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屈原与楚辞

(完整word版)屈原与楚辞

第五讲
屈原与楚辞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
学习要点:
•楚辞的产生、涵义与特点
•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离骚》及作品的艺术成就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课后习题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
(一)楚辞体的产生
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有直接关系。

其次,楚地民间“巫歌”,对“楚辞”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战国之世,¡­¡­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
(二)楚辞的涵义
1、楚辞是一种诗体
•楚辞是既《诗经》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2、“楚辞”是一批作品
3、“楚辞”是一部书名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
(三)楚辞的特点
•楚辞规范化地突出一个“兮”字,用以协调音节。

•在语言上吸收大量楚地民间口语和方言,句法参差灵活,大体两句一联,形成唱叹。

•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

句法参差灵活,大体两句一联
•六言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离骚》
•五言或六言: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四言句: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华,纷其可喜兮。

《九章·橘颂》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
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一)生平
•屈原(前340?—278?),名平,楚国贵族。

博闻强志,娴于辞令。

前期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后期被疏,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汨罗江而死。

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二)思想
•忠君爱国
•独立不迁
•上下求索
•好修为常
•戴叔伦《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潇潇枫树林。

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三)屈原的创作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是25篇,但没有开列具体篇目。

据王逸《楚辞章句》是:《离骚》、《九歌》(11)、《天问》、《九章》(9)、《远游》、《卜居》、《渔父》25篇。

《史记》把《招魂》一篇也算作屈原作品。

《远游》、《卜居》、《渔父》3篇是否屈原所作,后人有怀疑,所以现在基本可肯定为屈原作品的是23篇。

屈原的作品
•《离骚》
•《九章》: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篇作品,主要是诗人自叙身世和遭遇。

《橘颂》:一首四言诗,以桔喻人。

早期的作品。

《涉江》:被流放时的作品。

其诗结尾比喻之用。

《哀郢》:国破家亡,其诗为最。

其诗结尾象征手法的运用。

屈原的作品
•《九歌》:
《九歌》是屈原被放逐到江南期间根据南方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加工润色而成的一组抒情诗,
包括11篇作品,即《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歌》在艺术上有其鲜明特点:其一是歌、乐、舞三者结合;其二是既有独唱,又有对唱与合唱;其三是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其四是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

屈原的作品
•《天问》:
《天问》是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性哲理诗,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长诗,“天问”即“问天”、“对天发问”之意。

表现出屈原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及其勇于探索真理和对旧观念的批判精神。

•《招魂》
《招魂》是一篇想象奇特、辞采瑰丽的奇文,是楚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
三《离骚》及其艺术成就
(一)《离骚》
1、“离骚”两字的含义
•《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可能含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两种意义。

•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离,别也;骚,愁也。

•游国恩《离骚纂义》:《离骚》就是《楚辞·大招》里提到的楚国古曲“劳商”,其含义相当于今语的“牢骚”。

“劳商”与“离骚”是双声字,古音可通转,是一事而名异。

即,“离骚”是楚地的古乐曲名。

三《离骚》及其艺术成就
2、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屈原前期楚怀王当朝被流放汉北时;一种认为是屈原后期顷襄王当朝被流放江南时。

从作品本身来看,当作于顷襄王初年被流放江南时。

3、《离骚》的结构分析(结合文本)
4、《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的结构
•分为两部分:
前部:“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
追述诗人半生的经历和遭遇,表明政治主张和理想。

后部:“女媭之婵媛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以幻想的形式和虚构的境界,写内心的追求、探索,寻找出路。

•《离骚》是围绕着楚国的出路何在,自己的出路何在这两个重大问题来写。

《离骚》的思想内容
其一是“美政”的进步政治理想
其二是深沉的爱国情感
其三是追求理想宁死不屈的坚韧品格
其四是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三《离骚》及其艺术成就
(二)《离骚》的艺术成就
其一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香草美人之喻”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

2、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熔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于一炉。

其二是屈原的抒情形象兀现于作品中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
四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
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
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污泥
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
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
日月争光可也。

四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李白《江上吟》: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杜甫《戏为六绝句》: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四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是屈原人格力量的垂范
•贾谊作《吊屈原赋》
•司马迁完成《史记》
•陆游作《哀郢二首》《沙士阻风》
•屈大均:
一叶《离骚》酒一杯,滩声空助故城哀。

四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是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
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有重大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