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独家】2020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专项突破试卷专项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
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的(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奕䜣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下列各项中,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近代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汉阳铁厂C.轮船招商局D.湖北织布局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指(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4.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5.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清王朝统治的结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成立了中华民国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8.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
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B.巩固清朝统治C.向西方学习D.发展资本主义9.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康有为B.邹容C.曾国藩D.陈独秀10.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
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2.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13.某校八年级(4)班的同学为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设计的“历史名片”中,最适用于新文化运动的是( )A.民主科学,解放思想B.人文主义,破除神权C.爱国进步,唤醒同胞D.三民主义,革命号角14.“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
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
”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15.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二、非选择题。
1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立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然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
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师夷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二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写道:“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国近代前期不同派别的政治主张,请你依次列举。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________________(2)请按材料顺序写出上述派别分别进行的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们寻求近代化途径的共同之处。
请你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有何不同。
18.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
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
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
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3)有学者认为,20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4)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概括归国学子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献。
专项突破试卷◆专项一1.A 2.A3.B解析:“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是指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故选B。
4.D5.C解析:据题意“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可知,此事件是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皇帝倒了”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的反映,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故②错误,选C。
6.C 7.D8.A解析:据所学可知,近代前期中国的不同阶级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都向西方学习,企图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所以这一系列的学习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
故选A。
9.A10.B解析:制度层次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故选B。
11.A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首先变革人心”,是思想方面的改变;“然后改变政令”属于政治制度的改变;“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是技术方面的改革。
所以按照材料中的次序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
12.A 13.A14.B解析:李大钊是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后,又一位“登高一呼”各方响应、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B项。
15.B解析: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的维新派的主张,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维新。
故选B。
16.(1)“分洋商之利”,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受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2)变革政治制度。
失败。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
17.(1)材料一:师夷长技。
材料二:变法图强。
材料三:三民主义。
材料四:民主、科学。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共同之处:向西方学习。
不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西方的近代化过程是由思想到制度再到技术,二者恰好相反。
18.(1)自强求富;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
(2)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成就: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
(3)留学生是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为新中国政权建设作出贡献;推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4)科技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