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热通道幕墙概述
一、 双层热通道幕墙体系总体设计概述
(一) 双层热通道幕墙定义及由来 1.定义:双层热通道幕墙是由单层玻璃幕墙演变成具有双层玻璃 的幕墙。特别是二层之间存在热量循环交换空间,形成热空气流动通 道。也是由反射镀膜玻璃组成幕墙,转换成现代化通透性的大清玻璃, 所组成的新式二层通透玻璃幕墙的产物。 2.热通道幕墙的由来是反射玻璃幕墙对太阳光的反射以及光 波反射而带来的一些害光污染,对人们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 别是镀膜反射玻璃透光率越低,使室内显得越暗,遇到阴天,建筑物 内部的照明由电灯来提供,给人们带来极大不方便,同时浪费了大量 电能,人们感到极不舒透。在这种背景影响下,产生了新的幕墙体系 ——大清白玻璃全玻幕墙,开始这种玻璃幕墙大部分使用在大门厅及 以后发展到全部都使用通透的全玻璃幕墙系统。但是这种幕墙有一个 极大的缺点——太阳强此外线幅射和太阳热幅射透过大清玻璃进入 室内,使室内温度大大升高。破坏了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在 90 年代, 首先在西欧出现了即有通透性,又能防止太阳强幅射,尤其能使整个 窗体具有较高的节能效果的幕墙——双层热通道玻璃幕墙。双热通道 幕墙一般是全玻璃,全通透式玻璃结构。 我国出现这种先进的节能双通道幕墙也是近一两年的事情。首先 由国外设计指导下,先有上海“久事”大厦,而后 2001 年 10 月北京 第一个大面积双通道幕墙——“旺座中心”(即天亚花园)呼吸式双热 通道幕墙。前者内循环系统结构,后者是外循环式结构的典型代表。 不管是内式和外循环通道幕墙,都具备防尘、防虫、换气通风、 节能、光线可控、隔单与抗震、防火也十分安全。这项技术由西欧传 入我国的;在我国生产这种高科技幕墙时,必须要从国情出发,具体 设计,不能全部照搬。因为西欧各国冬季温度高,基本无砂尘天气, 要认真考虑其合理性、适应性的性能和价格。 这种幕墙在原理上、结构上都比孔的 10mm 周边挤压应力, 以及孔内侧受重量及空气动力下洗合力使用的玻璃厚度约 60°角内的玻璃截面积受挤压应力,要求二种应力不得超过 (15-20Mpa),设计张度剩余系数不小于 2.5-3。
③对驳接头要求必须是 360°转动补偿,要求加减震防冲击吸 收能量材料保证耐用 20-30 年的隔热型材料,采用沉头式连 接。
④抗震计算本工程重点要求按 8 度设防,具体指标是对水平 抗震计算为重,震动惯性水平方向加速度为 0.6g,垂直为 0.45g,按此数据计算后确定最佳玻璃对缝宽度(同时考虑 到沉降及房间位移)。
⑤防火要求: 1) 总要求放火指标不低于 1.5 小时,不准有层间和左右间的火
热蔓延通道。内层玻璃要求在 250-320℃时,能坚持 0.5-0.6 小时不自爆,因此建议考虑采用防火玻璃的可能性。 2)要求通道内有防火自动排烟或手动应急打开排烟口。 3)设计通道宽度不能低于 450mm,一旦火灾发生,三口人能应急 进入通道内与火源和毒烟气体隔开,并开启通风排气孔进行人 员自救,要求保证 30-40 分钟内层玻璃不自爆(可做模拟试验, 保证上述时间要求)。 4)必要时考虑在通道内设置拉为 250kg 的系镏环和不小于到地 面营救防火绳,必要时可以打破玻璃自救逃生(可在隔板下设 置防火斧打坏玻璃用)。 5)点式玻璃耐硬冲击、软冲击满足规范 JGJ-102-96 规范 F7 级要 求。 6)全部幕墙左右侧及上下都有等电位防雷、防静电接地,其接地 电阻不大于 2.5 欧姆。 7)每层之间左右屋之间的通透玻璃为防盗型通道,有隐框档玻璃 构成。 3. 材料设备要求
