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通用作业指导书汽机篇

施工通用作业指导书汽机篇

火电工程施工通用作业指导书汽机篇目录一、汽机房桥式起重机安装 (1)二、凝汽器组合安装 (10)三、汽轮机本体安装 (24)四、发电机定子吊装(液压提升装置) (47)五、发电机定子吊装(定子提升装置) (59)六、发电机本体安装 (77)七、汽轮发电机穿转子 (105)八、除氧器组合安装 (116)九、高压加热器安装 (133)十、低压加热器安装 (146)十一、电动给水泵(组)安装 (162)十二、汽动给水泵安装 (172)十三、润滑油及密封油系统设备管道安装 (182)十四、汽机油系统循环冲洗 (196)十五、高压管道安装 (208)十六、中低压管道安装 (219)十七、循环水泵房设备管道安装 (229)十八、循环水管道制作安装 (240)十九、锅炉补给水设备管道安装 (249)二十、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管道安装 (259)二十一、空冷岛安装 (270)二十二、炉前系统化学清洗 (295)二十三、吹管临时管道的安装 (305)二十四、汽机房一般辅助设备安装 (321)二十五、汽机专业一般安全注意事项 (335)一、汽机房桥式起重机安装说明: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汽机房行车安装,参考一台1000MW机组工程。

1.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某电厂2×1000MW机组工程汽机房#1行车组合安装1.2 施工地点:汽机房A—B排。

1.3 主要工程量:1.3.1 一台机组行车工程量见表1-1。

表1-1 一台机组行车工程量1.3.2 行车组合安装、行车负荷试验1台1.4 工程特点:汽机房行车由杭州华新电力技术工程公司生产,为QDWhx130/35—32.5新型桥式起重机,主要性能参数主钩额定起重量:130t 起升高度:29.5m副钩额定起重量:35t 起升高度:31.5m最大轮压:485kN(额定负荷极限位置)大车轨道:QU120司机室位置:A排滑线位置:B排总机功率:153kW 整机自重:100t大钩离A排距离:3762mm 大钩离B排距离:2438mm小钩离A排距离:2132mm 小钩离B排距离:4078mm跨距32.5m 轨顶标高30.18m小钩起升极限标高29.97m 大钩起升极限标高29.745m行车的桥架、端梁、小车等部分设备到货后,现场进行组装。

本机主起升机构采用无小车架形式,自重较轻。

为了减少高空作业,行车采用先在地面将桥架、端梁进行组合,然后用M250履带吊吊装就位。

吊装方案为单片桥架分别就位,然后将两片桥架联接起来,组合后单片桥架重量最大为38t。

在汽机房#4~#5柱之间行车轨道梁及行车轨道找正后进行吊装,然后进行汽机房屋架吊装及其他部件的安装。

2.编制依据2.1 电力设计院设计图纸(汽机房剖面图,供参考)。

2.2 杭州华新电力技术工程公司(QQ130/35t新型桥式起重机)。

2.3 杭州华新电力技术工程公司(QQ130/35t新型桥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2.4《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汽机篇)电综[1998]145号。

2.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5011-92。

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

2.7 M250履带吊性能表。

2.8《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2.9《汽机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3.开工应具备的条件和施工前应做的准备。

3.1 所用机械、工器具、措施性材料准备完毕3.2 预备好试吊用的试块,包括35t、38.5t、43.75t、130t、143t、162.5t,并标示清楚。

3.3 汽机房行车已到货,并开箱检查合格,附带的图纸、技术文件及说明书均已到现场。

3.4 所有参加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及本作业指导书,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

3.5 汽机房屋架装至#4轴线,#4至#5轴线间屋面檩条预留。

4.人员组织、分工及有关人员的资格要求4.1 人员的组织、分工人员的组织、分工见表1-2。

表1-2 人员的组织、分工4.2 人员的资格要求参加汽机房行车组合吊装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能够正确辨识危险因素,特殊工种人员持相关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上岗;所有人员必须熟悉汽机房行车吊装的施工工序;所有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坚守岗位。

施工前由安全员和技术员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

5.所需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及要求所需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及要求见表1-3。

表1-3 所需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及要求6.施工进度计划及要求施工进度计划及要求见表1-4。

表1-4 施工进度计划及要求7.施工工序、方法及要求7.1 行车到货后,检查行车下列各项7.1.1 主梁跨度偏差允许值为±4mm;主梁上拱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

7.1.2 对机械部套进行检查:(1)传动装置和减速机已在厂内试验,无须再进行检查。

(2)走轮悬空,用手旋转各个传动机构,走轮和各个传动构件应旋转灵活,无卡涩。

(3)齿轮箱应无渗漏。

(4)各滚筒、吊钩滑轮和车轮等部件经外观检查应无伤痕、裂纹等影响安全的缺陷,如有缺陷应作出记录,联系厂家处理。

(5)相连接的各传动轴应无弯曲,允许晃度为1mm。

(6)各轴应转动灵活,吊钩、滑轮及传动轴的轴承应清洁。

(7)小车车轮的跨度允许偏差3mm,并与小车轨道跨距一致。

(8)检查各注油点已经全部加满油或油脂。

7.2 验收汽机房行车轨道,测量轨道间距时参考表1-8:测量距离时钢卷尺采用的拉力值的修正值。

7.3 在组合场内用40t龙门吊配合,拆开端梁与连接梁,并做好标记,将销轴打磨好待用;然后拼装主梁和端梁,靠近固定端一侧的一组安装上大车驱动装置、2个端梁(A组);另一组安装上两根端梁(B组),主梁与端梁各用16个M24×80的螺栓和1个M24×80的销子螺栓连接。

