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六章碳及碳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六章碳及碳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六章碳及碳的化合物————————————————————————————————作者:————————————————————————————————日期:ﻩ碳与碳的化学物【知识点拨】板块一、碳单质一、 碳单质定义: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和C 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尤其是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归纳总结】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金刚石石墨C60物 理 性 质外观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深灰色细鳞片状固体光泽 琢磨后有光泽 有金属光泽 硬度 天然物中硬度最大 质软而滑腻 导电性 不导电 良好的导电性 熔点 很高很高用途 钻头、玻璃刀、 装饰品铅笔芯、电极、 润滑剂等超导体说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组成单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二、 其他碳单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均是无定形碳,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木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吸附气体或溶液中的色素。

可用来做冰箱的去味剂。

木炭经水蒸气高温处理可以得到更大表面积的活性炭,它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用在防毒面具里吸附毒气。

三、 碳的化学性质1. 碳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思考1我国古代用墨绘制字画能够保持多年而不褪色,这是因为 。

思考2碳单质在常温下很稳定,是不是它的化学性质总是很稳定呢?2. 碳的可燃性:(1)氧气充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 + O2 点燃CO 2(2)氧气不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2C + O2 点燃2CO3. 碳的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

如:2Cu O + C 高温2C u + CO 2↑。

【例题精讲】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例1】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下图所示)。

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单质B.每个C60 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例2】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金刚石石墨C60 碳纳米管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例3】填涂答题卡使用2B铅笔,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ﻫA.石墨ﻩB.金刚石ﻩC.二氧化锰ﻩD.铅【例4】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A.炭黑ﻩﻩﻩB.活性炭ﻩﻩC.木炭ﻩﻩ D.石墨【例5】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ﻩﻩﻩ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C.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例6】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如右图),其主要成分是木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B.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C.摆放炭雕必须远离火种D.将炭雕的下脚料研成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不能发生反应【例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例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作铅笔芯B.金刚石作钻头C.干冰作致冷剂D.天然气作燃料【例9】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

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止水夹甲乙【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 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

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

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 置的作用是 。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B. 40︰3C. 48︰3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 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 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 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知识点拨】板块二、一氧化碳一、 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二、 化学性质:1. 可燃性:2C O+O 2 点燃2CO 2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这是检验一氧化碳的方法。

点燃一氧化碳前也要验纯。

2. 还原性(可用来炼铁):C uO+C O 高温 Cu+CO 2;F e2O3+3CO 高温2Fe+3CO 2【注意】加热前先通CO 排空气,防止CO 不纯时,加热发生爆炸。

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C O,防止得到的铜被氧化。

因CO 有剧毒,上述两项操作中多余的CO 要燃烧掉,为此反应采用如右图所示装置。

【小结】对C O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顺序:Cba Cu澄清石灰水澄清的 石灰水C+CuO(1)加热前,先通CO赶出空气(通)(2)再点燃酒精灯(点)(3)还原结束,撤走酒精灯a(撤)(4)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通)概括成四个字“通,点,撤,通”三、毒性与解毒(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的中毒原因是C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不能很好地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窒息死亡。

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气,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并急送医院治疗。

【例题精讲】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性质【例10】下列一氧化碳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难溶于水C.没有气味D.可以燃烧【例11】密闭居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容易使人中毒,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CO2B.CO C.CH4D.N2【例12】车城十堰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的主要分为NO2、NO、CO、等。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汽车排气系统中往往加装一套“三元催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2)尾气中的NO、CO在“三元催化装置”中发生反映,两种生成物均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例13】小平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试回答:(1)当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保证安全,在通入CO气体之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4】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

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

环保部门监测发现: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

(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等。

(3)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实验原理】①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②3CO+Fe2O3高温2Fe+3CO2(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甲乙丙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①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

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②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或现象,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

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