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本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课时作业设计
1.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参观博物馆
作
业
设
计
单元课标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2.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3.初步了解循环小数;
4.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东街小学《小学作业有效性问题研究》四年级数学下册
习题设计
【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精打细算
作
业
设
计
单元课标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2.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3.初步了解循环小数;
4.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巩固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食堂的李师傅买了80千克白菜,一共花了68元钱,你能帮李师傅算一算每千克白菜多少元钱吗?
【设计意图】使得学生能懂得依据“单价=总价÷数量”列式计算,进一步巩固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作
业
设
计
单元课标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2.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3.初步了解循环小数;
4.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作业反馈情况
学生整体做得较好,有极个别学生商的位置书写得不够准确仍需要进一步强化。
补救措施
盯紧出错的学生,慢慢练习改正掌握。
教
后
反
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之后,继续学习整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内容紧紧围绕本节课的两个重要知识点:一是除到个位还有余数,二是整数部分不够除。其中教学12÷16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汇报时只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所以我有这样的困惑:那就是12÷16的教学方式的处理,是像26÷4那样,充分让学生去探究,平均使用力气,还是只强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本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课时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39÷6= 1÷125=
2.王奶奶花5.52元买了2.3千克“红富士”苹果,刘奶奶花6.11元买了2.6千克“红元帅”苹果,哪种苹果的单价贵?贵多少钱?
【设计意图】巩固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作业反馈情况
学生对于第一题算式直接转换掌握较好,作业反馈较好,在具体解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本课时作业设计
1.你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吗?试试看。
1)两个数的积是59.5,一个乘数是35,另一个乘数是多少?
第六课时:电视广告
作
业
设
计
单元课标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2)把40.5平均分成25份,每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丁丁和明明进行游泳比赛,丁丁5分钟可以游62.5米,明明4分钟可以游45.6米,谁游得快些?
【设计意图】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3.初步了解循环小数;
4.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
后
反
思
“人民币兑换”这一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说近也近,说远也远。上课时我从调查了解学生的经历入手,通过对话以及学生自己交流,彼此自觉地获取更多的关于各国钱币和兑换的有关知识,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
课中处理“5000元人民币能换多少泰国铢”这一题时,学生表现得很精彩,不仅表现出一定的估算意识,又能灵活地运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去调查了解更多的关于汇率、关于兑换的知识,这样就很好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在课后一次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让数学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设计意图】巩固求商、求积近似值的方法,体会求积、求商近似值的必要性,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作业反馈情况
整体掌握还行,只是对于保留一位小数十分位上是0的这类题个别学生还是容易错误的直接写为整数。
补救措施
学生易出错说明心里还是对这两类的本质区分(数值大小一样,精确度不一样。)没搞清楚,再反复讲直至领悟内化。
2.4÷0.8=( )÷8
11.9÷1.7=( )÷17
6.75÷0.75=( )÷75
14.4÷0.12=()÷()
2.7÷0.003=()÷()
15.8÷0.02=()÷()
【设计意图】通过转化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深刻领悟其中的联系。
本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求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本课时作业设计
1.一个两位小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把它精确到十分位,它的近似值是6.2,那么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四舍五入”的方法,区分近似值与精确值,为求近似值作坚实铺垫。
补救措施
铺垫式练习,先给出阶梯式练习题目,从易到难,慢慢扎实练习,以达到巩固掌握。
教
后
反
思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是重中之重。对于这样一个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如何让每一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有所发展,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我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起点、思维水平都是有所不同的,关键是要找准他们的知识的不同生长点。反思自己这节课,如果我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些,这节课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很高,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在根据乘、除法的意义分析题意、选择正确的算法上,特别是需要逆向思维的题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平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
第五课时:谁爬得快
作
业
设
计
单元课标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2.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作业反馈情况
整体掌握较好,只有极个别基础差的学生还不够熟练。
补救措施
个别指导。
教
后
反
思
设计这节课时,我有下面几点考虑:1.找准突破口,化解难点。这是一堂概念课,课前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很重要,我便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直观了解到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无限循环,在生动直观的现象中突破难点。2.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得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由计算发现除不尽的现象,引发学生想了解怎样去表示商;这类商都有哪些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