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夏三虫》浅析鲁迅杂文的形象性

从《夏三虫》浅析鲁迅杂文的形象性

从《夏三虫》浅析鲁迅杂文的形象性
作为鲁迅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其杂文凭借着高度的说服力,严密的论证,一针见血的观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有限的篇幅里,鲁迅成功地将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夏三虫》作为鲁迅《华盖集》之中收录一篇杂文,鲜明地体现出了鲁迅杂文创作后半期的艺术特色,其形象性特征更是成为了此篇文章的重要特点。

相比于同时期的杂文不同,鲁迅杂文更加偏重于逻辑说理,通过形象化手法将原本苦涩的逻辑道理变得盎然有趣,更让不少读者在短小精干的文章之中品位出了杂文的精髓所在。

具体而言,鲁迅杂文的形象性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为语言的形象化,其次为鲜明的形象塑造,在《夏三虫》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语言的形象化
鲁迅杂文的形象性,跟其形象化的语言无法分开。

相比于一般的文章,鲁迅的杂文在更加短小的篇幅之中融入了更多的道理,因此形象化的语言是鲁迅杂文能够顺利传达其内涵含义的关键所在。

通览《夏三虫》不论是字、词、短语、单句、叠句,以至整段文字乃至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

为了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蚤、蚊、蝇的特征,从而表达其所代表的三类人的丑恶嘴脸,鲁迅用形象化的语言,让人们一读便懂,一读便能够清晰地了解其文字背后的嘲讽含义。

这样的例子在《夏三虫》的文章之中,可谓是触目皆是。

如,“跳蚤的来吮血,虽然可恶,而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何等直截爽快。

”“蚊子便不然了,一针叮进皮肤,自然还可以算得有点彻底的,但当未叮之前,要哼哼地发一篇大议论,却使人觉得讨厌。

”这样具有着拟人、比喻等手法在内的形象化语言描写,让人们仿佛看见一个个资产阶级帮闲派和帝国主义分子化身成为了一只只丑陋而又全然不自知的虫子。

也唯有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才能够使得使读者读文字,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景,让人们通过品读跳蚤喝血时的样子,来联想帝国主义分子那毫无掩饰的丑恶行径,以及资产阶级帮闲派的虚伪嘴脸,而这也正是鲁迅杂文的魅力所在。

由于鲁迅的杂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些晦涩难懂的哲理如果直接以语言的形式来呈现则不仅读者了了,同时也无法将这种哲理背后的深意表达清晰。

在《夏三虫》之中,鲁迅所想要表达的“一些丑恶之人,画皮在身,乖张做怪,
若是画皮被褫夺而光,则丑态万千”的道理,倘若是直接以这样直白语言铺展开来,则可以说和者甚少,可能还有不少人不以为然。

二、鲜明的形象塑造
除了采用形象化的语言,为了达到杂文的形象性,更为关键的是在于鲜明的形象塑造。

在《夏三虫》之中,鲁迅采用形象塑造的方法来表达讽刺的感情。

对于鲁迅的杂文而言,形象塑造成为了其情感和说理的宣泄窗口,而正如《夏三虫》一样,鲜明的形象塑造将三种人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且具有着讽刺的意味。

《夏三虫》当中共塑造了“蚤、蚊、蝇”三种形象,虽然鲁迅在文章之中对三种虫子所持的态度有所变化,但是在对于这三种普通常见的虫子进行形象描绘时,以往熟悉的虫子却又有了新的样子,而以往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性被鲁迅重新赋予了新的内涵,让鲜明的虫子形象直指包括帝国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帮闲们、国民党反动派的丑陋本质。

这种入木三分的形象描写,已经跳出了一般的形象塑造,在深厚文史哲功底的帮助之下,鲁迅将跳蚤比作帝国主义分子,利用跳蚤吸血的直截了当,来揭示出那些帝国主义分子毫无掩特、了当直伤害人的恶毒、野蛮和凶狠。

同时鲁迅将蚊子比作资产阶级帮闲派,利用蚊子在咬人前人要大发还议,说论明人血应该它充给饥理由的,为自己的行自为找冕冠皇的借口来揭示喻貌似公正的当权派,政治家以及资产阶级帮闲派的丑恶。

借助于苍蝇爱占便宜而又凭空污蔑清白人的特点,鲁迅将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官绅比喻为苍蝇。

这些反动派们虽然表面上危险甚微,但是却会传播病毒、影响深远。

同时鲁迅也指出了当时的人们在没有感染苍蝇所传染的细菌而觉得苍蝇危害甚小的现状,而对于反动派们缺少应有的警惕之心。

鲁迅杂文的魅力正是在于其入木三分的表达,相比于采用不利于文章内涵阐发的语言和形象,鲁迅的杂文创作规避了一大堆苍白无力的文字表达带来的表述尴尬。

为了追求一语中的,一言即明,常用形象化语言、塑造鲜明形象成为了鲁迅杂文的最好选择。

所以才有了在《夏三虫》之中接连用上几个比喻,形象而又入木三分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将“蚤、蚊、蝇”三种形象与三类人的丑恶嘴脸联系在一起,在虚写虫子,实写人的创作之中,道尽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和人世荒诞,更加让人有了惊醒的意味,也加深了读者的影响,让人每每读起来过目不忘。

《夏三虫》可以算的上鲁迅杂文形象化的典型代表,而品读文章在形象化的语言和鲜明的“蚤、蚊、蝇”形象之中,我们感觉到了鲁迅的良苦用心,也了解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