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二十一世纪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人类的文明史又一次的革命让人们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计算机终将主宰一切。
短短几十年前,计算机对于人们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而现在,它以飞快的步伐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它把人们从大量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它的功能十分强大,网络和信息处理让它帮人类处理大量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人类的朋友。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主要应用已从科学计算逐渐转变为事务处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0%以上的计算机主要从事事务处理。
在进行事务处理时,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而是主要从事大量数据的存储、查找、统计等工作。
为了有效地使用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大量数据,必须采用一整套严密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即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存储、维护和使用等。
数据库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库在英语中称为database。
拆开来看,data是数据,base可译为基地。
所以在通俗的意义上,数据库不妨理解为存储数据的基地。
Visual FoxPro 数据库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
它是微软公司根据FoxBASE发展起来的。
主要用于Windows环境。
由于Visual FoxPro 不需要用户编程就可以建立一个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所以在众多的数据库软件中,Visual FoxPro脱颖而出,成为一种通用的数据库软件。
利用visual FoxPro 6.0可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用户界面,在用户界面中可以放置各种控制部件,如命令按钮、图形图片、图表等,从而设计出完全图形化的界面,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用Visual Pro6.0编写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其特点是结构简明,能够完成一般的档案管理操作,操作直观化,可视化,使学生档案便于管理。
其在功能上基本能够实现需要,但还有待于完善和改进。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实际的需求,通过对Visual Pro6.0的熟练掌握和灵活使用,做到学有所用。
在实践中对Visual Pro6.0的掌握更加深刻。
此软件应用到实践中去,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减少其他不便引起的麻烦。
关键词学生档案管理输入记录查找编辑显示退出目录第1章引言 (9)1.1 数据库系统概论 (9)1.2 Visual Pro6.0概述 (14)1.3Visual Pro 6.0的特点 (15)1.3.1简单、易学、用 (15)1.3.2功能更强大 (17)1.3.3支持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20)1.3.4同其它软件的高度兼容性 (22)1.4VFP的界面组成与操作 (23)1.4.1VFP界面的组成 (23)1.4.2VFP界面的操作 (26)1.5VFP的工作方式 (27)1.5.1VFP命令的格式与特点 (27)1.5.2VFP两类工作方式 (28)1.6VFP的辅助设计工具 (29)1.6.1向导 (29)1.6.2设计器 (30)1.6.3生成器 (30)第2章管理信息基础 (31)2.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31)2.2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36)2.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39)第3章行为特性设计 (47)3.1系统功能介绍 (47)3.2系统功能设计 (48)第4章毕业设计总结 (50)4.1 致谢 (50)4.2 参考资料 (50)第一章引言1.1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十余年来,数据库管理系统已从专用的应用程序包发展成为通用的系统软件。
由于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最低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易于编制应用程序等优点,较大的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数据库设计之上的。
因此,不仅大型计算机及中小型计算机,甚至微型机都配有数据库管理系统。
目前,对数据库各种模型的研究以及理论上的探讨都还在蓬勃开展,其应用也从一般管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以及科技计算等领域。
国外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系统系等都开设有数据库系统方面的课程。
近年来,我国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中也对数据库予以应有的重视。
1983年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方案将数据库概论列为四年制本科的必修课程,并已于1983年6月通过了教学大纲。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今天,信息资源已成为各个部门的重要财富和资源。
建立一个满足各级部门信息处理要求的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也成为一个企业或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作为信息系统核心和基础的数据库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小型单项事务处理系统到大型信息系统,从联机事务处理到联机分析处理,从一般企业管理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办公信息系统(OI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越来越多新的领域采用数据库存储和处理他们的信息资源。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因此,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
从文件管理到数据库管理在数据库出现前,计算机用户就使用数据文件来存放数据。
常用高级语言从早期的FORTRAN到今天的C语言,都支持使用数据文件。
有一种常见的数据文件的格式是,一个文件包含若干个“记录”,一个记录又包含若干个“数据项”,用户通过对文件的访问实现对记录的存取。
