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时间:1856—1860 交战双方:中英,中法 ❖ 导火线:中英亚罗号事件、中法马神甫事件 ❖ 结局: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
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程度加深了。
天津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 内政和外交。
国人民进行奴役。
❖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 人民的工具(以华治华)
❖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 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 的帮凶和走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 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 对内镇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 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 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 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 ②十口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 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
❖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便于列强其军事侵略。
❖ 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资本主 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
❖ ⑤向英法两国赔款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200万 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
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 义和团运动
中
华
民
族
与
帝
国
主
主 义
要
的
矛
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名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地点:中国北部
❖ 时间:1900年–1901年9月7日参
❖ 战方:日俄等八国联军;清朝,义和团
❖ 结果:联军获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 (1)地主阶级:军阀、资本家、地主 ❖ (2)农民阶级:自耕农、贫、雇农(流入城市)
新阶级
无产阶级:
A.组成: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外国轮船雇用的海 员,外面资本家在中国设厂及建筑工程的雇佣工人; 洋务派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中的工人;民族资产阶 级开办的近代企业中的工人。
B.形成过程:(a)19世纪40~50年代,第一批产业工 人;(b)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批产业工人;(c) 一战期间,第三批产业工人。
甲午中日战争
❖ 时间:1894—1895
交战双方:中日
❖ 地点: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
❖ 战役主要: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
❖ 结局: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大大加重了中国民族 的灾难.
马关条约内容
❖ (1)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 (2)清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
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 (3)清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 ❖ (4)清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5)允许日本人在清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
的破坏 。
经济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
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
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
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
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自然 经济
资本 经济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
随社 会性 质的 变化
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
❖ 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 扶持、收买代理人:先曾国藩、李鸿章的湘
系、淮系官僚。 北洋军阀 后面的皖系军阀 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
湘 系 官 僚
曾国藩
皖 系 军 阀
段祺瑞
淮 系 官 僚
李鸿章
直 系 军 阀
冯国璋
北 洋 军 阀
袁世凯
奉 系 军 阀
张作霖
2、经济
❖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成为侵略基地 ❖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海关成工具 ❖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设立洋行,利用
C
清政府成为 列强侵华的
工具
D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国的内政 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 强侵华的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标志
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性质和特征
①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②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C.特点:(a)分布集中;(b)产生较早人数少;(c)与农 民有天然联系;(d )所受到的压迫世界罕见。
资产阶级
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是和半殖民 地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买办的封建的垄断资产阶 级,集封建性、剥削性、买办性、寄生性、垄断性 于一身。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五,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双 重压迫,使广大 劳动人民,尤其 是农民,日益贫 困化以至大批破 产,中国人民的 贫困和不自由程 度举世少见。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
3 2 1
、
、
、
政
经
文
治
济
化
1、政治
❖ 控制中国外交内政: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领事裁判权 把持中国海关
北京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 ①《天津条约》有效。 ❖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
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 ❖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使英在香港地区的
侵略势力扩大。 ❖ ④准许华工出国——掠卖中国人口,开发海外殖民
地。 ❖ 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进一步加
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慈禧太后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三,封建的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虽被破坏, 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 保持,且同买办资本和 高利贷资本结合,在社 会经济生活中占显著优 势。代表新的生产关系 的民族资本主义有发展, 但力量弱,没有成为社 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四,中国是由多个帝 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 民地,帝国主义列强在 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实 行分裂剥削政策;且存 在地方性农业经济、各 派军阀的分裂割据,社 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 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 平衡。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 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 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 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 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 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 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法战争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略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法新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
❖ 时间:1840—1842
❖ 导火线:虎门销烟
交战双方:中英
❖ 结局: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辛丑条约》内容
(1)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 厘,本息共计9.8亿两
(2)赔款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 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 各国可派兵驻守。
(3)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 (4)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
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呢?
? ? ? ? ??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
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 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 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 国家。其表现是: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 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 或者说已部分丧失的;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 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 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 经济的附庸;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 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南京条约的内容
❖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 商口岸,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 ❖④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 商。 ❖⑤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
政治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 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 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 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 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
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办银行、矿产、修铁路 ❖ 操作中国的经济命脉:近代工业垄断、交通
运输、控制税收
3、文化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
1、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2、近代中国的历史矛盾和主要任务
3、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中国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旧阶级的变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 势力成为统治中国的 主要力量操纵了中国 的财政、经济命脉、 政治和军事力量,使 本已落后的经济文化 更落后。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二,封建剥削制度 仍占据优势。中国封 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 勾结,是近代中国最 反动、最腐朽的力量。 封建势力仍是近代中 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阻 碍力量和中国革命的 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