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两部门模型。
均衡条件C(消费)+I(投资)=C+S (储蓄),I=S。
三部门模型。
均衡条件,C+I+G(政府支出)=C+S+T (政府税收),I=S,G=T。
四部门模型。
均衡条件,C+I+G+X(出口)= C+S+T+M (进口),I = S,G = T,X = M 。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意义: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发展的工具。
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库兹涅茨“倒U字型假说”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答:这个假说描述的是经济增长改变社会经济结构,进而影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内容:“不平等的长期波动构成长期收入分配的特性: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极为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稳定;后期不平等缩小。
”积极意义:反映了经济发展现实,消极意义:到一定阶段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扩大会对国家和政治产生压力,政府需加以重视,通过法律干预和政治决策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答:基本思路:社会的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存在失业或难于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亦即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的原因则在。
(2)三大心理规律。
有三条心理规律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造成了整个社会出现周期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状态。
这三条心理规律是: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C、流动性偏好。
5、试述需求价格弹性的5种情况及其现实意义。
答:(1)Ed=0,被称为完全无弹性,如火葬费用。
(2)Ed→∞,被称为完全弹性,劳动力严重过剩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3)Ed=1,被称为单位弹性,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率刚好相等。
(4)0<Ed<1,被称为缺乏弹性,如一般生活必需品。
“谷贱伤农”,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避免丰产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
(5)1<Ed<∞,被称为富有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如高档的耐用消费品。
6试评述公共选择学派的布坎南等人关于官僚主义产生根源的理论分析及其反官僚主义的政策主张。
答:(1)官僚主义产生和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政府官员理性经济人行为的自然产物。
(2)政府官员的头脑中已没有了成本—利润和投入—产出的概念,相比私人企业所受约束小、自由度大。
(3)政府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爱做表面文章,而往往不重视公众的实际利益。
(4)由于对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工作进行监督的机构和人员,他们也是“经济人”,(5)参与公共选择的个人对政府行为约束的失灵也布坎南等人的政策主张:(1)宪法规则中制定重大法定程序实行“特定多数”规则。
(2)高级管理层中实行分权。
(3)在高级管理层人员头脑中树立成本-收益、投入-产出的观念。
(4)将部分公共产品交给私人经济部门生产。
(5)对宪法规则进行修改,限制政府利用不当的政策谋取好处。
7、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定理论。
答: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收入包含有不确定的成分,消费者在作出消费决策后,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使收入中的不确定的部分变为确定的部分,从而使收入增加,亦即消费决策影响收入。
因为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会给人们提供较多的赚取收入的机会。
此外,消费信贷的大力发展也为收入中的不确定部分转化为确定部分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这样的前提下,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消费支出的需要去寻求收入的增加,使之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家庭的消费支出超过已有的现期收入。
8、试评述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斯蒂格勒关于产业组织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答:1、企业兼并与规模经济(1)几乎所有的现代大企业均主要靠外部扩张即靠兼并而成长起来的。
(2)兼并是扩大企业规模的重要途径,而决定是否兼并的关键因素是看兼并后的得失对比。
2、企业最佳规模的确定(1)由于众多厂商拥有的资源不可能是同质的,因而使用不同资源的厂商即使规模相同,效率也会相差很大,亦即,相同的效率可以通过不同的规模来实现。
(2)凡是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这种“生存技术”是确定企业最佳规模的基本标准。
3、产业生命周期假说(1)由于产业也具有生命周期,因而随着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企业的内部分工与社会的外部分工便会交替地占据主导地位。
(2)在产业生命的初期,分工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的分工。
(3)在产业生命的鼎盛期,由于各个生产环节的规模已大到足以独立地进行,因而企业内部的大量分工便转化为社会分工,各专业化企业承担了大量的各个再生产环节上的工作。
(4)在产业的衰落期,随着市场和生产规模的缩小,各个生产环节又只得“重操旧业”,大量的社会分工又重新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分工。
政策主张:政府管制理论(1)政府管制实际对很多部门或市场并无明显效果,因为管制虽减少了投资风险,但却会丧失很多开拓有希望的新事业的机会,削弱合理配置资源的机能。
(2)政府管制的需求者(社会集团)往往须向供给者(政府官员)支付价格,甚至支付选票资源,这常常又会损害其他集团的利益,导致它们也去寻求政府管制。
因此,一方面,寻求政府管制耗费了很多的资源,造成了不经济;另一方面,会造成不公平。
其结论是:政府管制是无益的,不如听任市场自发地进行调控。
9、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消费与投资相互转换假定理论。
