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一、“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基本流程1、“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教材的编排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从导语---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有机整体。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间的联系;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总指导思想。

这种编排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基于这样的教学思想,我们就进行了单元整组教学的研究。

“单元整组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组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我们尝试通过单元整组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我们可以把单元教学分为“单元整体感知”“单元部分感悟”“单元整体回顾”三个模块的课型及实施策略。

2、“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整体感知(整体观照,确定目标)→部分感悟(关照整体目标,发挥整体效应)→整体回顾(把握规律,整体提升)单元整组教学课型一览:整体感知——————依单元提示,上好单元导读课部分感悟——————依单元课文,上好精讲课、略读课(单元课文教学)整体回顾——————回顾单元内容,上好单元总结课单元巩固运用——上好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课、综合性学习课二、单元导读课的教学(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

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单元导读课的基本原则是: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

第六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的《乡下人家》;展现异国田园风光的《牧场之国》;生动再现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古诗词三首》;描写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的《麦哨》。

通过学习了解了本单元的基本内容,体会出本组教材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2、渗透本单元的基本学习方法——怎么学。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与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学习方法进行整合,第一单元描写的是气势磅礴的祖国名山名水,学生在学完以后,对学习方法有了一个了解,进而引申到本单元的学习,导语中指出了本组教材的学习方法,即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3、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喜欢学。

此环节是导读课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有机引导如讲述自己的童年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感悟。

只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质疑,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才能真正把整个单元的内容读明、读透。

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还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自由,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释放其心灵能量,进而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研究的单元整组主题教学要追求的意境吧!4、全面铺垫——收集资料指导学生用资料来辅助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归到课内,这就开放了学习的空间。

明确了要查找的资料,提前去查找,这是单元导读课的目标之一,也是单元导读课的特点。

在这里学生们会惊喜地发现,有了这些课外的材料,就会丰富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会更好。

提示学生学习就是这样,读文字有收获,读更多的文字就会有更多地收获,在读课文的时候,去课本外找一找相关的知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这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定会有收获。

5、关注读写结合点——准备写。

读的目的都是为了很好的去写,通过导读课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体会乡村生活的优美意境,激发起学生一种想写一点东西的愿望,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对单元导读课的一点建议:1、导读不是解读,没必要细读、展示读,以默读、自由读为宜。

2、导读课不宜安排学法指导,以导趣、导读为主,真正激起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期待。

三、单元阅读课的教学(部分感悟)“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

要注意的是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

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

那么怎么从整体把握呢?我们应该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

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

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如:刚才我们说的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文性目标就是: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工具性目标是: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从以上的单元目标,我们就可以从两个角度提出单元核心话题: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本单元的作者又是如何对农村生活的向往的呢?本单元作者是如何把农村生活展现出来的?你是怎样理解和体会的呢?那么无论是工具性目标还是人文性目标,都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得到了分解和落实。

如:《乡下人家》可以先让学生述说自己的农村生活的乐趣,引导学生读课文后,再围绕“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的风景”进行思考、交流。

学生读懂课文后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

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可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最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

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另外,单元阅读教学依据教材特点,可顺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学习需要(如:或利于训练朗读的,或利于练习口语交际的,或利于启迪心智的,或利于丰实想象的,等等)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

同时,在进行单课或分块学习时,注意课外资源的充分利用――课外积累为课内学习服务。

四、单元总结课的教学(整体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单元整组教学的平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纵观全局、发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

也就是说一个单元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概括总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

感性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单元总结课,是单元学习回归整合的过程,是本单元三维目标的实施与师生互动成效的归总,是一个归纳、总结、巩固与深化的过程。

是一个寻找反馈、缩短差异、追求提高的过程。

(一)单元总结课的教学模式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本节单元总结课既涉及了单元主题的人文内涵、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观察方法、学习方法、写作方法的交流和总结回顾;如:“请你们再次浏览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想想他们都观察了什么?描写了哪些乡村生活?请你们读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并想想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把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趣的?”又系统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识字,写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背诵;你们都是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来理解这些课文的?)。

在此基础上深化收获,并相机向课外拓展:一面组织汇报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一面发现新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二)单元总结课要注意的问题:1、教师注意不要为了总结而总结,要为知识巩固而总结,为能力成长而总结,通过单元总结课,学生的成长要蕴涵许多潜在的东西,远远高于“可见物”本身。

2、单元总结应与相应的练习和检测相结合。

3、单元总结课教师要注重“引领与激励”,学生要注重“展示与诉说”,教学方法要多样,避免单一和枯燥。

4、单元总结课教师确定的总结内容要准确,切忌偏颇,否则,失去了上单元总结课的意义。

五、单元巩固运用训练(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课)整组练说策略简单讲就是口语交际,步步落实。

如果机械地把口语交际的学习独立地进行,那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往往会成了一种技巧训练。

在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觉有的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跟本单元课文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这样口语交际的训练不必只是在学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时才可进行,完全可结合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适时安排(如:上面说的第六单元《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就可以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安排口语交际),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创设大量练说的机会,还可以为最后在语文园地中的集中口语交际练习打好基础,使最后的交流质量得以展示与提升。

如果口语交际和本单元的习作联系非常紧密,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整合到一起。

因为口语交际的话题、习作的文题都和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致的,前面的教学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作了很好的铺垫。

为了避免重复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整合到一起。

通过交流达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立足于单元整组教学,我们可以将一些知识能力点有机的穿插到过程中,还可以在单元整体回顾平台上,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拓展,将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发挥学习环节的整体效应。

可以使整个单元的教学时间缩短,可以解决人教版教材内容容量大与教育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