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繁昌人距今约180万年,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可能向前推进约:()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2、在编演历史短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历史情景是:()A.种植水稻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饲养猪 D普遍使用磨制石器3、能用麻纺织麻布的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元谋人D.北京人4、台湾某旅行社要来大陆追寻华夏族祖先,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去:()A.黄帝陵墓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5、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于()A.约公元前21世纪B.约公元前20世纪C.公元21世纪D.公元20世纪6、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A、商朝建立成定都于殷B、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D、“殷”字吉利7、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产生的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8、春秋时期,各国争霸,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②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9、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首霸的第一功臣是A、姜子牙B、管仲C、孙武D、商鞅10、做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得名的说法之一是这一时期战争众多,争夺激烈。

下列有关战国时期的战争介绍不准确的一项是A、铁兵器出现,青铜兵器也得以改进B、车兵成为主要兵种,骑兵和步兵退居次要C、各国组织起庞大军队,在边境和都城修筑坚固的城防工事D、人们更加注重研究军事,大批军事家涌现11、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其主要标志是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B、各国纷纷进行变法C、诸候国数量大大减少D、江南地区逐渐开发1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后代乃至当代都产生重要影响的行政管理制度是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13、美国历史频道拍摄的历史纪录片《秦始皇》采用纪实性的拍摄形式,再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230年D.公元221年14、下列的历史事件哪一项不是与秦始皇直接相关的是()A.灭六国B.统一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1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

“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16、假如你是秦朝读书人,想给朋友写封信,你最有可能采用下列哪种字体()A.甲骨文B.楷书C.小篆D.大篆17、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

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D.赤壁之战18、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取了“独尊儒术”的建议,这主要表明统治阶级()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B.选拔封建知识分子C.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D.打击思想领域的敌对势力19、下列有关汉武帝开发边疆的做法中,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A.设置“河西四郡”B.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C.把“西南夷”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D.使西藏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20、假设我们能够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去读书,那么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A.天文、算术 B.数学、物理、化学C.儒家经典 D.孙子兵法21、唐朝诗人王维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汉朝时,“阳关”以西的广大地方被称为:()A.甘肃 B.新疆 C.西天 D.西域22、西汉时,新疆天山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是在()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公元97年23、假如你是汉朝的使臣,被派往大秦,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要先后经过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安息()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24、至2008年,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有多少年了()A.1502年 B.1738年 C.1842年 D.1907年25、公元前100年,中国人民难以在中原地区实现的是()A.吃小麦粉做的食物B.穿丝绸衣服、吃葡萄C.骑来自西域的汉血宝马D.在洛阳看到大秦使者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21分)26、写出历史课中所学习到的五个成语及相关历史人物的姓名(10分)27、结合所学秦汉时期的历史知识,编写一份大事年表。

(5条以上)(5分)28、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这种事例比比皆是。

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史实说明“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6分)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0分)29、《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阅读完材料回答问题:①写出诗的作者和诗中“秦皇汉武”的姓名。

(3分)②有人说:他们俩个人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9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建元二年(前139)到元朔三年(前126)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期间历经千辛万苦,前后长达十三年。

在经过河西走廊时,他们被匈奴发现并俘获。

张骞被囚禁十余年后,终于寻机逃出来,依然不忘身上的使命,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

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终于找到了大月氏。

然而此时大月氏早通过战争使大夏臣服,在这一带安居乐业,再也不想去跟匈奴报仇了。

张骞回程中又被匈奴人抓住,所幸他再次逃脱,回到了长安。

材料二: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

这一次,他顺利地到达了乌孙的赤城谷,却正好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但他却利用这次机会,与西域和中亚各国建立起了官方互通使节的关系。

请回答:(1)两则材料介绍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其中与我们学的史实有异议之处,请你指出来。

(2分)(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1分)(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4)张骞出使西域为后来的什么路线的开通奠定了基础?(1分)(5)通过材料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张骞。

(2分)31、阅读材料商鞅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代表奴隶主旧势力的贵族们说:“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陈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

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请回答:(1)你认为商鞅说的是否有道理?(1分)(2)这场辩论体现了商鞅一种什么样的精神?(1分)(3)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

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3分)(4)通过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及取得的成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也感想?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3分)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二、简答题26、尊王攘夷:齐桓公;退避三舍:晋文公等。

(成语及人物各一分,共10分)27、符合大事年表格式,时间与事件对应正确即可。

(写对一点给1分)28、例如商纣王、周幽王、秦始皇等的一些事例,只要符合史事均可(6分)三、综合题29、①毛泽东,秦嬴政,刘彻。

(3分)②同意。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一些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郡县制的推行,建立中央集权,定皇帝的称号,修万里长城,统一文字等。

焚书坑儒则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首次劫难。

汉武帝为后世树立了重视人才的榜样;举兵抗击匈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他实行的封建思想政治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开辟丝绸之路使汉与欧、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达300年。

(9分)30、(1)第一次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与我们讲的不同,我们教材中是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而材料中是公元前139年。

(2分)(2)汉武帝时期(1分)(3)第一次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第二次目的是为了联合乌孙王国,给匈奴以更沉重的打击。

第一次的作用是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及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第二次的作用是加强了内地和西域的联系。

从此西去东来的人员增多。

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4分)(4)丝绸之路。

(1分)(5)有坚强的毅力,不怕困难,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

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的探险家。

(2分)31、(1)有道理。

(1分)(2)体现了商鞅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坚决要求变法的决心和精神。

(1分)(3)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虽死,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3分)(4)商鞅变法受到了守旧的贵族的阻碍,说明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挫折,我们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坚持不懈,勇于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改革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等(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