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限时突破(一)(限时:25分钟)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原子能量越小B.在核反应中,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才会释放核能C.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D.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辐射出的光恰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的光也可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答案 B解析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能量减小,减小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故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高,A错误.在核反应中,由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变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才会释放核能,B正确.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放出的电子,C错误;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1=-3.4 eV-(-13.6 eV)=10.2 eV,恰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的光子的能量E2=-1.51 eV-(-3.4 eV)=1.89 eV,故不能使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错误.15.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m=1 kg的小环套在倾角为37°的光滑固定直杆上,为使小环能够静止不动,需对它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则F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图1A.7.5 N,水平向左B.7.5 N,水平向右C.13.3 N,水平向左D.13.3 N,水平向右答案 A解析对小环受力分析,根据平衡知识可知:F=mgtan37°=10×34N=7.5 N,方向水平向左,故选A.16.如图2所示,圆柱体为磁体,磁极在左右两侧,外侧a为一金属圆环,与磁体同轴放置,间隙较小.在左侧的N极和金属圆环上各引出两根导线,分别接高压电源的正负极.加高压后,磁体和金属环a间的空气会被电离,形成放电电流,若从右侧观察放电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放电电流将发生顺时针旋转B .放电电流将发生逆时针旋转C .放电电流不发生旋转D .无法确定放电电流的运动情况答案 A解析 由题可以知道,磁场向右,电流由高压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放电电流将发生顺时针旋转,故选项A 正确.17.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表A 和电压表V 均可视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 后,将滑动变阻器R 1的滑片向右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大B .电压表V 的示数变大C .电容器C 所带的电荷量减少D .电源的效率增加答案 D解析 R 1的滑片向右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 =E R +r知,干路中的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R 3两端的电压减小,电压表V 的示数变小,B 错误;并联部分的电压增大,电容器C 所带的电荷量增加,C 错误;通过R 2的电流增大,所以通过R 1支路的电流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A 错误;电源的效率:η=UI EI×100%,所以效率增加,D 正确. 18.一质量为1 kg 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刻开始,受到如图4所示的水平外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第1 s 末质点的速度为2 m/sB .第2 s 末外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最大C .第1 s 内与第2 s 内质点动量增加量之比为1∶2D .第1 s 内与第2 s 内质点动能增加量之比为4∶5答案 D解析 由动量定理:Ft =mv′-mv ,得1 s 末、2 s 末速度分别为:v 1=4 m/s 、v 2=6 m/s ,A 错误;第1 s 末的外力的功率P =F 1v 1=4×4 W=16 W ,第2 s 末外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F 2v 2=2×6 W=12 W ,B 错误;第1 s 内与第2 s 内质点动量增加量之比为:Δp 1Δp 2=mv 1mv 2-mv 1=1×41×6-1×4=21,C 错误;第1秒内与第2秒内动能增加量分别为:ΔE k1=12mv 21=8 J ,ΔE k2=12mv 22-12mv 21=10 J ,则ΔE k1∶ΔE k2=8∶10=4∶5,D 正确.19.美国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合作,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已经成功登录火星.荷兰企业家巴斯兰斯多普发起的“火星一号”计划打算将总共24人送上火星,创建一块长期殖民地.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那么在下列给出的各种情景中,能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出火星密度的是( )A .在火星表面使一个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测出落下的高度H 和时间tB .火星探测器贴近火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出运行周期TC .火星探测器在高空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出距火星表面的高度h 、运行周期T 和火星的半径D .观察火星绕太阳的匀速圆周运动,测出火星的直径D 和运行周期T答案 BC解析 设火星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火星的质量M =43ρπR 3.