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概述 (2)一、校园网的发展 (2)二、校园网的意义及目的 (3)三、校园网的功能 (4)3.1信息传递 (4)3.2资源共享 (4)3.3方便教学 (4)四、校园网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5)第三章校园网络设计系统需求分析及目标 (6)一、校园网的设计要求 (6)二、网络设计目标 (6)三、设计原则 (7)3.1先进性 (7)3.2可靠性 (7)3.3安全性 (8)3.4网络设备安全 (8)3.5VLAN划分保证网访问安全 (8)四、系统需求分析 (9)五、校园基础应用平台 (9)5.1信息共享 (9)5.2信息交流 (9)5.3课件系统 (9)5.4办公自动化 (10)5.5家庭办公学习 (10)5.6远程教学(网络课程) (10)5.7教务管理 (10)六、安全与管理需求 (10)6.1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10)6.2网络管理需求分析 (11)七、实用与经济性 (11)八、校园网系统建设目标 (11)九、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 (12)第四章方案设计 (13)一、校园网的设计方案 (14)1.1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14)1.2管理信息资源建设 (14)1.3外部信息资源建设 (15)二、网络设备选型 (15)三、不间断电源(UPS) (16)四、服务器平台选择 (16)五、接入层结构设计 (17)六、布线系统设计 (18)七、层次型结构的提出 (18)八、核心层结构设计 (19)九、汇聚层结构设计 (20)十、接入层结构设计 (21)十一、主干网设计 (21)十二、IP地址规划 (22)十三、VLAN设计 (23)十四、校园网接入Internet (25)第五章软硬件和VLAN及IP技术的分析 (25)一、软硬件的功能 (25)1.1路由器 (25)1.2 交换机 (26)1.3 服务器 (27)二、 VLAN在企业网校园网中的应用 (28)2.1 VLAN技术概述 (28)2.2 使用VLAN技术的优点 (29)2.3 VLAN的划分方法 (29)2.4 VLAN 之间的通信的配置命令 (31)三、TCP/IP协议 (32)第六章物理网络设计 (33)一、校园网设备选型 (33)二、核心层设备选型 (34)三、汇聚层设备选型 (36)四、接入层设备选型 (38)五、路由器选型 (38)六、防火墙设备的选型 (40)七、服务器设备选型 (44)第七章校园网的总体结构设计 (47)一、网络设计 (47)1.1 主干网络设计 (47)1.2 分成化设计 (47)二、网络设计方案描述 (49)2.1 网络总体规划设计 (49)2.2 网络拓扑结构 (49)2.3网络设备原则 (52)2.4 网络设备的选择原则 (53)三、网络总体布线 (54)3.1工作区子系统 (56)3.2水平布线子系统 (56)3.3垂直主干子系统 (57)3.4管理子系统 (58)3.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58)3.6 建筑群主干子系统设计 (59)第八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60)一、基本结构 (60)二、设计原则 (60)2.1实用性 (61)2.2灵活性 (61)2.3模块化 (61)2.4可扩展性 (61)2.5经济性 (61)三、综合布线系统的需求 (62)四、校园网各布线子系统设计与实施 (62)4.1垂直布线子系统 (62)4.2设备间子系统 (63)4.3管理区子系统 (63)4.4管理子系统得硬件构成 (64)4.5水平布线子系统 (65)4-6工作区子系统 (65)五、布线材料的技术要求 (67)六、设备管理及需求 (69)6.1工作区子系统 (69)6.2水平干线子系统 (71)6.3管理子系统 (72)6.4垂直主干子系统 (75)第九章网络中心强弱电设计与电源保护 (78)一、UPS设计 (78)二、网络中心防雷 (78)第十章系统集成 (80)一、硬件系统集成 (80)二、软件系统集成 (85)2.1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 (85)2.2DHCP服务器配置 (86)2.3DNS服务器配置 (92)2.4WEB服务器配置 (96)2.5FTP服务器配置 (99)2.6服务器配置 (106)三、软路由的配置 (110)3.1 软路由的配置 (110)3.2 客户端的配置 (111)四、代理服务器 (112)4.1 代理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 (112)4.2 客户端的设置 (112)4.3 测试 (113)参考文献及标准 (114)第一章前言本设计方案按照最新的中国人民国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GB/T50311-2000)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T50312-2000),并根据工业大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络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方案的要求及建筑楼层的分布情况,围绕工业大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的应用需求,从综合布线的重要性、长远性、可扩展性以及所采用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特点而设计。
设计方案的容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客户需求分析、开放式布线系统方案设计、服务等部分。
方案设计中详细描述了该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子系统的设计细节,包括布线系统的需求分析、布线路由、器件选型、材料清单和系统检测等部分。
服务中论述了工程的品质保证和我方所要提供的培训及工程文档等等服务。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九十年代,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下,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如今,不仅计算机已经和网络紧密结合,整个社会都不可能脱离网络而存在。
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主流,人们对网络的认识也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而迅速改变。
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必将成为和一样通用的工具,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工业大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
当今世界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正迈入信息时代,在工程学院软件建立覆盖全校,并可以与国外著名网络互联的校园网已成为必然。
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校园网将为学校的科研、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为研究开发和培养人才建立平台,借此加快学校的发展,以此加快学校的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示性的学校。
第二章概述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办公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必备条件。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正在掀起一场新的革命。
作为基础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学校自然走在所有行业的最前列,全国各大、中、小学校都在积极建设和完善校园计算机网络。
校园网已成为各学校必备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其规模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与科研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中国教育和中国科教网(CERNET)的蓬勃发展,校园网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它不仅会大大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环境;更重要的是校园网的建设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和前途。
信息、网络、知识和创意不仅是未来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学校发展的源泉。
一、校园网的发展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
自从1993年美国政府公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提出了本国或本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计划。
可以说,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国家加快改革教育体系,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建设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教育体系,为提高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建立先进高效的教育体系,提供更为先进的教育手段,学校很有必要建设一个校园网络管理应用系统,这样可以达到校园资源共享、建立完备的数据交换体系、快速的传递信息等目的。
顺应无纸教学,无纸办公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公效率,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提供一个优良的硬件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整个信息管理的面貌,使信息管理从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发展到以网络为中心,并为计算机技术在工业、商业、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通信环境,也从根本上加强并促进了群体工作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技术合作及有效管理等,进而推动了管理、科研及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校园网的意义及目的校园网指校园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网络软件构成的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办公和交流等活动服务的大型集成应用系统,并能接入因特网(Internet)实现与国国际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校园网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基础设施。
校园网的规模、网络性能、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已成为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在一代人中培养“网络文化意识”,是建设“住处高速公路”最重要的思想准备的技术准备,是在“住处时代”仍然可以处于领导地位的重要战略措施。
21世纪的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能否大量涌现主要看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又主要看教师素质的强弱和学校教学环境能否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所以各学校教育的责任相当艰巨,而且各学校也应当责无旁贷的肩负起这项任务。
本世纪是计算机和通讯的时代,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帮助XX学院强化管理辅助教师生动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校园网的建设,其主要意义是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的快速发展,它能使广大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开展科研活动,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回忆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建设校园网时,要达到以下目的:(1)在校园部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为计划、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2)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为学校教师的备课、课件制作、教学演示提供网络环境:(3)通过互联网、录像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各种渠道获得多媒体资料,实现素材收集、电子备课功能。
(4)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与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家庭之间通讯的出入口,提供电子函件、公告牌和教育教学信息查询等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5)及时准备可靠地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完成与因特网的通讯和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
(6)实现课堂多媒体电化教学,具备适用于双向课堂语音教学及语音室功能学习。
总之,校园网的建设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