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模拟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1. 冷战后 , 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最基本的特征是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獗B.社会主义国家力量遭到很大削弱C.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D.总体趋向缓和 ,但动荡因素很多2. 亚太地区有组织的经济合作正式起步是A.1989 年 11 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B.1991 年 11 月在汉城举行有中国参加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C.1993 年 6 月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名称D.1993 年 11 月美国西雅图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召开3.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A. 独立自主原则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D. 所有国家一律平等4. 冷战时期 , 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主要战略是A. 新东方政策B. 遏制战略C. 超越遏制战略D. 缓和战略5.1974 年 2 月毛泽东主席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A.“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B.“中间地带”理论C.“第二个中间地带”理论D.“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6.1991 年 12 月苏联 11 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决定成立独联体 , 签订的重要文件是A. 《阿拉木图宣言》B.《明斯克协议》C. 《俄自联盟宣言》D.《新联盟条约》7.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8.20 世纪 80 年代初明确提出“政治大国”目标的是日本A. 田中内阁B.三木内阁C. 中曾根内阁D.竹下登内阁二、多项选择题1. 当前一些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组织相继成立 , 这种趋势A.反映了经济集团之间竞争加剧且反映了经济集团之间竞争并未加剧C.反映了各国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D.反映了各国加强竞争的愿望E.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2. 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关题上 , 我国的立场是A.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遵守公认的国际准则且要有确凿证据和具体的目标 ,避免伤及元辜C.发挥安理会的核心作用D.要考虑世界和平发展的长远利益E 应优先打击宗教极端势力3. 下列关于联合国的表述 , 正确的是A.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E.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生效之时C.联合国现有成员国191个,其中发展中国家占 2/3 多数D.联合国现有 6 大机构,大会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特别责任E.联合国在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其性质曾经遭到霸权主义大国的扭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依据是A. 随着战后世界政治发展变化 , 出现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B. 战后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C. 战后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都不敢动手D. 世界和平力量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E.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即将解决5. 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有A. 保障个人权利原则B. 主权在民原则C. 分权制衡原则D. 代议制原则E. 法制原则6. 同欧共体国家签订《洛美协定》的发展中国家包括A. 非洲国家B. 太平洋沿岸国家C. 拉丁美洲国家D. 中亚地区国家E. 加勒比地区国家7. 万隆会议的发起国有A. 印度尼西亚B. 泰国C 巴基斯坦 D. 缅甸E. 印度8. 以下中美联合公报奠定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的是A. 中美北京联合公报B.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C.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D. 中美八一七公报E. 中美五一O公报三、论述题1. 论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试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的进展及意义。
四、辨析题1. 当前,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2. 冷战结束后,西西矛盾呈上升态势。
五、材料题以下是有关美国国防问题的材料 :材料 11999 年 1 月,白宫正式发表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美国“领导世界”, 为美国“在 21 世纪的安全和繁荣奠定基础”。
美国决策人认为到 2015 年以前,美国不会遇到全球化战略对于。
两届克林顿政府相继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及“塑造”战略 ,“塑造”世界“新秩序”, 实现美国对全世界的“领导”。
一一摘自《晾望》 ,2000(1)材料 2美国的综合国力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在经济上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 1/4 以上,进出口总值占全球的 1/5, 美国跨国公司已经把经济触角伸向全球每个角落,全世界几乎半数的流动资金以美国为起点和终点,美元是世界货币。
一一摘自《晾望》 ,2000(1)材料 3美国是一个两洋国家,远离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历史上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
即使在战争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美国的安全条件也远远好于其他国家。
但是 , 美国政府却警告它的人民正受到威胁 ,“将越来越不安全”。
于是 , 美国大幅度提高军费预算 , 不遗余力地搞起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 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 否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D 。
一一摘自《晾望》 ,2000(6 、 7)材料 4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延顿撰文指出:“在美国三天两头指责这个那个国家为‘流氓国家" 时 ,在很多国家眼里它自己正在变成一个“超级流氓国”一一摘自 KE 育望 P,2000 付一η材料 5中国、俄罗斯从1998 年以来,多次发表声明,反对美国违背和企图“修改”1972 年美国、苏联共同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 ( 简称《反导条约》 ) 。
2000 年 7 月 18 日,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反导问题的综合声明》,坚决维护《反导条约》。
一一摘自《人民日报》请回答 :(1)材料 1, 说明美国要“领导世界”的涵义和目标是什么。
(2)根据材料 1、2, 说明美国要“领导世界”的根源。
(3)根据材料3、4,说明美国认为自己“不安全”的原因。
(4)的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俄反对修改和破坏《反导条约》的理由《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模拟试题( 一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C)(A)(B)(B)(D)(A)(C)(C)二、多选题:(A、C、D)(A、B、C、D)(A、C、E)(A、B、C、D)(A、B、C、D、E)(A、B、E)(A、C、D、E)(B、C、D)三、论述题:1、答:近些年来,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国际上有各种不同的论调,有所谓“中国国际地佼下降论”、“中国必然发生质变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前途未户论”、“中国无足轻重论”等,这些论调在国内也有一定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对此应该有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 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这里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提供基本的思路,供参考。
第一 , 要客观地评价中国现在的综合实力。
这是评估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
2002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超过 1.2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 6 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排名第 5 位,吸收外资也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当年吸外资最多的国家。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在经济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处在低收入的水平,我国在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非常复杂而艰巨。
有了清醒的认识 ,我们就会懂得,在国际上我们可以有所作为,但决不能为所欲为。
第二 , 要深刻地认识中国现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这是评估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能动性因素。
一个国家在实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 执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 就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正确的外交政策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 错误的外交政策则会发挥消极的作用。
中国现行的外交政策是吸取了几十年来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形成的成熟的外交政策 , 人们称之为“广交友,不树敌”的政策 , 使得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逐渐成为现实。
这使我们得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别国无法取代的作用。
第三 , 要充分地估计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
这是精神因素。
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不可否认,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
现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国家,正在进行自己的改革;现在仍处于转轨中的国家,也不能不思考,为什么它们的改革那么艰难 , 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 而中国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老百姓享受着改革的幸福。
从历史的长远发展来说,其影响是会显现出来的。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 , 而对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走上了小康之路,正在奔向富裕,他们不能不想自己国家的出路。
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来中国访问的重要目的,就是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的国家已经在总结自己发展的经验教训,更足以证明这一点。
即使发达国家面对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国际威望正升,不管喜欢与否 , 都得认真对待、刮目相看。
它们不能再用 20 世纪 30 年代、40年代的眼光来看待今日的中国 ,也不能再用 60 年代、70 年代的眼光来看待今日的中国。
美国现在对中国实行“接触政策”、“全面接触政策”、“建设性接触政策”, 甚至是“遏制接触政策”,虽然说法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同中国打交道,通过打交道,既可以维护它们的利益,又可以促进中国的演变。
这正说明了中国的发展成就迫使他们改变敌视、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 其世界影响是广泛的、普遍的、不受国界限制的。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国还会更进一步发展壮大,其影响也会不断加深和扩大。
第四 ,要科学地估量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这是评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的历史起点。
新中国成立本身就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它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以后又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外关系的开展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所以 ,我们不能割断历史 , 一定要把握住这个起点,全面正确科学地评价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把上述四个方面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不管怎么说,中国将是未来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这是坚决维护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的一极;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的一极 ; 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的一极;是坚持社会主义、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一极。
对此 , 我们充满信心。
2、答: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世界和欧洲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于欧洲二体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为此 ,1991 年 12月欧共体 12 国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会议 , 通过了包括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在内的《欧洲联盟条约》( 即通称的《马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