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三首12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 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3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4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56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78教学重难点:9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10情趣。
11教学课时:三课时12教学过程:13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14一、导入15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那我16们来开一个古诗的交流会,怎么样?你喜欢哪首古诗就马上站起来背,由你开始!(学生背)17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看来咱们班同学平日里特别注意积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朝大18诗人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请同学们跟我齐读一遍课题。
二、自由读诗1920同学们,我们知道敬亭山是一个山名,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内容来说一说独坐敬亭山这个题目的意思吗?2122(教师引导:坐,对坐;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对坐在敬亭山)23这首诗就是李白独自对坐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
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首古诗?我们一起来看24一看!(课件出示)谁能来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声音真响亮!那现在我们同学就可25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好多读几遍。
开始吧!26三、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27282、读中领悟:293、教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304、学生再读,师生共评315、小结:整首诗围绕着“静”来写,朗诵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诵,表达32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33四、理解诗句341、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读得过程中35对诗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
现在就让我们对照着图片(课件扫描)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362学生讨论、教师指导37你是怎样理解这首古诗的?38在这首古诗中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3、同学们,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当时景色?(想)3940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
一边讲解)414、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42(“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43句意:天上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44谁也看不够。
)5、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546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47师:同学们,我们就是诗人李白,让我们带着孤独、寂寞的心情,独自坐在敬亭山的对面吧!一群群的鸟儿都全部飞走了,就连一片白云也飘然而去;诗人静静的看着敬亭山,也只4849有敬亭山望着诗人,怎么看也不厌倦。
)50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不能带着与诗人同样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来地感情地读51一读。
(读得形式多样)52五、延伸拓展531、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诗、画诗、悟诗,那你想不想来当个小诗人来作一首诗呢?2、课件播放:老师这有四幅图画,它们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可以选择5455你最喜欢的季节作一首诗。
开始吧!(可选择学过的古诗)56六、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5758第二课时望洞庭59一、导入揭题60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61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62洞庭湖的?63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64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65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6667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6869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70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71726、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73二、朗读古诗741、学生自由朗读752、读中领悟:763、教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774、学生再读,师生共评785、小结: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副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诗中充满了和谐、宁静、柔79美,朗诵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诵,表达诗人对洞庭美景的热爱。
三、精读会意80811、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82(1)引导学生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8384师:理解得真不错。
85(2)引导学生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86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87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88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无风的洞庭湖比作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8990湖光/秋月/两相和,91潭面/无风/镜未磨。
(2)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9293遥望:远望。
94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95(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96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97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9899请生读好这两句诗:10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01102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103104四、总结105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106107五、作业1081、默写《望洞庭》109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110111第三课时忆江南一、复习导入112113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114景致,怎样的心情呢?115二、读课文,理解内容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116117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118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1194、朗读领悟词义,师点拨:120“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121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122123曾:曾经。
124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125126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127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128四、教师小结1291、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1302、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1311323、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学生回答。
1334、老师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134135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136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137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1381、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1392、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140141气要果断、坚定。
1423、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课外拓展143144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145其一146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147其二148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49七、作业:背诵《忆江南》1501512 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52153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攀登、泰山、骆驼、屏障、154波澜壮阔、峰峦雄伟、危峰兀立”等词语。
155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156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育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57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58159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160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桂林山水的多媒体课件161162教学课时:二课时163教学过程164第一课时165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166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167168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169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170“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171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1721、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1732、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174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75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176177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178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179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180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181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182183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184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