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篇专题四教材实验创新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篇专题四教材实验创新题

专题四教材实验创新题专题解读教材实验创新题就是将教材中的气体制取与性质有机结合,如把制取氧气与制取二氧化碳组合、把气体的制取与溶液的配制组合、把二氧化碳制取与一氧化碳以及炼铁组合等,这类试题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就是要把各部分的基础知识弄明白,看清题意,准确下笔。

1.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右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

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__烧杯__;(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__;(3)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与氧气接触___;(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

其原因是__防止在空气中切割时白磷自燃__。

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红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进行对比__;(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①_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_;②_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大气,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

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 mL的18×180 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仪器的名称:B __烧杯__。

(2)图Ⅰ实验中实验现象为:__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__;冷却后,打开止水夹__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原瓶内气体体积的1/5__。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某同学用图Ⅰ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__①装置漏气_;②未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观察读数__。

(4)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 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 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③①②④__(填序号)。

(5)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 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1_mL__刻度处才停止。

(6)对照图Ⅰ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的优点是(回答一点即可)__减少实验误差,节省燃料,不污染环境,便于读数等__。

4.(,黔东南州)航天科技飞速发展,密闭的飞船舱中是如何获得氧气并净化舱里的空气呢?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过氧化钠(Na2O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并收集干燥纯净的氧气。

【实验步骤】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目的,作出了如下实验设计,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试管,b.锥形瓶__。

(2)实验室常用装置B 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__,现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 2与Na 2O 2反应,选择装置的组合顺序是B→__D __→E→F(填装置编号),你选择该装置的目的是__除去CO 2气体中混有的HCl 气体__。

(3)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氧气,还需将上述所得氧气先通装置C 、E ,最后用装置G 来收集,其中装置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 2+2NaOH===Na 2CO 3+H 2O__。

装置E 的作用是__除掉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__,证明G 中氧气已收满的方法是__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 端,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经收满__。

【反思与评价】(4)反应后装置F 中的过氧化钠固体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该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水后观察到有__气泡__产生,说明过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

(5)某同学还想到实验室用装置A 也能制得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 4=====△K 2MnO 4+MnO 2+O 2↑__,但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飞船舱内不能用此法提供氧气请说明理由:__无法消耗人体呼吸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__(合理即可)。

5.(,扬州)CO 2的资源化利用日趋成为研究热点。

(1)某小组查阅资料发现:①CO 2与H 2能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H 4与H 2O ;②CH 4在高温下能与CuO 反应。

为探究上述反应,设计如下装置:①仪器M 的名称是__酒精灯__,装置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 +CO 2===Na 2CO 3+H 2O__。

②设计装置C 的目的是__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__,若要证明D 中有CO 2生成,则需在E 、 F 之间增加盛有__澄清的石灰水__溶液的洗气瓶。

③一段时间后,装置D 中黑色固体变红,E 中白色固体变蓝,该小组由此得出结论:以上实验证明CH 4在高温条件下能与CuO 反应。

你是否同意他们的结论?__不同意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氢气和甲烷气体都具有还原性__。

(2)CH 4、乙炔(C 2H 2)和丙烷(C 3H 8)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仅C 2H 2燃烧时有浓烟。

试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其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乙炔(C 2H 2)中含碳量高__,CH 4燃料电池具有洁净、高效的特点,其工作时主要是将__化学__能转化为电能。

6.(,遵义)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

某兴趣小组请你参与研究:铁与水蒸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再利用。

(导学号 55622098)(1)【推断】观察到D 中黑色固体变红,则B 中生成的气体是__氢气__。

(2)探究B 装置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碎瓷片能防暴沸,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2.铁的氧化物中,只有Fe 2O 3是红棕色,其余均为黑色,只有Fe 3O 4能被磁铁吸引。

【初步探究】B 装置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 3O 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Fe 与Fe 3O 4__【实验探究】【实验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3Fe +4H 2O=====高温Fe 3O 4+4H 2__。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水在电离时会产生水合离子,我们称这种水为离子水。

水可分为正离子水和负离子水,负离子水亦称饮用离子水,正离子水亦称美容(消炎)离子水,它们本质还是水,但在物理性质方面与普通水有很大的区别。

下列关于离子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水是电中性的B.离子水和普通水的性质是相同的C.离子水属于混合物D.离子水在自然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3.有关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相同原子能构成不同种类的分子C.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的数目都要变化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4.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图示有错误的是:A.此矿物燃料B.常见的干燥剂C.能与碱反应的物质D.溶液间的关系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将一缕头发点燃后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6.各物质间有着一定的转化关系,下列各组物质间可以按图所示的关系实现一步转化的是()A.HCl→CuCl2→BaCl2→HCl B.CO→CO2→H2CO3→COC.NaOH→NaCl→Na2CO3→NaOH D.Fe→Fe2O3→FeSO4→Fe7.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食用瘦肉等含铁食物预防缺铁性贫血B.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物品的失火D.用聚氯乙烯塑料制成食品保鲜膜8.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 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C.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D.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9.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发现维生素P能封住病毒的侵占途径,从而有效地抵抗病毒。

已知维生素P的化学式为C27H30O16,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维生素P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维生素P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的③维生素P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0:16④将维生素P放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为CO2和H2O。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1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B.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絶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D.化学反应通常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12.某地成功处置了一辆满载三氯化磷(PCl3)的车辆泄漏事故.三氯化磷是一种重要的无极工业产品,无色液体、密度1.574g/cm3(21℃),熔点-112℃,沸点75.5℃,易燃.遇水反应生成亚磷酸(H3PO3)和氯化氢,与有机物接触会着火.下列对三氯化磷的说法错误的是()A.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B.运输途中应防雨淋和防高温C.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燃烧时,可以用水浇灭D.三氯化磷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且化学性质相似B.④结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核内中子数为11C.③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第3周期,且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①④结构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可形成A2B型的化合物14.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2019 年将熄灯仪式时间定为3月30日晚上8时30分,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