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 案例介绍

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 案例介绍

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统筹城乡人口布局、产业布局、 空间布局;

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骨架,建设一批承载能力强、生活条件好、功能设施全的小城镇集群;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一批企业规模大、品牌形象优、产业竞争力强的工业集群;


以绿洲区域为基地,建设一批节水效益好、科技水平高、增收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S O W T
凉州区和古浪县经济发展的
优势集聚区域。 包括8个工业园区,3个产业 基地,2个现代物流中心,10
万亩设施农业、15万亩经济
林果。是推动武威实现跨越 式发展实力最为强劲的经济 区域。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3
of
2 案例 分析
2.1.2 武威市SWOT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1.2 城乡统筹 内涵和要求 1.3 城乡统筹 目标
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给 城乡居民以平等的身份、地位和发展 机会,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和国民 收入分配、方针政策调整等手段,促 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优 化配置,不断密切城乡关系,实现城 乡良性互动。
1.2.2 城乡区位要素统筹
城乡区位之间要素统筹 工农产业之间要素统筹 城乡居民之间要素合理配置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4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空间布局
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 推进形成三级空间组织框架 建立和完善特色城镇体系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5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空间布局
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壮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化工、建材、能源、酿造产业。依托现有煤炭、玉米资源深加工等基础化工产 业,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类型拓展;依托传统建材工业向特种合金、碳基材料精深加工和新材 料工业扩展;依托食品初级加工产业向酿造、包装、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 区域产业集群。 依托风、光资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提高土地利用率、资金密集率、项目开工率、土地产出率。

土地条件良好
土地资源未利用面积大。

光热风资源充沛 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文化旅游价值较高 人力资源充足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2
of
9
2 案例 分析
2.1.2 武威市SWOT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产业聚集度高,发展潜力巨大 传统农业市,全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
核心区规划范围基本涵盖了
内“基本单元”。建设新农村集中居住示范点,配套健全生活服务设施。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5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空间布局
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 推进形成三级空间组织框架 建立和完善特色城镇体系
按照空间开发格局和组团功能定位,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骨 架,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凉州城中心带动作用,提升 大靖副中心城镇功能;依托金大快速通道建设小城镇集群, 推进形成“发展核—基本单元”和组团式集群化特色城镇 化发展模式;优化调整村镇建设。

西部大开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要求武 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为武威实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 全省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 国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随着 国务院确定了甘肃省发展的战略 划》明确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流 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 东部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 定位并进行了工作部署。要求武 域内生态保护和建设,“决不能 战略,金(昌)武(威)区域经 本大幅度上升,能源紧缺,急 威市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基 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加 济一体化,建立了两市之间产业 需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 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发展思路作 快流域内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 协作和合作发展的平台,增强武 资源型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 出调整和深化。生态保护方面, 调整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 威在全省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 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明显。国家 要求武威等河西走廊绿色经济区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 核心区东接兰(州)白(银)都 正在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西 加强防沙治沙,推进石羊河流域 水现代农业,加快走上农业产业 市经济圈,市域内天祝县进入兰 部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重点治理工程;产业发展方面, 化、工业化路子,建立与流域水 白经济圈,增添了借助“中心带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生态农业;基 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动”优势,形成组团发展的新格 础设施建设方面,着眼于公路、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局。 铁路、航空、水利和城镇基础设 会。 施,无疑对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核 心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城乡融合 共同繁荣
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 案例介绍
1 城乡融合
1.1 城乡统筹 定义
1.2.1 城乡关系统筹
三个重要关系: 城市与乡村区位关系 工业与农业产业关系 市民与农民关系 二个衍生关系: 工业与农民的关系 农业与市民的关系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把城 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 整体来考虑。‘城乡统筹发展’是指 从总体上通盘考虑、统一筹划城乡经 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各项事业的协调 发展” ——十六大报告
以中心区域为重点,加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让广大农村居民通 过便捷的交通,享受城市公共资源,提高生活质量。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规划统一、建设统筹、发展同步、资源共享”的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加 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 推进形成三级空间组织框架 建立和完善特色城镇体系
按照统筹城乡和融合发展的要求,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骨架,以中心城区为重点, 以重点建制城镇为重要节点,突出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带动作用,促 进经济、人口和要素集聚,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的空间开发格局。 一轴:金大快速通道为核心区发展中心轴,形成核心区空间组织的脊椎和主动脉。 双城:凉州城和大靖城。凉州城属武威市中心城区;现大靖镇按未来县城定位建 设,承担古浪县中心城区功能,引导县域经济社会建设重心北移。 三组团:永丰组团、黄羊组团、土门组团。依托核心区内重点产业集中区和重点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制约加快发展的体制矛盾突出 面临周边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3
of
9
2 案例 分析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思路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科学合理
产业聚集度高,发展潜力巨大 传统农业市,全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
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 公路等级差、密度低,路 在市域内无大型骨干企业, 基础非常薄弱。城市功能弱、 网配套程度落后。农村居 中小企业少,且以农产品加 承载力差,无力接纳较多人 民点水、电、路等设施集 工和食品工业等低税赋和低 口和向近郊、农村延伸。城 中配套程度不高。城乡教 附加值的行业为主。由于工 市产业发展能力不强,生产 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业经济发展落后,反哺农业 性服务业严重滞后于一、二 的条件不具备,造成了农业 产的发展需求,消费性服务 附加效益低,服务业发展后 业品质低、规模小。武威城 劲乏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 市和非农产业发展对农民的 移和城镇就业渠道不畅。 吸纳能力差,转移农民就近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产业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突出轴向产业布局、加快中心城区产业转型、促进组团产业集聚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6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产业发展

城市带动乡村能力不强 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低 农村人口贫困面大
城乡公共资源短缺且布局不合理
S O W T
就业的空间狭窄。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3
of
2 案例 分析
2.1.2 武威市SWOT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产业聚集度高,发展潜力巨大 传统农业市,全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6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产业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以节水为中心,突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特色,坚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与“高效特色农业培育”并 举,以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调整建立“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为主的大农业结构,重点发展绿 色食品、有机农业,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等生态循环农业,建成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加 快向现代农业转型。
1.2.3 城乡发展统筹
经济发展 政治发展 社会发展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1
of
9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1 武威市城乡融合基础条件概况

区位条件优越
武威市地处甘肃西部河西走廊东端,东接 兰州、南靠西宁、北邻银川和内蒙古、西 通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是 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