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PPT课件
相对剥夺论
相对剥夺: 个人或群体在以他人或群体为参照系进 行比较时,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后所产生的消极社会 心理。
相对剥夺论认为,这种社会心理是导致犯罪的重要 原因。
一个人或群体如果认为用合法手段不能克服自己所 处的困境时,就容易倾向用犯罪手段达到目的。
相对剥夺论在解释上层犯罪时有较强的解释力。
(三)现代犯罪学流派与犯罪学家——美国现代犯 罪学
1、芝加哥学派及其犯罪学理论 (1)犯罪生态学论 (2)犯罪同心圆论 (下图是委内瑞拉市民抗议暴力犯罪) (3)社会解体论
犯罪生态学
犯罪生态学是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在犯罪学方面的运用 ,它着重 从社会生态、群体生态和个体生态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解释犯 罪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并努力遵循其 生态关联规律来对犯罪现象进行生态调控 ,以便提高社会、群 体和个体自身犯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每一个环通过向外面一个环的侵入而扩展自己的范围,从而揭示了城市扩张的内在机制和过程。
社会解体论
‚社会解体论‛是美国犯罪社会学家克利福德·肖和亨 利·麦凯等人,以大量经验主义的数据为基础,在经济急 剧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人们相互关系形式也随之发生巨 大变化的规律,认为社会‚城市化、工业化会引起社会形 态—人际关系的急剧变化,这种急剧的变化成为引发犯罪 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而提出了当代犯罪特别是青少年 犯罪成因的一系列理论。美国社会学家路易丝·谢利更指 出,‚社会解体论‛对于‚那些直到现在才经历经济发展 过程的地区,已经显示出它的正确性‛ 。
犯罪学两个关键词——犯罪;科学
——犯罪是什么? 科学 ——研究犯罪是科学吗?
狭义犯罪学 (犯罪原因学)
犯罪生物学
犯罪社会学
犯罪人类学
犯罪心理学
犯罪精神病学 狭义犯罪生物学 犯罪社会心理学
犯罪地理学
犯罪统计学
其他犯罪社会学
广义犯罪学分支学科体系
犯罪现象学
广义犯罪学
犯罪原因学 (狭义犯罪学)
犯罪对策学
犯罪学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对象
内容包括: 犯罪学的概念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一、犯罪学的一般概念
(一)狭义犯罪学 :指对犯罪现象和犯罪人进行综合研 究,探索犯罪发生的规律及其原因的科学。
(二)广义犯罪学 :不仅包括对犯罪现象及其发生原因 和规律的研究,而且包括对控制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 究。
2、精神特征:痛觉缺失,视觉敏锐;性别特征 不明显;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心,病态的虚 荣心和易被激怒;迷信,喜欢纹身,惯于用手势表达 意思等。
意大利‚犯罪学三驾马车‛
菲利《犯罪社会学》 (1884年)及其犯罪学思想
加罗法洛《犯罪学》 (1885年)及其犯罪学
思想
2、实证犯罪学派
的犯罪学思想
社会标签论基本观点:
犯罪是政治现象 犯罪是刑事司法制度制造出来的 要改造的不是犯罪,而是社会关系
背景资料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几个大城市同时遭受灾难性的经济大萧条的打击, 其结果是欧洲移民和南部黑人蜂拥而至,犯罪和违法行为的比率迅速增长, 因而犯罪问题成为社会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犯罪的严重性引起人们对犯 罪问题研究的极大重视。尤其是北美芝加哥地区的集团性暴力犯罪十分猖 狂,盗窃、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不断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芝加哥大学 的一批社会学家开始研究城市社区的犯罪问题。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研 究城市和社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犯罪的关系,以及职业性犯罪问题与犯罪 预测和假释等问题,提出了‚犯罪生态论‛、‚犯罪同心圆论‛和‚社会 解体论‛,从而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二)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 是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一般包括调 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
具体方法和技术 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搜集方法、资 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系统和技术。
二、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
三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思辨的研究方法 (二)实证的研究方法 (三)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
问: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学研究范畴? 哪些行为属于刑法学研究范畴?