电摇动、传感器伺服机构动); ⑦ 自然通风装置的设置方式; ⑧ 隔热方式以及防结露、防霜措施; ⑨ 外玻、内玻框架形式; ⑩ 内循环式的内函管道设计参数。 3.热功性能计算及舒适性要求 ① 冬、夏两季“呼吸式”玻璃幕墙的热量交换或夏季烟囟效 应带走热量计算,或冬季向室内送热量计算,估算它们的 效果比例值。 ② 计算外层、内层的 K 值,K(W/m2-℃),计算出合成后的 K 值。 ③有可能计算双通道内外热量交换总值。 h=Q0/Q∑
不准强迫安装。因此采用模线样板 —— 安装焦点量规 (正、反量规),协调互换性对接要求。 ② 必须在进口幕墙加工中心进行高精度加工与装配。 ③ 对玻璃加工要严格要求 ,对倒角处进行放大镜检查裂 纹,防止自爆,对加工孔的质量也用同样方法进行检查。 ④ 对在建筑物上的予埋件及挂点用箱体挂点反量规进行 协调安装。 ⑤ “呼吸式”玻璃幕墙在建筑物上分布高度、位置不同, 因此要求设计计算时,可以按等强度原理设计,对节能
(二) 外循环双层玻璃幕墙结构主要特点 1. 其结构设计可采用外层框架、单元或点式驳接形式,内层 框架断热或单元中空玻璃断热形式。 2. 一般外层玻璃选用单片或夹层钢化,内层玻璃选择中空 (Low-e)钢化。 3. 采用自然的“烟筒”效应,夏季的白天将温室的热空气排 除室外,注意不同楼层的“烟筒”效应不同。 4. 其内外层之间的空腔厚度设计较厚,便于风外层之间的空 腔人员进入清洗工作。 5. 不需要增设专用设备自然空气进入窗内和屋内,外层幕墙 设计有进出口,内层幕墙设计有开启门或窗,需要注意的 是进出风口应防止沙尘的进入,通道下部设置外空气进入 腔体的进风口和上部热空交换后的排风口。 6. 双层玻璃之间的灰尘应考虑方便清洗。 7. 使用材料较多,因此成本较高。
(二) 双层热通道总体深设计中的几个重要设计要求 1.双热通道幕墙最小单元高度是一个层高,它分独立箱体单元、 分单元以及全通道式等形式,但目前设计最多的独立箱体单元式。现 以这种形式的吸式幕墙为例来说明它深设计中的一些要求。 2.“呼吸式”玻璃幕墙箱体参数:
① 长宽高尺寸; ② 进风口面积; ③ 出风口面积,带百页及滤网等有效面积及其比值; ④ 遮阳帘距离外玻璃面积的最佳尺寸; ⑤ 防尘网及隔册以及气流流动方式或走向; ⑥ 进风口、出风口的活动百叶开关方式及控制类型(手动、
效果也通过流动特性或风压风速不同,在性能变化大的 二通道幕墙对进口、出口以及部分结构进行修改。建议 风速、风压计算按下公式列表计算。 高度 H=15-100m,△H=5m、10m,给出风速风压及正压系数、 负压系数。公式: VH=V0 H/15——(A) H—随意当地高度,0-100m V0=16×W0——(B) W0—当地基础风压 W0=1/2pV20——(C) VH—任意高度 负压系数按 1.6-2 取值。 建筑物四角边缘一般取h=-1.6 ̄-1.8。 正压系数取 1.5 风压 W0=1/2pV2H=bzmzmsW0h 二、 双层幕墙体系分类 双层玻璃幕墙主要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体系,有其共同点和不 同点,共同特点都是在双层玻璃之间形成温室效应,并将春温 室的夏季过热空气排除室外,冬季把太阳热能有控制排入室内, 使冬夏二季节约大量能源。在夏季为防紫外线和强热辐射要遮 阳帘办法是必要的,内循环和外循环体系有如下特点: (一) 内循环双层玻璃幕墙结构主要特点 1. 