在火星表面使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下落的高度H 和时间t ,根据H =12gt 2,可知算出火星的重力加速度,根据G Mm R 2=mg ,可以算得M R 2的值,但无法算出密度,故A 错误;根据GMm R 2=m 4π2T 2R ,M =43ρπR 3,得:ρ=3πG T 2,已知T 就可算出密度,故B 正确;根据GMm (R +h )2=m 4π2T 2(R +h),M =43ρπR 3,得M =4π2(R +h )3GT 2,已知h ,T ,R 就可算出密度,故C 正确;观察火星绕太阳的圆周运动,只能算出太阳的质量,无法算出火星质量,也就无法算出火星密度,故D 错误.20.如图5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固定着一光滑绝缘的圆形槽,在某一过直径的直线上有O 、A 、B 三点,其中O 为圆心,A 点固定电荷量为Q 的正电荷,B 点固定一个未知电荷,且圆周上各点电势相等,AB =L.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正在槽中运动,在C 点受到的电场力指向圆心,C点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 )图5A.B点的电荷带正电B.B点的电荷的电荷量为3QC.B点的电荷的电荷量为3QD.小球在槽内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答案CD解析如图,由小球在C点时受到的电场力指向圆心,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B点的电荷对小球有排斥力,因小球带负电,则B点的电荷带负电,由∠ABC=∠ACB=30°,知:∠ACO=30°,AB=AC=L,BC=2ABcos 30°=3L由几何关系可得:F1=3F2即:kQqL2=3kQ B q(3L)2得Q B=3Q,故A、B错误,C正确.圆周上各点电势相等,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势能不变,根据能量守恒得知,小球的动能不变,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D正确.21.如图6所示,a图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接在u=122sin 100πt (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与阻值为R1= 2 Ω的电阻接成闭合电路,电流表为理想电流表.b图中为阻值R2=32 Ω的电阻直接接到u=122sin100πt (V)的交流电源上,结果电阻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 )图6A.通过电阻R1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0.02 HzB.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4.5 WC.电流表的示数为6 AD.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4∶1答案BD解析由交变电流瞬时值表达式u=122sin100πt(V)可知,ω=100π=2πf,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f =50 Hz,周期为0.02 s,由于变压器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所以通过电阻R1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选项A错误.由题图b可知,R2=32 Ω的电阻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12 V,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P2=U 2R2=4.5 W.根据题述,电阻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可知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P1= P2=4.5 W,选项B正确.由P1=I2R1,解得电流表的示数为I=1.5 A,选项C错误.变压器副线圈电压U2= IR1=3 V,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U∶U2=12∶3=4∶1,选项D正确.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研究空腔导体内外表面的电荷分布情况,取两个验电器A和B,在B上装一个几乎封闭的空心金属球C(仅在上端开有小孔),D是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如图所示。
实验前他们都不带电,实验时首先将带正电的玻璃棒(图中未画出)与C接触使C带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C外表面,则B的箔片带负电B.若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C内表面,则B的箔片不会带电C.使D接触C的内表面,然后接触A,操作若干次,观察到A的箔片张角变大D.使D接触C的外表面,然后接触A,操作若干次,观察到A的箔片张角变大2.如图甲所示,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金属圆环,在圆环的正上方放置一个螺线管,在螺线管中通入如图乙所示的电流,电流从螺线管a端流入为正。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1s内圆环面积有扩张的趋势B.1s末圆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圆环的重力C.1~2s内和2~3s内圆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D.从上往下看,0~2s内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先沿顺时针方向、后沿逆时针方向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为m=1.0 kg的小木块A。
给A和B以大小均为4.0 m/s、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A始终没有滑离B。
在A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内,B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A.1.8 m/s B.2.4 m/sC.2.8 m/s D.3.0 m/s4.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7°的粗糙且足够长的斜面底端,一质量m=2 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压缩一轻弹簧并锁定,滑块与弹簧不相连.t=0时解除锁定,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b段为曲线,bc段为直线,g取10 m/s2,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s前加速度一直在减小B.滑块在0.1~0.2 s时间间隔内沿斜面向下运动C.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D.在滑块与弹簧脱离之前,滑块一直在做加速运动5.如图所示,物体A、B和轻弹簧静止竖立在水平地面上轻弹簧的两端与两物体栓接其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