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的光辉历程中,英雄辈出,将星璀灿。1988年和1994年,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审定了36位具有非凡军事才能、早已彪炳史册的我军将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他们是:
毛泽东(1893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战略家,我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担任过中革军委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他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创建了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的人民军队。他领导了20去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指挥了所有全局性的重大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我国建立了强大的国防,推进了我军现代化建设。他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为我军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军事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军事文选》。1976年9月病逝。
周恩来(1898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特别军委书记、中央军委书记、中央军事部长。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47年兼代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参与决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领导人民解放军总部对全国战场的作战指挥,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伟略和军事家的非凡指挥艺术。解放以后,曾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筹建空军、海军和陆军的技术兵种,领导组建军事院校,领导国防事务和陆海边斗争。主持中央专委会的工作,发展国防尖端工业。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建树,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军事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1976年1月病逝。
朱德(1886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军长、红1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八路军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他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建树已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著有《朱德军事文选》。1955年 被授予元帅军衔。1976年7月病逝。
邓小平(1904一1997)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 1929年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7 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和政委。发动龙州起义,创立红8军,兼任政委。创建左江革命根据地。1933年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主编《红星报》。1937年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29师政委。创建晋冀豫、太岳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1950年江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促成西藏和平解放。 1954
年后任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常委。1975年后两度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1981年任中央军委主席。1983一1989年任国家军委主席。领导实现了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进行军队体制改革,加强军事学术研究,加速装备现代化。系统地形成新时期的建军思想,主要军事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1997年2月病逝。
彭德怀(1898一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5军,任军长。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后历任红3军团总指挥、中革军委副主席、陕甘支队司令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指挥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 1937年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获平型夫战斗胜利,指挥百团大战,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军事胆略。1945年后历任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1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解放西北五省。1950年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防部长、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军队和国防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著有《彭德怀军事文选》等。1974年11月含冤逝世。
刘伯承(1892一198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北代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军长,率部策应北代战争。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1928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后历任中央军委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先遣队司令员、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1937年任八路军129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指挥上党、陇海等著名战役、挺进中原各次战役。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1950年后历任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1959年后负责中央军委战略研究工作。1962年成功地指挥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1966一1982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他的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著有《刘伯承军事文选》和大量军事译著。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7月病逝。
贺龙(1896一1969)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1927年后任南昌起义军总指挥、红4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1930年后任红2军团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开辟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湘鄂川黔苏区,任该军区司令员。1937年任八路军120师师长,开创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后历任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晋绥军区司令员、西北军
政大学校长。1949年历任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率部解放川西北。1950年后历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委主任。1964年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建立了丰功伟绩。著有《贺龙军事丈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69年6月被迫害致死。
陈毅(1901一1972)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政学校中共委员会书记。领导湘南起义。历任红4军师长、军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等职,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任红6军政委、中共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红22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委、西方军总指挥。1937年后历任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总指挥、华中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分会书记、抗大华中分校校长。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历任中央军委委员、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前委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淮海前线总前委委员,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指挥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组建华东陆、海、空军和技术兵种。1954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著有《陈毅军事文选》。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2年1月病逝。
罗荣桓(1902一1963)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参加北伐战争、秋收起义。1930年后历任红4军政委、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兼扩大红军突击队总队长。长征中任总政治部巡视员和红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后历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第115师代师长兼政委。开辟晋西南根据地。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创建了东北根据地,组织领导了辽沈战役大兵团作战中的政治工作。任四野第一政委、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委员、政委,华中军区第一政委。参与指挥平津战役、主持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工作。解放后任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1952年领导筹建政治学院,任院长。1955年任解放军监委书记,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63年12月病逝。
徐向前(1901一1990)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参加北伐战争、广州起义。1928年后历任红4师师长、31师副师长、鄂豫边军委主席、红1军副军长、红4军军长、中革军委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指挥三次反“围剿”斗争,显示了卓越的指挥艺术。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1937年后历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开辟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任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缓联防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大代校长。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指挥运城等四大战役,丰富了我军大城市攻坚战和大兵团作战的经验。1949年任中共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指挥太原战役。同年,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6一1987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一1980年任国防部长。1983一1988年任国家军委副主席。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防建设建立了丰功伟绩,著有《徐向前军事文选》。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90年9月病逝。
聂荣臻(1899一1992)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4年入苏联红军学校学习。曾任黄埔军校政治秘书兼教官。1926年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军委书记、前敌军委书记。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1军团政委、中央红军先谴队政委。1937年后历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兼政委、晋字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领导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组织指挥平津战役。1950年后历任代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1959一1987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科技委主任。1983一1988年任国家军委副主席。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领导了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成功地领导了研制原子弹、氢弹及多种常规武器。著有《聂荣臻军事文选》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92年5月病逝。
叶剑英(1897一198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早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曾任粤军2师参谋长,参与筹办黄埔军校。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总预备队参谋长。1927年策应南昌起义,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指挥。后赴苏联学习。1931年后历任中革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及福建军区司令员、军委第1纵队司令员。1935年后历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中革军委副总参谋长。1937年后历任八路军参谋长、军委参谋长、军事学院副院长、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1947年后历任解放军参谋长、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1949年后历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革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1958年后历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国家军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