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精)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精)


I Y 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 1
2018/9/19 27
AE
450
E
AE Y I
A
0
Ye
收入---支出法决定均衡产出
Y
2018/9/19
28
4.2 投资---储蓄法
两部门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I S () 1 其中S ( 1 )Y ( 2) 将(2)代入()得: 1 I Y 1
22

2018/9/19
第三节 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凯恩斯的社会消费理论属于绝对收入假说
1.相对收入假说 美国 杜森贝里(James S.Duesenberry)
示范效应: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
等收入水平家庭,即消费具有模仿和 攀比性。 棘轮效应:消费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 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 变化时,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 定。
12240
12830 13360
0.64
0.59 0.53
0.94
0.92 0.89
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 态, APC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若a = 0,c = βyd APC=MPC, 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储蓄函数公式
2.2 储蓄函数
s
s = s (y )
s-储蓄,y-收入: s = s(y)(满足ds / dy > 0)
2
2018/9/19
第一节 均衡产出
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
(1)假设: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2)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DP=NI=PI。 (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 原因:大量闲臵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假设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 和企业部门; 假定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行 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 假定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于是:
GDP GNP NDP NNP NI PI DPI Y Yd
0.11 0.15 0.25 0.36
0 0.01 0.03 0.06
0.89 0.85
1.00 0.99
0.75
0.64 0.59 0.53
0.97
0.94 0.92 0.89
6
7
14000 12830
15000 13360
1170
1640
0.41
0.47
0.08
0.11
2.3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2018/9/19
20
C, S
45°线
C Yd
当Yd Y0时, APS 0 当Yd Y0时, APS 0 当Yd Y0时, APS 0

0
S (1 )Yd

Y0
Yd
S 边际消费倾向 MPC MPS 1 Yd C S 平均消费倾向 APC APS (1 ) Y Y d d 2018/9/19 21 Yd Yd
s=s(y) y0 y
即: MPC + MPS = 1 推断:若MPC递减,那么
-a
MPS必递增。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
储蓄与消费的互补——函数曲线
c,s
y=c+s
c=c(y)
A a
s=s(y)
450
y0 -a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
y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总结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 收入。 2 .若 APC 和 MPC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 APC > MPC , 则 APS 和 MPS 都 随 收 入 增 加 而 递 增 , 但 APS<MPS。 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 等于1。
“消费函数之谜”或“库兹涅茨之谜”

凯恩斯推测的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提高而下降的结论与经 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不相符。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研究 了美国的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发现,在所研究的时期中, 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一个10年到另一个10年, 消费与收入的比例基本上是稳定的。在家庭数据研究中和 短期序列数据研究中,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在长期 时间序列研究中,平均消费倾向基本上是不变的。这个谜 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库兹涅茨之谜”。 弗里德曼和莫迪利亚尼分别提出了永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 期理论对该谜进行了解释。
10000 10850 11600
MPC
APC 1.01
9000
10000 11000 12000
0.89 0.85 0.75
1.00 0.99 0.97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 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பைடு நூலகம்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
5
6 7
13000
14000 15000
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Δs/Δy
边际储蓄倾向MPS
当Δs与Δy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dy
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S =S/Y= 26-20/120-100= 0.3
3.永久收入假说 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
永久收入:在长期中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平均值。
假说:
(1)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 (2)家庭偏好稳定消费。 使每一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
结论: 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
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 动。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
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 提供供给。
化,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 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 价格。
可见,凯恩斯奠基的宏观经济学主要侧重总需求分析。
第一节 均衡产出(收入)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几点说明: 凯恩斯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 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本章只涉 及产品市场 凯恩斯的全部理论属于短期分析,即现有 资源不变、技术水平不变,不涉及长期中 的经济增长问题。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 乘数论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y
储蓄倾向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 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均
储蓄倾向 APS =s / y = 0.2

c
c=y
βyd -诱致性消费: 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
c= a + by
a 45º y
的部分。
消费倾向 propensity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
2018/9/19 29
I, S
S (1 ) y
E
0
I
y

ye
注入----漏出法决定均衡产出
30
2018/9/19
例题

假如消费函数为:C=1000+0.8Y,自发的计划投 资始终为600亿美元, 求均衡收入?
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 即 s = y - c 线性储蓄函数
0
普通储蓄函数
y
c = α + βy,代入s = y - c
s = y -( α + β y), 整理:
s
s= -α ( + 1 - β) y
s = - α + (1- β) y
(1> β >0)
0 线形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β)。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收入
1 2 3 4 5 9000
消费
9110
储蓄
-110 0 150 400 760
MPS
APS
-0.01
MPC
APC 1.01
10000 10000 11000 10850 12000 11600 13000 12240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
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c/ y= (94-80)/(120-100) =0.7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 1
2 3 4
消费 9110
结论:
消费变动要比 收入变动稳定 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