同时安装走台、栏杆等。

7.4 检查M250履带吊起吊范围内无影响起吊的障碍物,且刹车及制动灵活可靠。

用M250履带吊将行车单片桥架吊起(B组),拴好并安排专人拉好缆风绳,然后将其吊放于#4~#5柱之间的行车轨道上。

7.5 用链条葫芦将B组桥架向扩建端平移5m。

7.6 用同样的方法吊装第二片桥架(A组),至吊装高度约2m时,安装操作室。

然后继续起吊,将桥架放置于#4~#5柱之间的行车轨道上。

7.7 吊装2根连接端梁,用销轴连接。

7.8 然后在行车轨道上按制造厂要求将两片桥架连接起来(用销轴连接)。

7.9 复测小跑车轨道无误后,用M250履带吊就位小车,并用销轴将其连接。

7.10 穿绕主、副钩两根钢丝绳。

穿钢丝绳时必须保证钢丝绳在滚筒终端紧固可靠,当大钩从安装高度落至0m地面及以下位置时,滚筒上应仍缠绕不少于2圈的钢丝绳,起重钩在最高位置时滚筒上应能容纳全部钢丝绳。

7.11 行车负荷试验7.11.1 清除一切安装时残留在行车内的杂物。

7.11.2 将试验范围内的障碍物清除,并设警戒标志,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进入。

7.11.3 检查大车行走的轨道,保证大车车轮全部与轨道接触良好。

7.11.4对所有的润滑点及铰接点、减速器、钢丝绳等按要求给予充分润滑,在试验前凡是能用手转动的部分,均要用手转动。

7.11.5 准备好测量工具,如:卷尺、钢板尺、经纬仪、贴在行车上标示下挠度的标签等。

7.11.6 目测检查各重要部件的规格和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7.11.7 空负荷试验:分别开动各机构的电机,全程范围内进行1~2次试验,各机构应运转正常,不得有异常现象,检查各控制设备的正确性。

7.11.8 满负荷试验:(1)主钩经过2~3次的加载起吊130t负荷,分别做主钩上升、下降及大小车运行动作,各方向动作分别进行1~2次。

各项指标应符合表1-5的要求。

(2)副钩经过2~3次的加载起吊35t负荷,分别做主钩上升、下降大小车运行动作,各方向动作分别进行1~2次。

各项指标应符合下表1-5的要求。

表1-5 满负荷试验7.11.9 静负荷试验:(1)副钩起升43.75t做静负荷试验。

将小车停放在桥架中间位置,吊起43.75t载荷,起升离地面100mm~200mm 的高度,悬空时间不少于10min,卸去载荷后检查行车主梁基点处有无永久变形,如此反复3次,不得有永久变形。

(2)主钩起升162.5t做静负荷试验。

将小车停放在桥架中间位置,吊起162.5t载荷,起升离地面100mm~200mm 的高度,悬空时间不少于10min,并用经纬仪测量行车桥架的下挠度h<46.4mm (L/700,L=起重机跨距)。

卸去载荷后桥架下挠度应恢复原状,无残余变形和异常现象,如此反复3次,不得有永久变形。

7.11.10 动负荷试验:(1)副钩试验:小钩吊起38.5t的负荷,试验行车的各机构和制动器的功能。

各机构的动负荷试验应先分别进行,然后作联动试验,同时开动两个机构。

各方向动作分别试验1~2次,目测检查各构件有无损害,联接处有无松动或损坏,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运行情况正常,限位开关和连锁保护装置动作准确可靠。

检查起重机应该行走平稳,无特殊振动、卡涩和冲击;车轮无卡轨现象和声响;各轴承温度正常;制动器、制动带温度不应过高,一般不应超过50~60℃;(2)主钩试验:大钩吊起143t的负荷,试验行车的各机构和制动器的功能。

各机构的动负荷试验应先分别进行,然后作联动试验,同时开动两个机构。

各方向动作分别试验1~2次,目测检查各构件有无损害,联接处有无松动或损坏,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运行情况正常,限位开关和连锁保护装置动作准确可靠。

检查起重机应该行走平稳,无特殊振动、卡涩和冲击;车轮无卡轨现象和声响;各轴承温度正常;制动器、制动带温度不应过高,一般不应超过50~60℃。

8.安全控制措施及要求8.1 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8.1.1 所有施工人员正确配戴劳保用品,高空作业扎好安全带并挂在上方牢固处。

8.1.2 在施工前由技术员对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作业指导书的安全与技术交底并在交底书上签字。

8.1.3 吊装过程中设总指挥1人,由专人进行指挥,指挥信号清晰、明确,各起重工与安装工分工明确,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服从总指挥的命令。

8.1.4 吊车的制动性能及其它机械性能经检查安全可靠,所使用的钢丝绳、链条葫芦等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8.1.5 吊装时间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集中精力,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发出信号,汇报给总指挥协调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8.1.6 设备就位放稳并采取防倾倒措施后方可松钩。

8.1.7 吊装过程中项目总工、安监人员、质检人员、施工负责人及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在场监护。

8.2 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见表1-6。

表1-6 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9.环境、文明施工措施及要求9.1 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见表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