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污水处理厂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完整版)污水处理厂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中一级B标准的工艺是新建污水处理厂和老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本设计主要介绍了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规模30000m3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各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和平面高程设计等。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工艺设计AbstractIn recent years, national and local o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emissions standards is more and more strict, choose to be able to achieve stability of the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emissions standards and old sewage treatment plant upgrading the key problem facing. This design is introduced ZhongMouXian zhengzhou city scale for 30000m3 d city sewage treatment plant, the process flow of the various structures process design and major equipment.Keyword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emissions standards process design目录摘要 (I)1、绪论 (1)1.1 设计任务 (1)1.1.1设计水量 (1)1.1.2设计水质 (1)1.2 城市概况 (1)1.3处理程度的计算 (2)1.3.1溶解性BOD5的去除率 (2)1.3.2 CODcr的去除率 (2)1.3.3 SS的去除率 (2)1.3.4 总氮的去除率 (2)1.3.5 总磷的去除率 (2)2、工艺处理方案确定 (3)2.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3)2.2 工艺方案分析 (3)2.2.1 处理污水特点 (3)2.2.2 选择工艺方案 (3)2.3 工艺流程 (7)3、污水处理构筑物 (8)3.1 中格栅 (8)3.1.1 设计依据: (8)3.1.2设计参数: (8)3.1.3设计计算 (9)3.2 提升泵房 (10)3.2.1设计依据 (10)3.2.2 设计参数 (11)3.2.3 设计计算 (11)3.3细格栅 (11)3.3.1设计依据 (11)3.3.2设计参数: (12)3.3.3 设计计算 (12)3.4 沉砂池 (13)3.4.1设计依据 (13)3.4.2设计参数 (14)3.4.3设计计算 (14)3.5厌氧池+氧化沟 (16)3.5.1设计依据 (16)3.5.2设计参数 (19)3.5.3 设计计算 (20)3.6二沉池 (24)3.6.1设计依据 (24)3.6.2设计参数 (24)3.6.3 设计计算 (25)3.7接触消毒池 (26)3.7.1设计参数 (27)3.7.2设计计算 (28)4、污泥处理构筑物 (30)4.1回流污泥泵房 (30)4.1.1设计说明 (30)4.2剩余污泥泵房 (30)4.2.1设计说明 (30)4.2.2设计选型 (31)4.3污泥浓缩池 (31)4.3.1设计参数 (31)4.3.2设计计算 (31)4.4贮泥池及污泥泵 (33)4.4.1设计参数 (33)4.4.2设计计算 (33)5、污水厂总体设计及高程布置 (35)5.1设计依据 (35)5.2平面布置 (37)5.3管线布置 (37)5.4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38)5.4.1污水的高程布置 (38)5.4.2水头损失计算 (39)5.4.3高程确定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43)1、绪论1.1 设计任务1.1.1设计水量污水厂的日处理量为3万吨天1.1.2设计水质表1-1,还含有大量的N,P所以不仅的一级B标准,由于进水不但含有BOD5除还应去除水中的N,P达到排放标准。

要求去BOD51.2 城市概况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属濮阳市。

面积869平方公里,人口64.6万,辖17个乡(镇),503个行政村。

东部地势平坦,西部分布一条南北向的沙岗。

最高海拔55米,一般海拔49米。

属典型的中纬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期。

年平均日照2016小时,年平均气温13.4℃。

全年农耕期为309天,作物活跃生长期为217天,无霜期为213天,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复种。

清丰县水资源比较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全县年均降水量616毫米。

县域水资源利用保护情况良好,水质优良。

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0.43%。

1.3处理程度的计算1.3.1溶解性BOD5的去除率溶解性BOD 5的去除率为:%5.89%10019020190=⨯-=η 1.3.2 CODcr 的去除率%2.84%10038060380=⨯-=η 1.3.3 SS 的去除率%4.87%10023820238=⨯-=η 1.3.4 总氮的去除率1.3.5 总磷的去除率2、工艺处理方案确定2.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城市污水处理的目的是使之达标排放或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城市景观和工业生产等,以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节约水资源。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污水处理应达到的处理程度是选择工艺的主要依据。

(2)污水处理工艺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合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也是工艺流程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处理的水质、水量,选择可行的几种工艺流程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工艺先进合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的处理工艺。

(3)根据当地自然、地形条件及土地与资源利用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处理工艺。

尽量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充分利用河滩沼泽地、洼地或旧河道。

(4)施工与运行管理:如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就不宜选用深度大、施工难度高的处理构筑物。

