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手法的教学

修辞手法的教学

修辞手法的教学
修辞手法的教学说明
比较分析这是教学句子常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比较两个同义句子在用词、词序和句
型上的异同,学习造句方法及认识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例如:比较下面
的语句有什么不同:
①“可敬的红领巾。

”②“可敬的红领巾从地上捡起一片片碎纸。


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句①只讲了“谁”未讲“做什么”。

句②才是意思完
整的陈述句。

③“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④“可是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落泪了。


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句④是一般的陈述句,句③通过重复“今天”,强
调了事件的时间背景,再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抒发了更为强烈
的情感。

举例体会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句子,我们不可能一一进行比较分
析,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体验,增加积累,可引导学生从学过的
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举出一些类似的词句,从而加深感悟。

例如,学到拟人句时,启发学生模仿课文举几个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帮助学生进行联系类比,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再启发学生想想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练习感悟让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从感性上认识一些语法修辞的规律和意义。


般可设计如下的练习形式:
(1)填空练习。

如,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2)改换句式练习。

如,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变。

还可
进行“把”字句与“被”字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等句式的转换训练。

(3)扩句、缩句练习。

通过扩写句子和缩写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理解把意
思表达完整与具体的语法规律。

(4)仿造句子或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

例如仿造比喻句、比拟句、对偶
句、排比句,把比喻句或复句补充完整等。

(5)积累练习。

要求学生分类摘抄课文或课外阅读中的相关词句。

读背领悟汉语言文字是感悟型,而不是分解型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
生去感悟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要注重积累语言而不是分析语言。

对教材
中规范的、形象生动的、精练优美的语言,应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提高理解
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法和修辞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
中,对语法修辞的教学,应遵循“课标”精神,在理解语言意义的同时,适
度、恰当地“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理解言语的表达
规则和表达方式,还语文之本,归语文之真,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随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语法和说明
修辞知识
一、抓联系,注重过程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及修辞知识,应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遵循学生
的认知规律,经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样两个往返
回复的过程。

在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过好语音关,
除读准生字词读音、多音字辨析外,还要注意语音在句子中的变化。

如教学《桂林
山水》中六个“啊”字的读音变化,老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啊”的读音必须根据
“啊”字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来判定,即“啊”字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为“ɑ、o、
e、i”的读“yɑ”,为“u”的读“wɑ”,为“n”的读“nɑ”为“nɡ”的
读“nɡɑ”。

因此,课文中的“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中的“啊”
字应该读“nɡɑ”;“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中的“啊”字应该
读“yɑ”;“桂林的山真秀啊”中的“啊”字应该读“wɑ”;“桂林的山真险啊”
中的“啊”字应该读“nɑ”。

另一方面,在识记生字词的过程中,要凭借语感搜集
课文中有关语法和修辞方面的语言。

学生阅读时,首先应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
意,继而用自己的眼光通读下去,以把握全篇文章的语脉文思,并对局部的标点、
词语、句子,乃至段落产生正确的感知。

例如在《赵州桥》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描
写桥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内容,语言优美,句式整齐,特别是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用
得非常传神,可谓文情并茂。

教学时可扣住形容词“精美”,对照图片上的龙,品
味语言文字表现出的龙的形象。

作者不仅描绘了龙的形,而且赋予了神,主要体现
在一系列动词的运用上,那“回首遥望”、“相互缠绕”、“前爪相抵”、“嘴吐
水花”等动词勾画出一群活灵活现的神物,显示出一种奇特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

学生通过品评这些动词,无不发出由衷的赞美,感情得到了升华。

这样教,既符合语言规律,又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的掌握。

在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扣重点句段或重点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体会语法及修辞手法的妙用。

例如,教学《海滨小城》,可这样启发:作者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运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从“蓝”、“棕”、“银白”、“白”、“灰”、“金黄”、“绿”等形容词中,体会小城的色彩美;从“栽”、“散发”、“笼罩”等动词中,体会小城的环境美;从“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等拟人句中,体会海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从“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大伞”这些比喻句中,体会小城的树形美;从“桉树叶香,凤凰花红,脚踩路面咯吱咯吱响”等形容词、象声词中,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嗅觉、视觉和触觉来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一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把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提取出来,而且懂得作者是如何选用词语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的,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而且把书本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