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5次考核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5次考核答案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总分20.00)1.韩愈的圣人"制刑"的法律观的依据是()。

(2.00分)A. 性三品说B. "阳德阴刑"说C. "君权神授"说D. "名教出于自然"说2.魏晋玄学门派中,竭力论证"名教"即"自然"的思想家是()。

(2.00分)A. 阮籍B. 何晏C. 王弼D. 郭象3.下列符合西周“尊尊”原则的行为是()。

(2.00分)A. 弟恭B. 子孝C. 父慈D. 臣忠4.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

(2.00分)A. 政治组织原则B. 普遍行为准则C. 宗教祭奠仪式D. 国家根本大法5.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思想本质是()。

(2.00分)A. 君主立宪B. 君权神授C. 天下一统D. 天道循环6.黄宗羲认为()是造成天下混乱、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2.00分)A. 君主制度B. 礼制C. 分封制D. 民主共和制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

(2.00分)A. 《荀子》B. 《老子》C. 《孟子》D. 《论语》8.下列说法,与“明德慎罚”原则不相吻合的是()。

(2.00分)A.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B.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C. 彼裕我民,无远用戾D. 奸宄杀人,历人宥9.《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

(2.00分)A. 法B. 无为C. 自然D. 道10."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是()的观点。

(2.00分)A. 屈原B. 韩愈C. 柳宗元D. 白居易1.子产提出的"国之大节"是指()。

(3.00分)A. 听其政B. 事其长C. 养其亲D. 尊其贵E. 畏君之威2.下列哪些法律思想是贾谊所主张的()。

(3.00分)A. 刑无等级B. 主张削藩,维护中央集权C. 立经陈纪,刑不上大夫D. 以秦为鉴,"以民为本"3.主张按照时代需要立法,反对祖宗之法不可变革的思想家有()。

(3.00分)A. 王安石B. 张居正C. 司马光D. 苏东坡4.荀子提出的人治思想包括()。

(3.00分)A. 法是人制定的B. 有治人,无治法C. 当法律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时,要靠人的灵活运用和当机立断D.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5.在魏源看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夷之长技"是指()。

(3.00分)A. 战舰B. 火器C. 学校教育D. 养兵、练兵之法6.下列各项主张符合王安石法律思想的有()。

(3.00分)"A. "大明法度,众建贤才B. 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C. "有司议罪,惟当守法D. 主张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天下7.法家认为法的作用有()。

(3.00分)A. 定分止争B. 禁恶止乱C. 明使分群D. 齐之以礼8.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3.00分)A. 尊尊B. 亲亲C. 男女有别D. 长长9.洪仁玕强调法制制定后,必须严格执行。

要"执法严"必须做到()。

(3.00分)A. 奉行天法要刚正不阿,不畏权贵B. 严刑峻罚,轻罪重罚C. 严明赏罚,有功必赏,有罪必罚D. 国家官吏以身作则,遵守法纪10.商鞅认为使法令保持统一的方法是()。

(3.00分)A. 统一赏罚B. 统一教育的内容,取缔一切不合法令,不利农战的思想和言论C. 统一刑罚的标准D. 只赏赐那些有功农战和告奸的人1.魏源提出"__________"的变法思想。

(2.00分)答:师夷长技以制夷2.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___________"提出了批判。

(2.00分)答:一家之法3.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将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实践的第一人是__________。

董仲舒(2.00分)答:4.金世宗大力整饬吏治,其选录官吏的具体办法有三:一是____,二是令监察官员和各级官吏举荐,三是吏部考核业绩,以决升贬。

(2.00分)考试答:5."冲决一切封建网罗"是维新派人物____提出的口号。

谭嗣同(2.00分)答:墨家的"巨子"和"墨者"大多是_____。

(2.00分)下层的劳动者答:7."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____法律思想的核心。

(2.00分)答:朱熹8.秦朝推行法治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

事皆决于法(2.00分)答:9.张之洞认为,"_______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

