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考证统计分析

大学生考证统计分析

\关于大学生“考证”的调查分析报告一.导言近年来,大学生考证成了一个越来越热门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方面是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当时,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我国在九十个职业采取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这不禁促使了大学生纷纷诉诸于考证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既有学历证书又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很自然地就有更大的胜算几率。

九十年代中后期,考证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成功加入WTO持续升温,大学生考证种类和范围不断增加,考证难度不断提高。

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学生更是有把考证当成护身符之势——谁护身符越多,谁越能度过难关。

而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扩招政策出台之后,导致每年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更导致了大学生不得不以考取更多的证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如上图显示,2015年应届毕业生多达749万人,加上历届没有成功就业的毕业生,每年都至少有一千多万大学毕业生在谋求一份工作,而这部分人群大多无行业技术、无行业经验、更无职业规划。

如今,大学生就业情况已成为一种社会压力,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觉得就业形势很困难或较困难的高达90%。

专家指出,“加重就业砝码,掌握实践技能”无疑是最实际的大学生就业保障。

因此,许多大学生就通过考证来增强自己的砝码。

二.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

借助“问卷星”平台制作调查问卷,发放给大学生群体,实际填写量387份,有效问卷数387份。

三.基本调查结果展示与分析:(一)调查主体人员分析:(1)此次调查性别分类上,女性参与调查人数237人,占比%;男性146人,占比%。

多以女性为主。

(2)在年级选择方面,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大一、大二、大三在校人员,分别占比%、%、47%。

大四人员仅占%。

、(3)在调查主体所在专业分析中,数据显示经济学类人员最多,占比%;管理学次之,占比%。

工学类与文学类分别占比%、%,其他专业人员占比较少。

(4)在学历方面,本科院校学生362人,主要占本次调查人员的%。

专科18人,占比%。

其他人员3人,占比%(二)调查主题内容展示:(1)在对“大学生考证的基本看法”方面,大部分学生持赞同态度,其中,%的人员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的学生是由于从众心理,认为别人考证,自己不得不考;但也有部分同学不赞同考证,%的学生认为考证纯属浪费时间金钱,也有%的同学认为考证不利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

(2)针对“大学生考证时间的选择”问题,45人认为应大一考证,占比%;认为应大二考证的有218人,占比%;大三112人,占比%。

大四考证仅8人,占比%。

可知,大二、大三阶段考取证书被大多数学生所认可。

(3)对于“社会上考证热现象的原因”本次调查结果如下所示%/%%%%%由上图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了“考证热”现象。

社会现状造成了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担忧、辅以周围家长、同学的影响。

大学生只能以考证来增加进入社会的竞争筹码。

“考证热”现象的缓解,只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压力过大、失业率上升的问题。

(4)就“大学生选择考证的原因”方面,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由上图调查结果可知:就业压力是造成大学生考证的根本原因;也有部分学生考证仅为了提高自身技能,自我完善。

(5)针对“具备或意愿考取的证书种类”问题,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由上图调查结果可知:A)语言类学科中,以外语等级证书为主、普通话证书次之,其他较少。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的硬性要求及社会就业的需要。

B)在专业资格证书中,以会计、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取较多,表明会计及证券金融行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C)在证书级别上,会计、从业、导游等从业资格证书考取较多,对于CPA等专业度较高证书考取较少,表明大学生证书考取多以入门为主、专业度不深。

(6)针对“考取证书的依据”方面,调查结果如下所示:%%%%由上图调查结果可知:专业相关性成为大学考证的主要原因。

却不仅限于专业类别,兴趣与热门程度也对证书考取具备一定的影响,跨专业考证已非少数。

(7)对于“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大”的论断,168人持保守观点,占比%,调查人员的一半人数。

此外,137人持支持观点,占比%;78人表示反对,占比%。

表明大多数人对于证书的作用是模棱的,但迫于社会现状,总体对证书的考取持积极态度。

;(8)对于“考证的准备工作“问题,调查数据展示如下:%%%`%由上图可知:购买相关学习资料成为考证的最主要准备途径。

(9)对于“考证费用态度“问题,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知:多数大学生认为考证费用在其接受范围内。

只有部分认为花费太高。

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在证书考取的初级阶段,费用较适中,但深层次证书的考取费用较大。

证书费用随其等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跨度加大。

(10)对于“招聘者的看重点“问题,调查结果如下:%%%%%由上图可知:相较于证书的拥有量,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招聘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工作经验及个人能力更重要。

但证书的考取也对招聘具有一定成的积极影响。

为适应工作需求,大学生需要一定的证书作为资本,但不能完全依赖。

重点在于提高自身能力。

|(11)假设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注重证书考取,141人表示不确定,占比%;113人表示不会继续考证,占比%;129人仍会继续考证,占比%。

表明大多数人考证在于方便就业,一旦证书质量下降,大学生会怀疑证书考取的必要。

四.分析方法(一)交叉列联表为了研究不同人群对大学生考证的看法,现从样本数据选取了学校和考证看法这两个变量,并对其进行交叉列联表行列变量间关系的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所示:1、有效性分析由图1 可见,选取的387个样本数据没有缺失均有效,有效百分比高达%。

