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1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1

1.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齐国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
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送、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

盟约申明:“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还规定同盟国不要乱筑河堤,不要囤积粮食,不要擅以田邑封给别人而不去报告天子。

葵丘会盟使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2.城濮之战: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次争霸战争。

公元前632年,楚北上围宋,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率军救宋。

晋军为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末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

至城濮,晋文公会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

此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3.践土之盟: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

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

”践土之盟使晋文公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

弭兵之会: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

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

公元前546年,晋、齐、楚、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它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给予的
.........
义务。

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的战争也很少。

.......................................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