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会考常考题大汇总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其它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4.消费水平最主要受居民收入的影响;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5.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应该: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7.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9.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贷款,结算。
10.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流通性是股票的生命力之所在;11.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最高权力机关:股东大会。
1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13.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5.企业要提高收益,采取的措施:减少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企业劳动效率。
1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是本质和核心。
17.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1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9.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2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2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4.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5.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7.一个政府能互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有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28.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我国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她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3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1.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3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4.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是首要原则。
35.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3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3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自治权是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
38.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P16)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2)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选举)(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39.我国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40.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4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2.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政府的性质:43.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44.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45.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6.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47.“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8.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9.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50.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最重要的是主权,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52.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53.澳门的回归,主要捍卫了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
54.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55.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56.当前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其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7.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P107—108)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58.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5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60.政府要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必须遵循: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尊重少数的原则。
61.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等;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包括上级政府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等。
6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63.唯物主义的观点:“水、火、木、金、土是世界本原”“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64.唯心主义的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
6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66.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6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69.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70.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72.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7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7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75.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
76.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77.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78.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9.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80.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81.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2)深远持久的影响。
82.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83.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8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8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86.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87.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包括:(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2)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88.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89.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90.文化创新的作用: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根本目的);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9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92.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9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9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9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9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9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