其结构设计可采用框架断热或单元断热形式。 2. 一般外层玻璃选用中空钢化,内层玻璃选择单片钢化。 3. 采用强制措施,电控管道系统,把夏季的白天将双层封闭 热通道大部分热空气排除室外。冬季将温室效应蓄热通过 管道回路系统加热将传到室内,达到节能效果。 4. 其风外层之间的空腔厚度设计较窄。一般 120-200m 之内(个 别的有 400m 左右)。 5. 需要增设自然空气进入室内的窗扇通道。 6. 便于清洗双层玻璃之间的灰尘。 7. 使用材料较少,因此成本较低。 8. 但需用电力驱动抽风,它比外循环结构节能率低一些。
格后方可使用。 4. 对试验要求
① 做 1:1 的箱体二通道、幕墙二层玻璃三性试验; ② 对单元箱体做热工性能测试; ③ 对进气、排气流动特性(在不同温度、不同外面风速),
进行风洞试验(由航空学院或其他试验室进行); ④ 做模拟防火自救逃生试验; ⑤ 全面测定节能参数试验; ⑥ 对点式驳接系统和玻璃做安全性受力、破坏试验。 ⑦ 做自然通风及防沙尘效果试验。 ⑧ 做电控百页系统耐力和疲劳试验。 5. 对工艺及安装要求 ① 双层热通道幕墙工程要求必须具有准确对接安装要求,
双层热通道幕墙概述
(呼吸式幕墙)
北京江河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二 00 三年七月
目 录
一、 双层热通道幕墙体系总体设计概述 二、 双层幕墙体系分类 三、 双层热通道的烟筒效应及热熵气流流动特性 四、 二层热通道幕墙的节能效率与参数设计 五、 采用二层热通道幕墙的经济价值 六、 双热通道幕墙的试验及标准
Q∑=Q1+Q2+Q3+Q4
Q0——由烟囟效应带走热量; Q1——太阳能辐射进入内腔热量(通过单玻) Q2——外框及通风口传递热量; Q3——室内传递到内腔热量; Q4——因缝隙通气热量。 ④确定进风口、出风口百页不同角度的面积和进出口面积,要 求百页一定可自动控制或电控,保证光线可调控。 ⑤要求设计此参数时满足带走热量 25 ̄30%,保证烟囟效应。 计算条件是:外面风速 3—5M/S,温度 28℃—42℃(热通道 内温度 80-90℃)。若计算有困难,必须在大面积安装前进 行热试验,满足节能率不低于 30—35%的承诺。 ⑥“呼吸式”玻璃幕墙要求在春季、秋季、夜间能在自动自然 通新风的功能,并要求进入清洁和进新风开启方式不同。 ⑦要求对外界恶劣气候条件(如沙尘暴)时,出口、进口必须 能电动控制,自动关闭,并抗 8 级大风冲击,不能发生共振 或空气哨声。百页全关闭时,气密性不低于 IV 级。 ⑧对外层玻璃在相对温度 60%以内,防结露及防箱的具体办法 (是否考虑采用隔热驳接头?)以及冷凝水的收集及排出方 式。 ⑨必须满足采用自然通风功能,但设计时要考虑将进入室内的 空气中的沙尘及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序,达到卫生、舒适和节 能的目的。加防尘网时,使空气阻滞度尽可能达到最小。 ⑩防噪音及防空气哨声的指标较严格,在设计中满足噪音进入 室 内 损 失 不 低 于 外 层 △ B1=22dB , 内 层 玻 璃 不 低 于 △ B2=30-32dB,合成△B 不低于 45dB。 2. 对保证安全性提出以下要求 ①对外层点式驳接的设计寿命不低于 30 年,要求玻璃在出现 7-8 烈度地震力作用下不准脱落。因此,设计时玻璃必须是 钢化,必要时双层钢化夹胶玻璃也可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