通常称支持这种数据管理方式的软件为“文件管理系统”,它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问世以来,一直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信息量的迅速增长,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不断增加。
文件管理系统采用的一次最多存取一个记录的访问方式,以及在不同文件之间缺乏相互联系的结构,越来越不能适应管理大量数据的需要。
于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诞生了第一个商品化的数据库系统-------美国IBM公司的IMS系统。
从文件管理到数据库管理,代表了两代不同的数据管理技术。
今天,数据库管理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
但在数据量较小的一些场合中,有文件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文件仍在使用。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数据的结构化在文件系统中,各个文件不存在相互联系。
从单个文件来看,数据一般是有结构的;但从整个系统来说,数据在整体上又是没有结构的。
数据库系统则不同,在同一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是有联系的,且在整体上服从一定的结构形式。
2.数据共享共享是数据库系统的目的,也是它的重要特点。
一个库中的数据不仅可为同一企业或机构之内的各个部门所共享,也可为不同单位、地域甚至不同国家的用户所共享。
而在文件系统中,数据一般是由特定的用户专用的。
3.数据独立性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一方的改变总是要影响另一方的改变。
数据库系统力求减小这种相互依赖,实现数据的独立性。
虽然目前还未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较之文件系统已大有改善。
4.可控冗余度数据专用时,每个用户拥有并使用自己的数据,难免有许多数据相互重复,这就是冗余。
实现共享后,不必要的重复将全部消除,但为了提高查询效率,有时也保留少量重复数据,其冗余度可由设计人员控制。
数据库系统的分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发展,数据库系统已走过了第一、第二两代-----非关系数据库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现正向第三代----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前进。
1.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是对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的总称,其中又包括层次型数据库系统与网状型数据库系统两种类型。
这一代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1)采用“记录”为基本的数据结构。
在不同的“记录型”之间,允许存在相互联系。
(2)无论层次模型或网状模型,一次查询只能访问数据库中的一个记录,存取效率不高。
对于具有复杂联系的系统,还需用户详细描述对数据的访问路径(称为存取路径)增加使用的麻烦。
所以自关系数据库兴起后,非关系数据库系统已逐渐被关系数据库系统所取代,目前仅在一些大中型计算机系统中继续使用。
2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早在1970年,科德就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
70年代中期,国外已有商品化的RDBS问世,数据库系统进入了第二代。
80年代后,RDBS在包括PC几在内的各型计算机上纷纷实现,目前的PC机上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主要是第二代数据库系统。
与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相比,RDBS具有下列优点:(1)采用人们惯常使用的表格作为基本的数据结构,通过公共的关键字段来实现不同二维表之间的数据联系。
关系模型呈二维表形式,简单明了,使用与学习都很方便。
(2)一次查询仅用一条命令或语句,即可访问整个“关系”因而查询效率较高,不像第一代数据库那样每次仅能访问一个记录。
通过多表联合操作,还能对有联系的若干二维表实现“关联”查询。
3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扩大,对数据库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数据库系统能存储图形、声音等复杂的对象,并能实现复杂对象的复杂行为。
将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想结合,便顺理成章成为研究数据库技术的新方向,构成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和“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研究都十分活跃。
1989年和1990年先后发表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宣言》和《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后者主要介绍ORDBS。
一批代表新一代数据库系统的商品也陆续推出。
由于ORDBS是建立在RDBS 技术之上的,可以直接利用RDBS的远有技术和用户基础,所以发展比OODBS 更顺利,正在成为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主流。
根据《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提出的原则,第三代数据库系统除应包含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外,还应支持正文、图象、声音等新的数据类型,支持类、继承、函数/方法等丰富的对象机制,并能提供高度集成的、可支持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的用户接口。
虽然ORDBS目前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技术上和应用上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已经显示出光明的发展前景,一些数据库厂商已经推出了可供实用的ORDBS产品。
数据库系统分类1987年,著名的美国数据库专家厄尔曼教授在一篇题为《数据库理论的过去和未来》的论文中,把数据库理论概括为4个分支:关系数据库理论,分布式数据库理论,演绎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
今天,关系数据库理论已日趋成熟,在微机数据库系统中获得普遍的应用;ORDBS已发展为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主流。
其余两个分支-----分布式数据库和智能数据库也在过去10年间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扩大了应用范围。
现将部分变化简述如下:1单用户数据库和多用户数据库早期的微机数据库是单用户系统,只能供一人使用。
随着局域网应用的扩大,供网络用户共享的多用户数据库开始流行。
VFP就是一种多用户数据库系统。
在它以前,已有Dbase3+,FoxBASE+,FoxPro等多用户数据库供微机用户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