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人口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人口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判断题]1、欧洲的人口转变属于社会自发转变模式。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2、在世界各国之间,人口密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完全成正相关。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3.印度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4.蒙古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
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5、热带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是高原和山地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6、如果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塔形为下宽上尖、呈典型的金字塔状,可以判定该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7、人口学因素是造成地区人口分布差异的直接因素。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8.一般生育率是指一个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地区活产婴儿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9.单一从事家务劳动者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10.马克思认为古代的强迫移民的性质是生产力压迫人口。

参考答案:错误
1:[论述题]
1.什么是人口性别比?21世纪中国人口性别比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应采取什么对策?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与原因是什么?要提高迁移率,推动城市化进程,我国需要着力克服哪些阻碍迁移的中间障碍因素?
参考答案:
1.要回答性别比的概念是什么?然后分析我国在未来二三十年性别比失调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最后,请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应对之策。

2.(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迁移的规模、方向等)
(2)迁移的原因
(3)什么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中间障碍因素
(4)我国要提高迁移率,需要克服哪些中间障碍因素?
1:[判断题]10.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客观自然基础。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了重大逆转,人口由西北半壁迁往东南半壁,由内地和边疆迁往沿海。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8.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提出了从黑龙江省爱珲(现黑河)至云南省大理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7.马克思认为现代的强迫移民的性质是生产力压迫人口。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6.大学生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5.2004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1.5%,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6%,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4、经济性人口迁移往往以男性为主。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3.犹太教是世界性宗教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2.赤道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参考答案:错误
10:[判断题]1、人口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
参考答案:错误
1:[判断题]10.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中的两种生产指的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9.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决定人口分布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8.农业人口密度:它是指一个地区单位耕地面积上的农业人口数量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7.在劳动年龄人口中,靠社会救济或依附他人为生者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6.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多属老年型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5.日本人口转变的模式属于社会自觉转变机制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4.人口出生率是指一个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地区活产婴儿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3.人口再生产过程是生物学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参考答案:正确
9:[判断题]2.印度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参考答案:错误
10:[判断题]1.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
参考答案:错误
1:[判断题]10.拉文斯坦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流转理论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9.出生、死亡和迁移等人口学因素是直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8.农业人口密度:它是指一个地区单位耕地面积上的农业人口数量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7.在劳动年龄人口中,靠社会救济或依附他人为生者不包括在经济活动人口之内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6.200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5%,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
参考答案:错误
6:[判断题]5.中国人口转变的模式是社会自发转变机制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4.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3.佛教是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2.蒙古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白色、黄褐色,头发为黑色直发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1.人口运动:是指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的过程。

参考答案:正确
1:[论述题]
1.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在人口与资源、环境方面面临哪些突出问题?你有何对策与建议
2.为什么说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客观自然基础?
参考答案:1.答: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指作为地球的主人翁的人类的永续发展。

第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只有一个。

第三,必须重视社会经济发展在现在和将来之间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

第四,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配置,不仅要求实现社会产品的合理分配与优化分配,而且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包括生产与消费)的合理规模和优化规模。

正因为地球只有一个,而且并不增长,它的负载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把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限制在地球生态环境负载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来求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不可能无节制地膨胀下去,为避免资源环境危机和生态灾难,人类必须自觉控制自身的生产,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继续膨胀,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

对世界上大
多数国家而言,控制人口数量具有头等的重要性。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在人口与资源、环境方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问题:人口规模继续膨胀、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加速灭绝、土地退化、沙化、水污染和缺水问题日益严重、能源短缺、粮食安全问题仍然面临威胁等。

对我国而言,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继续把控制人口增长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尽快改变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节能、节水、节地、节电;加大环境教育力度,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立法、执法力度;反对奢侈浪费之风,节俭办事;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等等。

在全社会倡导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逐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

答:
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客观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所施加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人口居住所提供便利与所施加的限制;另一方面通过对生产所提供的便利与所施加的限制。

(1)地形
地形地貌对人口分布有着巨大的影响,各种地形对人口分布提供的条件各不相同。

地形会影响气候,不同的地形区形成为各具特征的地方性气候,从而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人类的适应能力。

此外,不同的地貌类型对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联系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而制约着人口分布特征。

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坡向。

(2)气候
在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是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一种自然力。

它不仅影响着人的机体和生理机能的发挥,而同时它还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状况,它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适于耕作的程度,影响着耕地的生产率水平,从而也影响着人口分布。

(3)水体
水是人类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

所以,各种水体的性质和分布状况,各地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就成为人口分布的重要的限制因素。

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或者为人们提供了水源,或者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条件,自古代起就深刻地影响着人口的分布。

(4)土壤、地质和矿产资源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各类自然土壤具有不同的天然肥力和适耕性能,从而能带来不同的收获量,它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也因此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分布。

应强调的是,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如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生物等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