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全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全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认真看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

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

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

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气体成分的探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

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思路点拨]通过阅读短文“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对人体有害,人群密集地应注意通风换气”,知道探究目的是“新鲜空气和人群密集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低问题”,再根据“人群密集地,应注意通风换气”提出猜想“人群密集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最后设计如何收集空气并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来验证猜想。

答案:(1)新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是否比人群密集的地方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但要注意应表述成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肯定的说法,比如“新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比人群密集的地方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类似这样的表述就不符合题意。

)(2)新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比人群密集的地方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

(只要说出合理猜想即可,不必作出解释。

)(3)(只要学生设计的实验能够验证猜想既可,但要注意应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

)二、固体物质组成成分探究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生石灰等物质变质后成分探究,某些物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探究,一包固体的化学成分探究等。

涉及的知识点有C 、Fe 、Cu 、Fe 2O 3、CuO 、CaO 、NaOH 、Ca(OH)2、 、Na 2CO 3 、CaCO 3 等这些物质的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二氧化碳、酸、盐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2.(08黔东南)某包装盒里有一包白色物质,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字样。

几天后,某同学发现固体粉化了。

(1)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原理(化学方程式);(2)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能不能继续作干燥剂,他作了如下探究:步骤: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现象:感觉不到明显的热量变化。

结论:。

(3)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的粉末里含有的物质,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取适量粉末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结论:。

(4)该同学认为这包粉末里除含有(3)中探究到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其它物质。

提出问题:可能含有。

请写出证明该物质可能存在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命题紧扣课标和各版本的教材,同时又对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粉末的原因进行猜想和探究。

事实上本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一旦做到这一点,思维就很通畅,解题就很顺手,所有设置的探究性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这也就平时一再强调双基重要性的原因,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的原因之所在。

[答案](1)CaO+H2O=Ca(OH)2(2) 不能作干燥剂(3) 固体中有氢氧化钙(4) CaCO3 ;取少量固体粉化后的粉末于试管中,注入稀盐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固体粉化后有碳酸钙。

三、反应条件的探究及实验方案的评价大量实验证明,许多化学反应能通过提高温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加催化剂、增大反应接触面积(改变形状、状态)、通过搅拌或振荡等途径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如铁生锈、铜生锈条件的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电解水实验条件的探究等。

对一个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④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⑥是否有实验误差;⑦方案是否有新创意;⑧安全性是否好等等。

能达到上述八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例3.(08黔东南)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短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

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①在常温下能反应;②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③在加热条件下不能反应。

[实验与事实]:操作①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操作②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经检验产生有毒的刺激性气体;操作③立即停止加热,将试管中的残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呈蓝色。

[结论与解释]:(1)由以上探究可知:猜想(填编号)是正确的;(2)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SO2,铜跟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只是SO2和CuSO4。

[反思与评价]:(3)操作③中,从安全角度考虑(填“能”或“不能”),将水倒入剩余液体中。

(4)在“结论与解释”(2)中对产物是SO2和CuSO4的判断是否正确,其理由是[拓展与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① Cu 浓硫酸△CuSO4 ②Cu CuO CuSO4(5)请你从安全、节约、环保方面进行评价,较好的方案是(填编号),其理由是[思路点拨]本题是对探究性实验事实进行处理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最典型例子。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探究性实验的事实,并对实验事实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总结等方式进行处理,得出结论,然后应用结论分析解释现象,说明问题。

本题通过对“实验与事实”所提供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正确的结论:(1)铜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对于(3)借助操作①与操作②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剩余液体中可能存在未反应完的浓硫酸,故不能将水倒入剩余液体中(只能酸入水,不能水入酸),如果直接倒入少量水中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4)根据“结论与解释”(2),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不仅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铜,还应该生成。

O2 △稀硫酸“拓展与应用”中的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评价题中的经典题之一,抓住上述的评价要素(安全、节约、环保),就会言之有物:由实验原理① Cu+2H2SO4(浓)SO2↑+CuSO4+2H2O② 2Cu+O 22CuO CuO+H2SO4== CuSO4+H2O可知,方案②明显的要比方案①好,原因是:相对于方案①,方案②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由于不使用浓硫酸,安全性要好;制取等质量的硫酸铜使需要的硫酸量要少,从而节约了药品等。

[答案](1) ②;(3)不能 ;(4) 不正确 ;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同(或生成物中不含氢元素)(5) ②;不使用浓硫酸安全性好(或节约硫酸、不污染环境)例4.(06大连)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有很多因素,例如催化剂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可能的因素再作出两种猜想,并设计验证方法或操作以证明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

[思路点拨]化学反应的速率一直是化学家所关注的事。

影响一个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如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温度、催化剂、搅拌(振荡)等。

本题要求能结合日常生活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一些现象,来猜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及相应的实验方案。

解答如下:四、生活中的现象和化学原理的探究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新课标中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与水反应原理探究,酸溶液或碱溶液中哪种粒子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或与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原理探究,酸碱指示剂应用的探究,能源开发、环境污染与防冶、元素与人体键康、化肥农药的使用等方面的探究。

例5.(08南京)南南同学跟妈妈学烧紫甘蓝(紫卷心菜),用油妙后加入食醋.发现紫色的叶片立即变红,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紫甘蓝的汁液能作酸孩指示剂吗?[进行实验] 取紫甘蓝叶片少许在研钵中捣烂.用少皿水浸泡.滤出蓝紫色的汁液。

将汁液分别滴人下列液体中,观察其显示的颜色并记录。

[得出结论l ]紫甘蓝的汁液(选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质疑并求证] 紫甘蓝的汁液在均为碱性的肥皂水和纯碱溶液中,为何足示不同颜色? 用pH 试纸测得上述肥皂水和纯碱溶液的pH 分别为9 和11 ,则肥皂水的碱性比纯碱溶液的碱性(选填“强”或“弱”) 。

查阅资料:[得出结论2]紫甘蓝的汁液在不同pH 范围内显示的颜色不同,利用紫甘蓝的汁液还可以区分液体碱性的[拓展应用] 柠檬酸是制汽水的原料之一,为探究其固休是否显酸性,南南同学联想到教材上二氧化碳相关实验的设计,准备了三朵用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干燥小花。

取干澡的花①和喷上水的花②,分别放人盛满二氧化碳的两个集气瓶中。

发现花①不变色,花②变成了色。

在干燥的花③上直接撒少最柠檬酸固体花不变色,说明了;再向该花喷水,蓝紫色的花上出现了红色。

[反思]上述花的变色均与水有关,水的作用分别是:花②中;花③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