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决定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均 衡,达到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3
二、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一)基本模型假设
两部门

家庭:发生消费和储蓄行为 企业:发生生产与投资行为 假定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不随利率、产量而变动 社会总需求变动只引起产量变动,不引起价格的变动 忽略折旧项,所以GDP=GNP=NNP 忽略公司未分配利润 在两部门经济中,GDP=NI(国民收入)
S S=S(Y)
0
B
Y
B点——收支平衡点 B点以左:负储蓄 B点以右:正储蓄 APS、MPS递增
19
如果为线性储蓄函数,则 S=Y-C =Y-(a+by) =-a+(1-b)Y
20
六、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储蓄被定义为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那部分。 所以消费和储蓄互为补数,二者之和为总收 入。
当总供给>总需求,企业会增加不希望有的过多的存货 (非计划存货投资),此时企业削减生产; 当总供给<总需求,企业库存减少,增加生产。 所以企业会不断根据产品销售与否安排生产,使生产定 在与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
9
经济均衡机制:产量调整
存货调整:计划存货与实际存 货
当Y>AD时,产出超过了总 需求,生产出产品卖不出去。 企业水平积压增加,实际存 货投资大于计划存货投资, 企业就会降低产量,使存货 水平调整到计划水平。 当Y<AD时,生产出产品供 不应求,企业库存下降,实 际存货投资小于计划存货投 资,企业就会提高产量,使 存货水平调整到计划水平。 记IU=Y-AD:非计划存货 投资 当IU=0时,经济达到均衡。
16
APC=a/Y+b APC>MPC
C
MPC
APC
Y
17
短期消费函数 C=a+bY 长期消费函数 C=bLy(美经济学家库兹涅茨 研究美国1869~1938长期消费倾向得出) bL>bs
18
五、储蓄函数 储蓄: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S=S(Y) APS=s/y, MPS=∆s/∆y=ds/dy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 模型
国民收入核算——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 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消费理论和总需求 乘数机制 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1
第一节 宏观均衡
一、引言 问题: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GDP是由什么 决定的?
——“国民收入模型”名称的由来
4
价格完全不变,企业愿意在既定价格水平提 供任何数量的产出。所以总供给曲线被假设 为完全平坦的。
价格
AS
0
产出
5
(二)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
是指一个经济(国家)在给定价格下,对商品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的构成
消费 C 投资 I 政府采购 G 净出口 NX
MPC=∆C/∆Y=dC/dY
13
二、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
MPC小于1,大于0,意味着,当收入增加时,消 费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没有收入增加那么快。
平均消费倾向(APC)随着收入的提高而降低。 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消费就表示 为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AD C I G NX
6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的区别
总需求是指计划(意愿)支出量 总支出是指实际发生量
一般而言在消费、政府采购、以及净出口方面两者 不存在差异。 关键在于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之间的差别,在实际 发生的投资中往往会出现非计划的存货投资。
7
(三)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11
AE=Y
AE=C+I(计划支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 Y=C+S(生产创造的收入=计划消费+计划储蓄)
C+I=C+S I=S(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投资必须与计划储蓄 相等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 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12
第二节 消费函数
一、消费函数(两部门经济)
消费需求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C=C(Y) Y与C正相关 APC与MPC (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APC=C/Y
(2)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2
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前提
1、短期分析:“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典型:技 术不变 2、价格刚性(price rigidity):价格一经形成,就不 易变动。 1929~1933年“大萧条”
背景
Keynesian Law:
1、资源闲置 2、AD↑→闲置资源被利用→产量↑、价格不变
ܧ × Öö ³ AE
AD ½ £Y
IU>0
E
10
IU<0

AD

10
ú ²¿ ÁY
10
基本结论:
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收入)水平。 在均衡时,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而且消费者、 政府以及外国居民都买到了他们想购买的商品。 以非计划存货变化为基础的产量调整将使经济 达到均衡水平。
均衡产出
经济生产的产出量等于总需求时,经济就处于 均衡水平。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 业的意愿支出。 在均衡状态下,企业没有激励增学中,当1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等于 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时,可以讲该企业处于供 求平衡状态; 对于全社会而言,当所有企业的生产(总供给)等 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 说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
14
三、消费曲线
C
C=C(Y) B
0
450
消费曲线的特点: (1)B点:C=Y B点左边:C>Y,消费>收入 B点右边:C<Y,消费<收入 (2)随收入增加, MPC、APC递减 (3)APC>MPC
Y
15
四、线性消费函数 C=a+bY
a——自发性消费支出,也就是说,即使没有 当期的收入来源时,通过动用积蓄或借款也要 进行的消费支出。 b——边际消费倾向。 APC=a/Y+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