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目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声称三国“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在这场战争“胜利结束前决不放下武器",并“紧密合作”建立法西斯的“新秩序”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

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注:“墙头政治”是指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有政治意又的文告或宣传画。

(1)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困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示例一】观点:反法西斯联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论述: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釆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发动全面大反攻,促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综上所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相互支援,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证。

【示例二】观点: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相互支援,采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打败了邪恶的法西斯,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当今世界,国际恐怖主义猖獗、全球气侯变暖、毒品泛滥、核武器扩散等问题成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存和安全,美、英、法、俄、中等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起来,协同配合,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综上所述,在面临成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问题时,只有世界各国联合起来,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示例三】观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人民战胜法西斯国家挑起的浩劫,依靠的是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奋斗,打败了邪恶的法西斯势力,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国际恐怖主义猖獗、全球气候变暖、毒品泛濫、核武器扩散等,这些全球性问题,是关系到整个人类利益的重大问题,严重戚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行动协同配合,如到目前为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有将近200个国家。

综上所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大势所趋。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本题答案不唯一,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即可,首先确定观点,然后组织材料,进行论述,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依据材料的“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

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可以提炼的观点:反法西斯联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论述: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釆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发动全面大反攻,促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综上所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相互支援,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证。

【点睛】解答历史论述题的关键三步,需要把握好,第一部是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第二步是组织材料进行论述,第三步是得出结论,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斯福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两次新政,第一次新政的主要立法,是在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完成的,时间为99天,因此被称为百日新政。

这一阶段的新政侧重于当务之急,即遏制经济衰退,挽救业已奔溃的金融危机和濒临奔溃的农业危机,复兴工业,消除失业和饥饿。

第二次新政的时间为1935—1939年。

这一阶段的新政注重具有长远影响的立法。

——乔继堂《罗斯福炉边谈话》(1)罗斯福总统在位期间的经济困难跟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罗斯福总统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经济困难?(2)小历同学说“罗斯福为遏制经济衰退,以调整工业为核心,使美国彻底渡过了经济危机。

”小历的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不正确,因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各国经济萧条。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国家工业复兴法》的颁行成为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没有使美国彻底渡过了经济危机。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各国经济萧条。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国家工业复兴法》的颁行成为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没有使美国彻底渡过了经济危机,所以小历的说法是错误的。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

”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

”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 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对罗斯福新政: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种,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而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材料四: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在世界史上的地位》(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哪三个阶层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你认同哪一阶层的评价?据材料和所学说明你的理由。

(4)结合材料回答,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答案】(1)新政的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或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罗斯福的人性魅力。

(3)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保守派)、左派社会主义政党及其他激进组织(激进的左派\左派)、中下层民众。

如同意第一种评价.理由是:①新政采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措施,如整顿金融体系调整工业、调整农业生产、触犯垄断资本家利益的一系列措施。

②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等措施有利于中下层民众。

如同意第二种评价,理由是:①新政只是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②新政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如同意第二种评价,理由是:①新政采取了-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如以工代赈等措施,使失业率下降,经济恢复。

②强化社会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获取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可知,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罗斯福的人性魅力。

(3)跟据材料三的内容“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可知,材料反映了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左派社会主义政党及其他激进组织、中下层民众阶层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可以任选一张观点进行评论。

如同意第一种评价,因为新政采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措施,如整顿金融体系、调整工业、调整农业生产、触犯垄断资本家利益的一系列措施;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等措施有利于中下层民众。

如同意第二种评价,因为新政只是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如同意第三种评价,因为新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如以工代赈等措施,使失业率下降,经济恢复;强化社会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