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第6章-膳食营养与健康--6.6营养与肥胖教学讲义PPT

最新第6章-膳食营养与健康--6.6营养与肥胖教学讲义PPT


(6)社会因素 随着家庭成员减少、经济收入增加和购买力提 高,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贮藏技术有改善, 可选择的食物品种更为丰富。在外就餐和购买 现成的加工食品及快餐食品的情况增多,其中 不少食品的脂肪含量过多。特别是经常上饭店 参加宴会和聚餐者,常常进食过量。
(7)遗传因素
▪ 6.6.6 肥胖的病因学分类
年代
1992年 1994年 1992年 1989年 1989年 1991年
6.6.1.2 我国肥胖的发生情况
我国各地人群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差异较大,北方 高于南方,大中城市高于内地农村,女性高于男性,经 济发达地区偏高,其中以北京最高,超重与肥胖发生率 分别为51.1%、8.7%。
发展趋势:
1982年 1992年 1998年
▪ (1)肥胖发生的原因
• 遗传因素 • 环境和社会因素
▪ 进食过量 ▪ 体力活动过少 ▪ 社会因素
(2)遗传因素 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的
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 肥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人群的 种族、性别不同和年龄差别对致肥胖因子 的易感性不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肥胖 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
(1)遗传性肥胖:肥胖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肥 胖,有家族倾向性。
(2)继发性肥胖:由于其它疾病原因而导致的 肥胖,常见的病因有:脑部肿瘤、外伤、炎症 等后遗症,丘脑综合症候群等;脑垂体前叶功 能减退、垂体瘤等;糖尿病前期,胰腺瘤等; 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腺瘤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皮质醇分泌过分引起的“柯兴氏综合征”;甲 状腺功能减退,并常伴有粘液性水肿;性腺功 能减退等。
超重率 增长速度 肥胖率 增长速度
28.5% 4.4% 3.6% 5.2%
43.8% 51.1%
2.6%
5.95% 8.7%
6.5%
我国肥胖的特点是:
城市化 经济发展
加工食品 的利用
农村 传统食品
不充足
品种少 低脂肪 高纤维
发展
多样化 高脂肪 低纤维
“充足”并且节制
现代 西方食品
不节制
营养不良 传染病
▪ (2)鸭梨型肥胖:肚子不大,臀部和大 腿粗,脂肪在外周,所以叫外周型肥胖, 多见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 风险小于苹果型肥胖。
6.6.4 鉴别依据 腰围与臀围比值(waist-hip ratio,WHR) 男性 苹果型 WHR>0.9 女性 苹果型 WHR>0.8
6.6.5 肥胖发生的原因及分类
WHO对成人BMI的划分

M
的 划 分
▪ 对肌肉很发达的运动员或有水肿的病 人,体重指数值可能过高估计其肥胖 程度。
▪ 老年人的肌肉组织与其脂肪组织相比, 肌肉组织的减少较多,计算的体重指 数值可能过低估计其肥胖程度。
6.6.3 肥胖的类型
▪ (1)苹果型肥胖: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 多见于男性。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 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 对代谢影响很大。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 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种肥胖很危险,跟心 脏病、脑卒中高度相关。
(5)体力活动过少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渐完善,职业性体力 劳动和家务劳动量减轻,人们处于静态生活的 时间增加。大多数肥胖者相对不爱活动;坐着 看电视是许多人在业余时间的主要休闲消遣方 式,成为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停 止经常性锻炼后未能及时相应地减少其能量摄 入,都可能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起来。
“最佳” 营养
营养转变
肥胖 慢性病
6.6.2 肥胖的定义与诊断
▪ (1)定义:机体脂肪的过度积聚与脂肪组织的 过量扩增。一般来说,成年男性脂肪组织重量超 过20-25%,成年女性超过30%即为肥胖。
▪ (2)诊断方法 • 体脂物磁共振法等。 • 体脂化学测量法:稀释法、同位素钾计数、尿 肌苷测定等。 • 人体测量法:标准体重法、皮褶厚度法、体质 指数法。
进食行为也是影响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不吃早餐常 常导致其午餐和晚餐时摄入的食物较多,而且一日的食物 总量增加。快餐食品因其方便、快捷而受人们青睐,但快 餐食品往往富含高脂肪和高能量,而其构成却比较单调, 经常食用会导致肥胖,并有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可能。 胖人的进食速度一般较快;而慢慢进食时,传入大脑摄食 中枢的信号可使大脑做出相应调节,较早出现饱足感而减 少进食。此外,不良进食行为习惯,如经常性的暴饮暴食、 夜间加餐、喜欢零食,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在看电视时 进食过多零食,是许多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
▪ 标准体重法
•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100% • 判断标准:≥10%为超重;20-29%为轻度
肥胖;30-49%中度肥胖; ≥50%为重度肥 胖
▪ 体质指数法
• 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 判断标准:
对 成
(3)环境和社会因素 (4)进食过量
工业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远远高于不发达国 家,其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人群的能量和脂肪摄 入(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大大高于不发达 国家。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食物供应丰富,人 们对食物能量的基本需求满足以后,膳食模式发 生了很大变化,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的消费量 大增,能量的总摄入往往超过能量消耗。
(3)单纯性肥胖: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 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占肥胖的绝大多数。
6.6.7 肥胖的组织学分类
(1)脂肪细胞肥大型:单纯的脂肪细胞体积 增大,成年后发生的肥胖多属于此种,饮食 控制效果较好。
(2)脂肪细胞增生与肥大型:脂肪细胞数目 增多,同时体积增大,儿童期肥胖多属于此 种,饮食控制效果不佳。
6.6.8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 与肥胖相关密切的疾病
第6章-膳食营养与健康--6.6营 养与肥胖
6.6.1 肥胖发生情况
6.6.1.1 国外一些国家肥胖发生率 美国超重率54% 肥胖率22%(97年)
国家
前东德 英国 加拿大 巴西 澳大利亚 泰国
男(%)
20.5 15 12 5.9
11.5 3.0
女(%)
26.8 16.5
14 13.3 13.2 3.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