1.婚内强奸
2.吸食毒品
3.同性恋
4.安乐死
(二)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联系:
1、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联系 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2、犯罪学和社会学在研究 内容上有交叉。
3、犯罪学与社会学在研究 方法上有相同之处。
(二)实证犯罪学派
——犯罪学的创立
1、实证犯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龙勃罗梭( 1835-1909)
意大利精神病学者、法医学者、 犯罪学家,被称为犯罪学 鼻祖,犯罪学之父。 《犯罪人论》(1876年)及其犯罪学思想。
天生犯罪人特征:
1、生理特征:扁平的额头,头脑突出,眉骨隆起, 眼窝深陷,巨大的颌骨,颊骨同耸;齿列不齐,非常 大或非常小的耳朵,头骨及脸左右不均,斜眼,指头 多畸形,体毛不足等。
3、美国犯罪社会学理论
(1)社会失范论 (2)相对剥夺论 (3)社会标签论 (4)社会控制理论 (5)亚文化理论
社会失范论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 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的行动要受到社会规范的调节。 而这种规范体系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和文化信仰。因此, 一旦人们把这种社会规范内化了、就会变为人格系统,影 响人们的需要结构,使行动者服从社会规范并产生最低限 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如果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社会规 范失调,就会诱发各种越轨行为,从而产生犯罪现象。
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等,有独门独院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旅馆等,以公寓住宅为主。
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
坐落在这里,还有一些小型的 卫星城 ,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中心商务区中心,上下班往返于两
地之间。
这一理论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环并不是固定的和静止的,在正常的 城市增长 的条件下,
犯罪学和社会学的区别:
1、社会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的广度远远大于犯罪学。2、犯罪对犯罪现象的研 究深度大于社会学。
(三犯)罪犯学与罪心学理与学心是理具学有亲缘关系的独立学科。
犯罪学研究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犯罪的心理学研究支撑了犯罪学理论的体系。
(四)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1、二者研究的对象 —— 犯罪的概念是一致的。 2、犯罪学对犯罪的认识是制定和实施刑事政策及 刑事政策学研究的基础 3、从预防犯罪对策的角度来看,犯罪学研究内容 较刑事政策学广泛。
犯罪现象学 犯罪原因学 犯罪预防学
第二节 犯罪学及其与相邻关系学科 的关系
一、犯罪学学科性质
1、法学观点 2、生物学观点 3、社会学观点 4、社会法学观点 5、综合学科观点
二、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 刑事政策学 犯罪学 刑法学
心理学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犯罪学和刑法学的区别 1、二者研究的“犯罪”外延不同。 2、二者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目的不同。
二手店商店、简便的旅馆或饭店等。这个地区也就成为城市中贫困、堕落、犯罪等状况最严重的
地区。
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由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
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组成,这些住户主要是从过渡区中迁移而来,以使他们能够较容易
地接近不断外迁的就业地点。
第四环是良好 住宅区 ,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中产阶级,他们通常是小商业主、专业人员、管理
犯罪同心圆
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
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
第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地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过去,这里主要居住的是
城市中比较富裕或有一定权威的家庭,由于商业、工业等设施的侵入,降低了这类家庭在此居住
的愿望而向外搬迁,这里就逐渐成为贫民窟或一些较低档的商业服务设施基地,如仓库、典当行、
‚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在总量上都是继续增加的, 但每年的变化有时增多,有时减少,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 间内,会积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由此可见,它与某 些化学定律的法则相一致,我称之为犯罪饱和法则。就像一定 量的水在一定的温度下会溶解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而且不多也 不少那样,在有一定的个人和自然条件的特定社会环境中,也 会发生一定量的犯罪,不多也不少。‛这一法则的典型表现是 犯罪的周期性波动和犯罪的周期性增长。
2、萨瑟兰——美国犯罪学之父 埃德温·萨瑟兰( 1883 -1950 ),美国著名犯罪学
家
(1)差异交往论(解释青少年和白领犯罪)
(2)白领犯罪
(3)文化冲突论(塞林)
白领犯罪
由受人尊敬并且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进行 的犯罪‚商业上的白领犯罪通常多表现为以下形式:法人 在财务报告中的虚假陈述、操纵证券交易、商业贿赂、直 接或间接贿赂政府官员以获取对己有利的契约及立法、虚 假广告和推销、挪用或滥用资金、制造劣质商品、骗税、 滥用破产清算资金等等。
(1)龙勃罗梭犯罪 原因观和犯罪预防观 :“天生 犯罪人”和“社会防卫”的观点 ( 土耳其猿人 家族)
(2)菲利犯罪原因观和犯罪预防观: 菲利否认古 典学派的“自由意志论”,提出了著名的“犯 罪三原因论 (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 因素 )”和“犯罪饱和法则”,认为预防犯罪
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 3、研究方法不同
犯罪学和刑法学的联系
1、犯罪学推动刑法学的发展。
2 、犯罪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 也需以刑法规范和刑法学研究 为基础。
犯罪学与刑法学关系
内涵: 刑法学研究犯罪是对法定犯罪构成 要件刑事责任的规范研究; 犯罪学研究犯罪 以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为基础, 决定了犯罪 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但不局限于法定犯罪. 外延: 就犯罪人而言, 刑法学意义上的 犯罪人是刑法规定应当达到刑事责任 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而犯罪 学意义上的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 主体资格限制. 功用:犯罪学研究获得犯罪认识,指导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