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元整组教学的困惑
经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单元整组教学”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从作为语文教学的“新生事物”到网络、教育期刊上出现的大量相关研究文章,部分语文教师正在积极地尝试这种注重整合,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单元整组教学”仍然是老师们不敢轻易尝试的教学模式,因为它的确需要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审视教材,整合教材、甚至重组教材。
这对于教师无异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烟台市芝罘区关于单元整组教学在讲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
【困惑一】单元整体导读课如何让各板块的教学更高效
对于加起来近五千字的几篇课文,学生完整地初读一遍就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初读之后的交流只是一些极为粗浅的认识,教师要学生快速地对有关内容做出反应,例如每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等问题,这只是一种很理想化的要求。
那么在导读课中,如何利用好每一分钟,使得导读课各板块的教学更为高效,真正实现单元导读的作用呢?
【困惑二】单元整体略读课文教学时如何实现学法迁移
略读课文具有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
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略读教学是不是就是精读课教学的一种延续?是不是就是对精读课中所习得方法的再运用和所形成能力的再巩固或新拓展过程?是不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
有了导读课中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如果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设立的教学目标仅仅只是停留在根据阅读提示来思考,对文章精彩内容进行赏析、品味语言,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等方面,那么它的教学与精读课文的教学就无法明显地区别开来。
那么,在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呢?
【困惑三】单元整体总结课如何让教师的“导”“润物无声”
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
感性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
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单元总结课上的交流绝不应当是已有画面的简单回放和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但是,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和领悟到的表达方法时是比较零碎的,也是比较随意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如何通过巧妙的“导”帮学生将散落在头脑中的“珍珠”串联起来,将认识再次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