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诫子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诫子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②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③,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④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⑤,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⑥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⑦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⑨,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注)①马援:东汉大将。

这是马援率兵远征期间写给两个侄儿的书信。

②通:交往。

③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

④汝曹:你等,尔辈。

⑤施衿结缡:衿:佩带。

缡:佩巾。

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

⑥择:败坏。

⑦鹄:天鹅。

鹜:野鸭。

本句比喻相差不远。

⑧下车:指新官到任。

⑨切齿:表示痛恨。

10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俭以.养德不以.物喜B.非宁静无以致.远错落有致.C.年与时驰.心驰.神往D.不愿汝曹效.也以儆效.尤106.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方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到达远处。

理解:作者叮嘱儿子要不受世俗的影响,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抱负。

这是换了一个话题来告诫儿子。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理解: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C.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翻译: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理解:把对侄子的叮咛与女儿出嫁时的嘱托相比,恳切之至,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

107.(甲)(乙)两文作者在做人方面对后代分别有怎样的劝诫?请写出一句在个人修养方面父母对你提出过的劝诫语。

【答案】105.D106.A107.示例:①甲文作者告诫后人要宁静淡泊,生活节俭,忌怠惰险躁。

②乙文作者告诫后人要敦厚谨慎,谦虚节俭、廉洁,不可妄议他人。

(第1问甲乙两文各答出两点即可,第2问是“个人修养”方面的劝诫语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①: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僶俛②辞世③,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④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⑤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十同财⑥,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⑦仰止,景行⑧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⑨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①俨、俟、份、佚、佟:陶渊明的五个儿子。

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是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

大约在宋永初二年(421年)诗人五十三岁时,他所患痁疾曾一度加剧。

重病中他自恐来日无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质的家信。

②僶俛(mǐnfǔ):勉力。

③辞世:指弃官隐居。

④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⑤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

⑥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

⑦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

⑧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

⑨至心:至诚之心。

8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夫君子之行.(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每以家弊.(4)至心尚.之9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亲旧不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静以.修身以.其境过清C.汝其.慎哉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1.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9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93.联系(乙)文全文思考,陶渊明在书信中列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答案】89.(1)操守,品德(2)消失,逝去(3)贫困(4)尊崇,崇尚90.D91.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92.⑴如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⑵(我)勉力弃官隐居,使你们年幼就受饥寒之苦……自己心里很惭愧。

93.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意近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家,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46.与“以.中有足乐者”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B.不以.千里称也C.不以.臣卑鄙D.自康乐以.来4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益.慕圣贤之道受益.匪浅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C.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从致.书以观D.主人日再食.一食.或尽栗一石48.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我站在他的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理解:宋濂能成为大学问家,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请教,而且请教时非常的恭敬。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过分放纵自己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理解:阐释了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当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皮肤冻裂却不知道。

理解:写出宋濂成年之后艰难的求学之路,天气恶劣,长途跋涉,道路险阻,困难重重。

49.《论语·学而》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教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请结合甲.乙.两文从治学或修身的角度谈谈对此的理解。

【答案】46.C47.B48.B49.孔子的意思是君子不要求衣食住行方面的舒适,要勤勉做事、谨慎讲话,到有道的那里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大意对即可)甲文中宋濂不与同宿舍学生攀比衣着饮食,而在读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治学角度)。

乙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淡泊明志,不放纵怠慢、不轻率浮躁而要励精图治、修养自己的品格(修身)他们都是孔子所谓不追求外在物质,注重以实际行动提升自己能力或品格的君子。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

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室,思而后动。

(羊枯《诫子书》)1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共两处)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14.解释下列句了中加点的词。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②非再力所能致.也______③愿汝等言则忠信.______④闻.人之过______1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大君子之.行B.能言之.年C.闻人之.过D.久之.,目似暝,意暇甚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甲乙两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诚。

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示?【答案】13.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14.(1)轻薄(2)达到(3)诚信(4)听到15.D16.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或使学业有成)17.①学习上,要明确志向,珍惜时间,刻苦努力。

②做人上,要诚信忠厚,不以讹传讹,不妄议他人。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