答:西方经济学消费与投资相互转化转换假说,是由于人们普遍认识到收入对于人们消费的重要影响作用,因而一些经济学家在消费与收入关系方面提出了各种不同假说,如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政策影响收入假说以及消费与投资相互转换假说。
而消费与投资相互转换假说认为,在很多人的头脑里,消费品和投资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为人们往往在购买消费品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把它们看成是消费品而购买,很可能他还想到了这一商品将来还有投资价值。
10、试评述西方经济学中的“增长极限论”和“增长价值怀疑论”。
1、“增长极限论”(1)指数增长的欺骗性或指数增长的本质特征。
(2)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因素(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最终必然会达到“危机水平”。
(3)通过“系统结构”原理加以说明,最重要的概念是“反馈回路”。
(4)提出了所谓的“世界模型”,认为“在现有系统没有重大变化的假定下,人口和工业的增长,最迟在21世纪内一定会停止。
”解决办法是实现零经济增长。
2、“增长价值怀疑论”:(1)经济增长并非纯粹经济学问题,也是伦理学问题;经济增长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是烦恼和痛苦。
(2)人们的满足感不仅依赖产品的效用,还依赖于它的相对价值人们价值判断标准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增长,消费品的丰富和升级,会成为人的负担。
(3)既然由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提高和物质丰富是无价值的,由此而引起的省时省力和技术创新也是无价值的。
增长带来环境损害、城市扩张等,是对福利的抵消。
11、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相对收入假定理论。
答: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相对收入假说强调了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
但是,相对收入假说同样缺乏充分而有力的经验证明,弗里德曼认为可以把相对收入假说作为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
它强调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即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是普遍存在的。
示范效应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经济发展,但也会导致“消费早熟”或“超前消费”现象。
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这一点是有道理的。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该理论关于消费不对称性的解释是值得怀疑的。
原因:从实际情况看,短期中消费与收入呈现正相关变动,并不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12、试评述诺思关于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的理论观点。
答:国家作为一种低成本地提供产权保护与强制力的制度安排,在产权的创立、裁定和行使代价极为高昂时应运而生,并借以维护经济增长;只有在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同时实现报酬递增时,制度变迁才会促使经济增长;为此,政府必须:制定合理的产权制度,保证公平竞争和市场规则的实施,从而带来社会成员和经济组织的收入最大化;政府必须把自己的报酬递增建立在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报酬递增的前提下,把自己的行为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由政府机构相机进行的创新通常最具优越性,国家在制度创新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生命周期假定理论。
答:生命周期假说又称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和布伦贝格、安东共同提出来的。
生命周期假说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家庭整个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的相互联系。
该理论认为,每个家庭都是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的,即每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消费效应最大化的企图。
因此,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他们在两个生命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和财产。
这样,消费就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生命周期假说把消费与一生收入和财产联系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
它解释了消费函数之谜,说明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短期中消费波动的原因。
具体的,在长期中,财产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大致是不变的,可支配收入中劳动收入的比率(YL/YD) 也是大致不变的,因此,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大致相等。
但在短期中,财产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是变动的,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动。
这一理论还可以用来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消费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阶层家庭消费的差别、消费的逐季变动等问题。
对生命周期假说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这一假说的一些假设条件上。
例如,储蓄无利率、生命周期与预期寿命的确定性、消费者的理性等等。
14、试评述西方经济学关于公共产品造成的市场“失灵”及其政府规制政策的内容。
答:消费者难以准确地评估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以及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即使消费者知道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也不会如实地说出来。
政府直接建立公营企业,品。
政府通过适当方式将公共产品委托私人企业生产,①签订合同。
授予经营权。
经济资助。
政府参股法律保护私人进入。
15、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绝对收入假定理论。
答: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