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复习)

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复习)


什么是抗原
抗原是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还有多糖,对机体来说 是“非已”标志。一般是外来物质,也包括体 内异常细胞如癌细胞和感染细胞。
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因子的表面带有抗 原分子,所以它们有抗原性。小分子物质没有 抗原性。
什么是抗原
❖ 异物性 一般指外来物质,也包括体内异常细胞, 如外伤、癌变。
髓样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成熟的B淋巴细胞 或记忆B细胞
成熟的细胞毒T细胞 或记忆细胞毒T细胞
成熟的B淋巴细胞 或记忆B细胞
细胞毒T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由存在于体液中的抗体发挥免疫效 应,主要针对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主要针对细胞内的病原体及感染细胞、癌细胞 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病原体 带有抗原
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
MHC
刺激
T淋巴细胞
形成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鸟类)
胸腺内 发育成熟 腔上囊 中发育成熟
成熟的胞毒T细胞 成熟的B细胞
抗原刺激
增殖分化
增殖分化
巨大数量
效应T细胞群 记忆细胞群
效应B细胞群
记忆细胞群
抗原类型1
细胞免疫2班
巨噬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包括三道防线:体表屏障、非特异性反应和 特异性反应。
第一道防线
指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皮肤和黏膜可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 角质层使病原体不能生存;皮肤油脂腺分泌的 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助T细胞、胞毒T细胞 接受刺激后活化增殖1班
抗原类型1
受体1
细胞免疫
巨大数量的T细胞
助T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淋巴因子),促进B、T淋 巴细胞增殖分化,提高其他各种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细胞免疫的主要目标: 胞毒T细胞能直接对抗病原体、感染细胞、
癌细胞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因为有不同于自 身的MHC)。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独特作用:使细菌毒素丧失毒性(体液免疫) 消灭胞内寄生病菌(细胞免疫)
相互配合:阻止病毒通过血液扩散(体液免疫) 彻底消灭病毒(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淋巴因子
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有哪些特点?
❖ 大分子性 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主要是蛋 白质,还有多糖。
❖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 生特异性结合,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 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化学基团, 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如白喉 类毒素有8个。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鸟类)
淋巴细胞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机体 与外来侵害物质(抗原)接触后获得的、有针对 性的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淋巴细 胞来完成。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发生效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强度
非特异性免疫

广
较弱
特异性免疫
较慢
针对性强 较强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 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能增强机体 的非特异性免疫。
胸腺内 发育成熟 腔上囊 中发育成熟
成熟的T细胞 成熟的B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巨噬细胞膜上为什么会出现抗原-MHC复合体
病原体 带有抗原
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
MHC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种糖蛋白分子, 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有个体特异性,是每一个人特有 的身份标签。
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反应)
非特异性反应是机体先天存在的免疫特性, 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建立的天然防御功能. 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
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 (炎症反应),血浆蛋白(如溶菌酶)破坏病菌等.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
颗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无颗粒细胞
时间
甲同学注射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在甲 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是当流感再 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有 哪些?
①抗体或记忆细胞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②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③流行的流感病毒与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是 同一种类型。3班
(

巨噬细胞(吞噬、处理) 刺激
助T细胞

分泌白细胞介素-1
刺激 分泌 白细胞介素-2

胞毒T细胞

细胞免疫 入
宿 二次免疫 主
记忆细胞群
增殖 分化
效应T细胞群
细 胞
靶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激活溶酶体酶、分泌穿孔蛋白
)
靶细胞裂解
释放抗原 被抗体及免疫细胞消灭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蛋白质)
特异性抗原 的结合位点
甲同学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感染了 甲型H1N1流感病毒,乙同学没有注射过此疫苗也感染 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则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甲、 乙两位同学血清中抗体浓度(相对值)、疾病程度、 病毒增殖情况的曲线是:2
甲 ADF ;乙 BCE 。

体 浓
A

B

病 程
C

D



E

F
时间
时间
(
巨噬细胞(吞噬、处理) 刺激 助T细胞

分泌白细胞介素-1 条件2:白细胞介素-2

条件1:致敏
成熟B细胞
体液免疫 细

一小部分 增殖 分化

二次免疫
增殖
记忆细胞群 分化
效应B细胞群
特异性结合
抗体
抑制病菌感染;形成蛋白质沉淀或细胞集团
)
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原
致敏
细胞毒性T细胞
巨噬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多种蛋白质 增殖 分化来自白细胞介素-2B淋巴细胞 增殖 分化
记忆细胞 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效应细胞 毒性T细胞
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抗体
细胞名称
能否识别抗原
巨噬细胞
非特异性识别
B淋巴细胞
辅助性T淋巴细胞
细胞毒T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细胞毒T细胞
来源
巨噬细胞
体液免疫
抗原-MHC复合体
刺激
条件1:致敏
成熟的B淋巴细胞
条件2:白细胞介素-2
受体
助T细胞
增殖分化
浆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
浆细胞
浆细胞
浆细胞
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 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抗体能使病毒
一类的抗原失去感染寄主细胞的能力,中和毒 素使之失效,引起蛋白质沉淀,细胞凝集,最 终被巨噬细胞吞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