(案例处理摘要案例有效的缺失合计N百分比N百分比N百分比%0%387%学校 * 看法?3872、交叉制表分析&图2为由这两个变量绘制的二维交叉制表,A)在所调查的387学生中,学历为本科、专科和其他的人数依次为366、18、3,分别占样本总数的%,%,%;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能力、浪费时间金钱、不利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很多同学都考证,不得不考的人数依次为348,12,5,22,各占样本总数的%,%,%,%。

B)对不同学历的人群分别分析:本科学历的366名被调查者中,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能力、浪费时间金钱、不利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很多同学都考证,不得不考的人数依次为322、11、5、18,各占本组总数的%,%,%,%,其中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能力的比例高于总比例%,很多同学都考证,不得不考的比例低于总比例%。

专科学历的18名被调查者中,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能力、浪费时间金钱、不利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很多同学都考证,不得不考的人数依次为14、1、0、3,各占本组总数的%,%,0%,%,其中认为很多同学都考证,不得不考的比例高于总比例%,有助于增强自身的能力的比例低于总比例%。

其他学历的调查者较少,仅有3名,此处不做分析。

C)对持有不同考证看法的人群分别分析: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能力的348名被调查者中,学历为本科、专科和其他的人数依次为332,14,2,占比依次为%,%,%,与总比例%,%,%基本持平。

【认为很多同学都考证,不得不考的22名被调查者中,学历为本科、专科和其他的人数依次为18,3,1,占比依次,%,%,%,第一组的比例低于总比例%,第二、三组的比例高于总比例%和%。

认为考证浪费时间金钱和不利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的调查者占总体较少,此处不做分析。

图2学校* 看法 交叉制表看法合计有助于增强自身的能力浪费时间金钱不利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很多同学都考证,不得不考学校 本科>计数332 11518366<学校 中的 % % % % % %、看法 中的 %%%%%%)总数的 %% % % % %专科!计数14 1 0 3 18"学校 中的 % % % % % %`看法 中的 %%%%%%'总数的 %% % % % %其他,计数2 0 0 1 3【学校 中的 % % % % % %/看法 中的 %%%%%%!总数的 %% % % % %合计计数~34812 5 22 387学校中的 %%;%%%%看法中的 %%%)%%%总数的 %%%%,%%3、条形图分析由图3 可以看出,虽然不同学历的人群对于考证的基本看法各有不同,但大多数人群都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能力,这一点在学历为本科的人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图34、卡方检验#本检验的零假设是“不同学历的人群对大学生考试的基本看法是一致的”。

由图4可见,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的情况下,由于卡方的概率p值为小于α。

因此应拒绝零假设,认为“不同学历的人群对大学生考试的基本看法是不一致的”。

脚注a表明,该分析中期望频数小于5的单元格数为%,最小期望频数为。

图4\(二)卡方检验1、年级与对考证的看法:为了研究年级对大学生考证基本看法的影响,现从样本数据选取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的348个样本数据及其对应的年级进行总体分布的卡方检验。

(1)描述性统计量由表1,选取的348个样本数据没有缺失均有效,样本均值为,标准差为,极小值为1,极大值为4. 表1:{描述性统计量N均值 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年级/348.87014(2)观察值和期望值由表2,选取的348个样本数据中,年级大一到大四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的实际人数为93人、87人、161人、7人;而按照理论分布,348个人在各年级的期望频数应该均为87人;实际观测频数与期望数的差分别为6、0、74、-80. / 表2:大二87.0大三161【大四7总数348^(3)检验统计量由表3,计算的卡方统计量为,且对应的p值为.如果显著性水平α是,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α,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样本来自总体的分布与指定的理论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即年级与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的关系不是1:1:1:1。

换句话说,不同年级对考证的看法具有显著性差异,是否认为考证有助于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与年级有关。

表3:检验统计量]年级卡方df3渐近显著性.000a. 0 个单元 %) 具有小于5 的期望频率。

单元最小期望频率为。

]2、年级与考证的原因:为了研究年级对大学生考证原因的影响,现从样本数据选取考证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的231个样本数据及其对应的年级信息进行分析。

(1)描述性统计量由表1,选取的231个样本数据没有缺失均有效,样本均值为,标准差为,极小值为1,极大值为4.表1:描述性统计量;N均值标准差极小值极大值a 231、.89670(2)观察值和期望值由表2,选取的231个样本数据中,年级大一到大四认为考证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的实际人数为65人、50人、110人、6人;而按照理论分布,231个人在各年级的期望频数应该均为;实际观测频数与期望数的差分别为、、、.表2:年级$观察数 期望数 残差65 '50110 6总数 231(3)检验统计量由表3,计算的卡方统计量为,且对应的p 值为.如果显著性水平α是,由于概率p 小于显著性水平α,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样本来自总体的分布与指定的理论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即年级与为了更好地找工作而考证的关系不是1:1: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