往吸管B 中吹气,可以看到吸管A 中的水面上升,以下现象中涉及的物理①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 ②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 ③ 平行于岸边航行的船不能靠岸太近9. 某同学用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碳)自制简易爱迪生灯泡。

变细。

继续通电,铅笔芯烧断掉落。

以上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填字母)。

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 的存原理与之不同的有(填序号)。

他将直径0.5毫米的铅笔芯两端接上导线,放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 (如图甲),连接12伏电源和电流表,闭合开关,铅笔芯发出黄光并渐渐变亮,稍后渐渐变暗。

断开电路,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铅笔芯明显 乙⑴某时刻,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安。

(2) 请在方框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3) 瓶中的石灰水可起到(4) 实验中,铅笔芯亮度渐渐变暗的原因是10. (2018四川攀枝花,27,4分)夏天我们经常使用电风扇,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对此小明提出了两个猜想,并利用玩具电风扇来进行探究。

猜想一: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距离电风扇的远近有关 猜想二: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 为证实上述猜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将纸板B 固定在支架上,纸板A 和轻杆固定后悬挂在纸板 B 上的转轴0处,纸板A 和轻杆可绕转轴 0自由摆动,将电风扇放在左侧 正对纸板A 。

图中s 是纸板A 自然下垂时(虚线)到电风扇的水平距离,0是纸板A 向右摆动 稳定后轻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0越大,说明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

(1) 探究猜想一: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使s 分别等于0.30 m 、0.50 m 、 0.70 m 、0.90 m ,在纸板B 上分别标下纸板 A 稳定时轻杆的位置 a 、b 、c 、d ,如图乙所示,可作用。

知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探究猜想二:小明同学将一个滑动变阻器与电风扇的电动机(选填“串联”fitHr 三■乙或“并联”),在探究过程中,还要保持不变。

(3)你认为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还可能与有关。

(写出一个合理答答案精解精析1.A 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同一定值电阻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是为了计算电阻值时求平均值,减小误差,A 正确;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变 化的,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是为了研究不同电压下的小灯泡实际功率,B 项错误;在“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时,测量同一物质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是为了寻找 普遍性的规律,C 项错误;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是为了寻找普遍性的规律,D 项错误。

故选 A 。

2^答案 (1)1.85(1.84~1.86 均给分)(2) 26.8 ⑶220并联«解析(1)如题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为1.85 cm 。

(2)天平平衡时的示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以由题图乙得物体的质量为 20 g+5 g+1.8 g=26.8 g 。

⑶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220 V,家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 3. *答案(1)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分子间存在引力 (3)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解析 (1)风中雨伞的上方比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从而产生压强差,使得雨伞“上翻” ;(2)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两个铅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引力,即分子间存在引力;(3)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是由于小磁针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 ,由此说明电流 的周围存在着磁场;(4)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

4.虑答案 (1)106 34 1.4 -7(2)①如图所示,称量标尺的分度值是 0.2 g,所,是并联的连接方式。

② v=- 1.250 m/s 无关M 解析 (1)天平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示数,m=105 g+1 g=106 g; 量筒读数时要注意视线与液面相平 ,V=34 mL;弹簧测力计和温度计都要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再读数。

(2)①所要测量的距离为木块下边缘到金属片的距离。

②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1.250 m/s,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质量不断增大,但平均速度不变,所以木块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

5. ®答案⑴等于 (2)下沉 (3)ABDft 解析 (1)分析题表中数据可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 重力。

h 1>h 2,则小乐的观点正确;如果h 1<h 2,则小军的观点正确。

(1)首先将吸管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吸管上端,向上提吸管,吸管内水由于重力h 1,用刻度尺测量图乙中双圆锥体轴心到水平桌面的高度 h 2ov=-二⑵物块1的质量 m 二浮,物块1的体积 V 1=V 排,物块1的密度P水 水如果 8.®答案(1)cabd 大气压 (2)②*解析向下流动很小的距离时,吸管上部的气压减小,而吸管下端外部大气压不变 ,大气压托着吸管 内的水,水流不出来。

再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在重力作用下,塑料吸管里的水流出,落到空杯里。

故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 c 、a 、b 、d,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题乙图中实验的原理和选项①③涉及的原理均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而②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是因为灰尘具有惯性,与题图乙的原理不同,故选②。

9.曜答案 (1)1.5(2)、(3)、(4)见解析®解析(1)电流表的量程为0~3 A,分度值为0.1 A,(3)铅笔芯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大量的热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能防止炽热的铅笔芯掉落使瓶底破裂(4)铅笔芯在燃烧过程中变细 ,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可得,铅笔芯的实际功率变小,所以变暗。

10. «答案(1)正确 (2)串联 距离电风扇的远近®解析 (1)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由题图可知,距离电风扇越近,0越大,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故结论为: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距离电风扇的远近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