三纲(2.00分)答:10.在____方针的指导下,李世民统治集团在法律思想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2.00分)答:安人宁国4.1曾国藩极力鼓吹维护封建纲常名教的礼治。

强调"三纲之道"是"地维能赖以立,天柱所赖以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把礼治看作是当时的治世良方,曾国藩顽固地维护纲常名教,从法律思想的角度来说,就是坚持固有的封建主义法律的根本原则和思想基础。

这是他的法律思想的基础观点。

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曾国藩提出了所谓"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反动纲常。

所谓"以礼自治",就是用"礼"来呼吁他的反革命同伙,加强统治阶级内部的反革命团结,同心协力地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所谓"以礼治人",就是用"礼"来"辟异端",正纲纪,强迫人民接受礼的统治。

4.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西周“礼治”的基本特征。

“礼不下庶人”主要指礼所赋予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平民和奴隶一律不是享受。

平民和奴隶毫无权利,却必须承担礼所加给的各种义务。

特别是奴隶,只是权利的客体,可以由奴隶主贵族任意宰割。

周孝王时的《曶鼎铭》记载,五个奴隶的价格仅值“匹马束丝”。

“刑不上大夫”主要指刑罚的锋芒不是针对大夫以上贵族,而是指向广大劳动人民的。

这种礼、刑的分野,充分说明西周实行的是一种公开不平等的特权法,即奴隶主享有特权的奴隶制法。

西周的“等级划分”首先就表现在剥削者和劳动人民两大贵贱等级的区别上,并被固定下来,绝对不许逾越:贵者恒贵,贱者恒贱,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

在贵族内部也因等级不同而待遇各异。

所以在西周的“礼治”下,等级非常森严,“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4.3一、建立封建法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耶律楚材对元初封建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一)定朝仪,明君臣上下之分随着朝仪的建立,耶律楚材还建议制定其他法律制度。

统一全国的符印。

其次是实行军政分治。

再次,“布递传,明驿券”,统一驿站制度。

为统一全国的政事,耶律楚材起草了《便宜一十八事》,经朝廷批准,以成文法的形式,“颁行天下”成了当时的临时法典。

(二)开文治,任用汉族儒臣耶律楚材认为:“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治国不能“偏任武夫”在他的建议下,开始采用汉儒和金朝官员。

耶律楚材不仅主张以儒臣治国,而且还十分重视对文官的培养和选拔。

(三)统一司法,禁止滥杀“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

”在耶律楚材看来,国家的统一和司法的统一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

他还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

二、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耶律楚材坚持以封建经济、赋税制度取代落后的剥削方式。

为了巩固封建国家的赋税制度,扩大征税范围,耶律楚材主张加强户籍管理。

并向贵族课税。

耶律楚材为元朝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封建性的赋税制度。

三、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耶律楚材敢于坚持封建司法原则,不顾个人得失。

他执法秉公,表现为不私亲属;执法不计私仇;不怕得罪权势之家,“事有不便于民者辄止之”,更不受贿赂,甚至还敢于批评君主独断任情的行为。

5.1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对于宪法的创建,是孙中山的重要思想,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和考试权,各自运作并相互监督制衡的政治体制。

5.2这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荀子提出的思想命题。

这不但是对西周礼的修正,也是对孔子礼治思想的发展。

隆礼治法就是礼、法并重。

在治理国家中,两者都不可缺少。

而且荀子将礼的原则法律化,使之有法的性质。

隆礼重法对秦汉以后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3是法家提出的口号,并作为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他们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为法,以法作为治国和统一天下的主要方法,即所谓以法治国、垂法而治、或缘法而治,简为“法治”。

5.4这是黄宗羲对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的一种称呼。

他认为这是没有“一毫为天下之心”的法律。

将天下的利益尽归君主,势必引起天下之乱,违背了立法的本旨,是“非法之法”。

黄宗羲的“一家之法”是针对整个封建制度而提出的,是对整个封建法制的批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