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命题教师: 审题人: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u:64第Ⅰ卷(共48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 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使用的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是光电转换B. 生物质能本质上是太阳能C. 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出产物氢气,同时释放能量D. 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海轮外壳上镶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B .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吸收氧气最终转化为铁锈C .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D .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4.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SO 2催化氧化成SO 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 .红棕色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D .H 2、I 2、HI 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 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101 kPa 时,2 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 ΔH=-285.8 kJ/molD .在稀溶液中:H ++OH -===H 2O ΔH=-57.3 kJ·mol ,若将含1 mol H 2SO 4与含2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114.6 kJ6.已知下面三个数据:①7.2×10-4、②2.6×10-4、③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三种酸可发生如下反应:NaCN+HNO 2==HCN+NaNO 2,NaNO 2+HF==HCN+NaF , NaNO 2+HF==HNO 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HF 的电离常数是①B. HNO 2的电离常数是①C. HCN 的电离常数是②D. HNO 2的电离常数是③ 7.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 1/2X 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
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 5%B. 17%C. 25%D.33%8.用铜片、银片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子通过盐桥从乙池流向甲池B .铜导线替换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C .开始时,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 -e -===Ag +D .将铜片浸入AgNO 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总反应相同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错选或多选时候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则得0分) 9.对反应A +3B2C 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A .v(A)=0.3 mol/(L·min)B .v(B)=0.6 mol/(L·min)C .v(C)=0.5 mol/(L·min)D .v(A)=0.01 mol/(L·s)10.以纯碱溶液为原料,通过电解的方法可制备小苏打,原理装置图如下:上述装置工作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乙池电极接电池正极,气体X 为H 2B .Na +由乙池穿过交换膜进入甲池C .NaOH 溶液Z 比NaOH 溶液Y 浓度小D .甲池电极反应:4OH --4e -=2H 2O+O 2↑ 1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CaCO 3(s)+2SO 2(g)+O 2(g)=2CaSO 4(s)+2CO 2(g)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则该反应的ΔH<0B. NH 4Cl(s)=NH 3(g)+HCl(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C. 若ΔH>0,ΔS<0,化学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D.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的焓变 12.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 3+H 2O NH +4+OH -,如想增大NH +4的浓度,而不增大OH -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适当升高温度B .加入NH 4Cl 固体C .通入NH 3D .加入少量盐酸13.将TiO 2转化为TiCl 4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反应之一。
已知:TiO 2(s)+2Cl 2(g)===TiCl 4(l)+O 2(g) ΔH=+140.5 kJ/molC(s ,石墨)+12O 2(g)===CO(g) ΔH=-110.5 kJ/mol则反应TiO 2(s)+2Cl 2(g)+2C(s ,石墨)===TiCl 4(l)+2CO(g)的ΔH 是( ) A .+80.5 kJ/mol B .+30.0 kJ/mol C .-30.0 kJ/molD .-80.5 kJ/mol14.关于下列四个图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H 2O(g)CO 2(g)+H 2(g)的ΔH 小于0B .图②是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电解池,其中阴、阳极逸出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C .图③表示可逆反应A 2(g)+3B 2(g) 2AB 3(g)的ΔH 小于0D .图④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15.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已知部分键能(1mol 化学键断裂需要的能量)数据如下表:化学键 H-H Br-BrH-Br 键能(kJ•mol -1)436b369反应H 2 (g)+Br 2 (g)2HBr (g) ΔH =-72 kJ/mol ,则表中b 为 ( )A .404 B.260 C.230 D.200 16.可逆反应2A(g)+B(g)3C(?)+D(?) ΔH<0,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温度的降低,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的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 和D 可能都是固体B .C 和D 一定都是气体 C .若D 为固体,则C 一定是气体 D .C 和D 可能都是气体第Ⅱ 卷 非选择题(52分)17.(10分)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1)“O”点为什么不导电: 。
(2)a 、b 、c 三点的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a 、b 、c 三点中,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一点是 。
(4)若使c 点溶液中的c (CH 3COO -)增大,在如下措施中,可选择( )A .加热B .加水C .加Zn 粒(5)现有等浓度的硫酸、盐酸、醋酸,中和等量的NaOH 溶液时,需上述三种酸的体积依次是V 1L 、V 2L 、V 3L ,所需V 1、V 2、V 3关系为 。
18.(12分)(1)将洁净的金属片甲、乙、丙、丁分别与Cu 用导线连结浸在相同的电解质溶液里。
实验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已知:甲、乙、Cu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 > 乙 >Cu ,试根据以上实验记录,完成以下填空:①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 (填“大”、“小”)。
②Cu 与丙组成的原电池, 为负极。
③乙、丁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 先被腐蚀。
(2)如右图是一个电解过程示意图。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电解过程中,铜电极质量减少为128 g ,则硫酸铜溶液浓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 。
19.(8分)已知2SO 2(g)+O 2(g) 2SO 3(g) ΔH=-196 kJ·mol -1,500℃时将2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甲 甲 → Cu 1.10 乙乙 → Cu0.78丙 Cu → 丙 0.15 丁丁 → Cu0.3molSO 2和1 molO 2装入一体积恒定的10 L 密闭容器中,2分钟(t 1)时达到平衡。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5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2)上图表示该反应在时刻t 1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 KJ ,图中时刻t 2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写一个即可)。
(3) t 1时体系的压强与开始时压强之比为______。
20.(12分)在10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 2(g )+H 2(g ) CO (g )+H 2O (g )请回答:(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
(2)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 .容器中压强不变b .混合气体中c (CO )不变 c .υ正(H 2)=υ逆(H 2O )d .c (CO 2)=c (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 (CO 2)·c(H 2)=c (CO )·c(H 2O ),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5)某温度下,将CO 2和H 2各0.10 mol 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测得 c(CO) = 0.0080 mol/L ,则CO 2的转化率为 ,若此时容器中再充入CO 2和H 2各0.10 mol ,反应到达平衡时CO 2的物质的量为 mol 。
21.(10分).研究含氮污染物的治理是环保的一项重要工作。
合理应用和处理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 x 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①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 ΔH 1=-574 kJ·mol -1②CH 4(g)+4NO(g)2N 2(g)+CO 2(g)+2H 2O(g) ΔH 2=-1 160 kJ·mol -1 ③CH 4(g)+2NO 2(g)N 2(g)+CO 2(g)+2H 2O(g) ΔH 3=-867 kJ·mol -1(1)上述三个反应中ΔH3= ,如果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 2、K3,则K3= (用K1、K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