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古诗文、文言文期中复习专题(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 姓名: 得分:一、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15分)1.客路青山外,。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青女素娥俱耐冷,。
4.中庭地白树栖鸦,。
5.梅雪争春未肯降,。
6.,自将磨洗认前朝。
7.萧萧暮雨子规啼。
8.,楼台倒影入池塘。
9.,吹面不寒杨柳风。
10.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1.等闲识得东风面,。
12.四面湖山归眼底,。
13.青山有幸埋忠骨,。
14.海纳百川,;,无欲则刚。
二、理解性默写(33分)1.“,”是唐代诗人《十五夜望月》中推己及人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
词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这两句诗是:“,。
”4.代诗人的《赤壁》中,“,”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写的一首词。
词中“,,!”三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代文学家。
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7.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韩非子》)8.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吕氏春秋》)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8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分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13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2分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3分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3分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答:(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51分)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2分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7分①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②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③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④为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⑥其常蹲其身()神游其中()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翻译。
6分(1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__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用4个字)2分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
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分(1)神游丛草(2)神游山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2分8.什么是“物外之趣”?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2分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2分A.表示重复或继续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2分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2分1、_________________2、_____ __ ________文言文阅读答案一、1.①鞋子②拿③量长短④宁可。
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1.①渡江②急忙③这儿④寻求。
2.①涉江者②舟3.⑴A、C ⑵B4.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
(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
②观看;景观。
③用;把。
④因;当作。
⑤所以;旧的。
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
(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体积极大的东西。
(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
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
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物外之趣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10、“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3.C14.总分关系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想象的性格。
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
)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
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