也应考虑所确定处理工艺运行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实现自动控制等。

2.2 工艺方案分析2.2.1 处理污水特点由于本项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0.5,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其它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标。

且氨氮、总氮的进口浓度与处理目标相差较远,所以要选取除氮效率相对较高的工艺方案。

2.2.2 选择工艺方案(1)SBR法工艺流程:污水→一级处理→曝气池→处理水工作原理:1)流入工序:废水注入,注满后进行反应,方式有单纯注水,曝气,缓速搅拌三种,2)曝气反应工序:当污水注满后即开始曝气操作,这是最重要的工序,根据污水处理的目的,除P脱N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

3)沉淀工艺:使混合液泥水分离,相当于二沉池,4)排放工序:排除曝气沉淀后产生的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一直到最低水位,在反应器残留一部分活性污泥作为种泥。

5)待机工序:工处理水排放后,反应器处于停滞状态等待一个周期。

特点:①大多数情况下,无设置调节池的心要。

②SVI值较低,易于沉淀,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污泥膨胀。

③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进行除磷脱氮反应。

④自动化程度较高。

⑤得当时,处理效果优于连续式。

⑥单方投资较少。

⑦占地规模大,处理水量较小。

(2)厌氧池+氧化沟工作流程:污水→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接触池→处理水排放工作原理: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污水在沟渠内作环形流动,利用独特的水力流动特点,在沟渠转弯处设曝气装置,在曝气池上方为厌氧池,下方则为好氧段,从而产生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取得脱氮的效应,同时氧化沟法污泥龄较长,可以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进行特别的反应,如除磷脱氮。

工作特点:①在液态上,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有利于活性污泥的适于生物凝聚作用。

②对水量水温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处理水量较大。

③污泥龄较长,一般长达15-30天,到以存活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果运行得当,可进行除磷脱氮反应。

④污泥产量低,且多已达到稳定。

⑤自动化程度较高,使于管理。

⑥占地面积较大,运行费用低。

⑦脱氮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因为脱氮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决定于内循环,要提高脱氮效果势必要增加内循环量,而氧化沟的内循环量从政论上说可以不受限制,因而具有更大的脱氮能力。

⑧氧化沟法自问世以来,应用普遍,技术资料丰富。

(3) AAO法优点:①该工艺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总产占地面积少于其它的工艺。

②在厌氧的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得不到大量增殖,无污泥膨胀之虞,SVI值一般均小于100。

③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

④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以不啬溶解氧浓度,运行费低。

缺点:①除磷效果难于再行提高,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特别是当PBOD值高时更是如此。

②脱氮效果也难于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一般以2Q为限,不宜太高,否则增加运行费用。

③对沉淀池要保持一定的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浓度也不宜过高。

以防止循环混合液对缺反应器的干扰。

(4)一体化反应池(一体化氧化沟又称合建式氧化沟)一体化氧化沟集曝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为一体,无需建造单独得二沉池。

基本运行方式大体分六个阶段(包括两个过程)。

阶段A:污水通过配水闸门进入第一沟,沟内出水堰能自动调节向上关闭,沟内转刷以低转速运转,仅维持沟内污泥悬浮状态下环流,所供氧量不足,此系统处于缺氧状态,反硝化菌将上阶段产生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逸出。

在这过程中,原生污水作为碳源进入第一沟,污泥污水混合液环流后进入第二沟。

第二沟内转刷在整个阶段均以高速运行,污水污泥混合液在沟内保持恒定环流,转刷所供氧量足以氧化有机物并使氨氮转化成硝态氮,处理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一起进入第三沟。

第三沟沟内转刷处于闲置状态,此时,第三沟仅用作沉淀池,使泥水分离,处理后的出水通过已降低的出水堰从第三沟排出。

阶段B:污水入流从第一沟调入第二沟,第一沟内的转刷开始高速运转。

开始,沟内处于缺氧状态,随着供氧量增加,将逐步成为富氧状态。

第二沟内处理过的污水与活性污泥一起进入第三沟,第三沟仍作为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第三沟出水堰排出。

阶段C:第一沟转刷停止运转,开始泥水分离,需要设过渡段,约一小时,至该阶段末,分离过程结束。

在C阶段,入流污水仍然进入第二沟,处理后污水仍然通过第三沟出水堰排出。

阶段D:污水入流从第二沟调至第三沟,第一沟出水堰开,第三沟出水堰关停止出水。

同时,第三沟内转刷开始以低转速运转,污水污泥一起流入第二沟,在第二沟曝气后再流入第一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