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在故事、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

【教学分析】
声音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强弱、长短、高低、音色。

声音的强弱是很容易表现出来的,但往往在说法上与高低相混淆。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好音的强弱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律动、让学生寻找自己发出的声音,拍节奏、演唱歌曲、用声音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声音的强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

2、在音乐故事和乐曲中理解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及模仿能力。

3、学唱《大鼓和小鼓》,能将f和p正确地运用到演唱歌曲中。

【教学重点】认识音乐的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掌握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声音的强弱的音乐形象,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播放微视频《声音的强弱》)
二、感受音的强弱
1、敲击节奏。

分别把“f”、“p”放到节奏里,或变换位置进行敲击。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并拍打节奏。

教师在节奏谱上标明“f”和“p”,引导学生在节奏谱中运用强记号和弱记号。

2、学习歌曲。

(1)播放《大鼓和小鼓》录音范唱带,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让学生自己在歌曲中运用强记号和弱记号,并能自己演唱。

(3)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展示。

(5)集体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演唱。

3、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中的强弱。

(1)、播放《小蘑菇》舞蹈其中的音乐片断,学生听。

通过想象模仿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音乐的强和弱。

(2)、再次播放《小蘑菇》
让学生都跟着音乐跳起来,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和弱。

4、聆听观看活动,观看声音的故事《大雨和小雨》,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要求学生观看后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感觉故事中声音的强弱,能随音乐用小沙锤、塑料袋表演故事内容。

三、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这节课的情况。

2、让学生听着音乐《星光恰恰恰》,拍手走出教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