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 复习试题(附解析)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 复习试题(附解析)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附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障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由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罗斯福新政特点。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

(2)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快速增长。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根据材料内容和问题可知,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战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诺曼底登陆(2)据图指出,第二战场开辟后同盟国军队为消灭德国法西斯进行了怎样的战略配合?【答案】(1)(2)对德国进行东西夹击。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

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

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故左框填B;右框填A。

(2)观察题干图片可知,第二战场开辟后同盟国军队为消灭德国法西斯,对德国进行东西夹击。

3.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和比较)【答案】评分说明: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自拟题目,比较的角度(学生能从历史图片、历史影响等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比较角度也可)史实正确,表述完整。

若小短文不足80字,可酌情扣分。

【解析】【详解】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图二“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因此题目可以拟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学生可联系选取此角度进行论述答题。

【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其中的联系和共同点。

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拟定好标题,在进行合理的论述,答案并不唯一,需运用好关键词,做到观点和史实之间联系紧密,语句通顺即可。

4.以下这段话摘自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纳税的能力已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的情况;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请回答:(1)面对以上危机,美国政府是怎样应对的?(2)罗斯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采取了什么措施?(3)罗斯福针对“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4)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5)以上这些措施的采取,结果如何?【答案】(1)实行罗斯福新政。

(2)调整工业或通过《工业复兴法》。

(3)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5)使美国摆脱了危机,稳定了社会秩序等。

【解析】【详解】(1)据材料“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以上危机,1933年,罗斯福一上台就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采取的措施是调整工业或通过《工业复兴法》。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针对“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的措施是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公共工程兴建,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扩大了内需,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摆脱了危机,稳定了社会秩序。

5.史料实证说说上述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经济大危机使美国人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引发社会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解析】【详解】这三幅图片之间是因果关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国人民生活严重下降,出现了图片一中的现象。

为治愈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秩序,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图2表现的就是这一场景。

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中为了促进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内需,罗斯福采取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英两国政府……一致深信……局势当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能把主要是苏台德区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的疆域内,不然便会使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平的利益遭到威胁…材料二: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捷克外交部长请回答:(1)推断英法向捷克斯洛伐克所提建议的内容。

(2)英法奉行的是什么政策?其危害是什么?(3)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捷克外交部长的观点得到历史的验证了吗?【答案】(1)要求捷克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2)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

(意思相近即可)(3)得到了验证,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占领捷克,并于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可能把主要是苏台德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的疆域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向捷克斯洛伐克所提建议的内容是要求捷克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奉行的是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

(3)根据“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捷克外交部长的观点得到了历史的验证,英法奉行的是绥靖政策,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占领捷克,并于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个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及时的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民一枪就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种事重演。

――丘吉尔1946年3月5日的演说材料三:某国际组织1945年建立,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中国是其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其总部设在纽约。

请回答:(1)材料一中名画的创作背景是什么?那个最突出的世界矛盾是什么?(2)材料二中,丘吉尔与前任首相处理材料一中世界矛盾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其结果有什么不同?(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时建立该国际组织的认识。

(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说一说维护上述国际组织地位的重要意义。

【答案】(1)法西斯德国轰炸西班牙,法西斯侵略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侵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