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检测计算分析题

试验检测计算分析题

六、实例计算题1、某沥青混合料的视密度为cm3,理论密度为cm3,油石比为%,沥青的相对密度为。

求该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及沥青混合料的饱和度。

(7分)解: a .空隙率 %24.548.235.21=⎪⎭⎫⎝⎛-=VV b .沥青体积百分率VA %19.1111)0.5100(35.20.5100=⨯⨯+⨯⨯=VAc .矿料间隙率VMA %43.16%19.11%24.5=+=+=VA VV VMAd .饱和度VFA %11.6843.1619.11===VMA VA VFA 。

2、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水灰比为,在试拌调整时,增加了10%的水泥浆用量。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不能用假定密度法);(2)若已知以实验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每m3需用水泥320kg ,求1m3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的用量; (3)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 混凝土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1kg )。

(8分) 解:(1)计算基准配合比 ∵水泥浆用量增加10% ∴基准配合比应为: ::=1::58.0=CW(2)水泥=320kg (已知) 水=320×=186kg 砂=320×=621kg 石=320×=1254kg (3)水泥=320kg 砂=621(1+5%)=652kg石=1254(1+1%)= 1267kg 水=186-(621×5%+1254×1%)=142kg 400L 混凝土材料用量水=142×=57kg 水泥=128kg 砂=652×=261kg 石=1267×=507kg 七、分析评定题1、若试验室配合比单位用水量为200kg ,水灰比为,粗骨料为碎石,水泥实测强度为,试验室强度恰好达到试配强度值(),若每方混凝土多加10kg 水,混凝土强度降低率为多少 (注:A= B=)。

(8分)解:①由已知条件:每方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200/=333,若每方混凝土多加10kg 水,则单位用水量为210kg 。

②由⎪⎭⎫⎝⎛-=B W C Af f ce cu 0,计算多加水后混凝土的强度值 MPa f cu 74.2152.02103335.4248.00,=⎪⎭⎫⎝⎛-⨯=③强度下降率%9.222.2874.212.28=-=2、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通过降低压实温度和减少压实遍数来提高平整度的作法是否可取,为什么(7分) 解:不可取。

因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路面未达到应有的压实度、应有的结构和强度,通车后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①由于压实不足,通车后行车荷载作用会使路面压实度迅速增加,但因受车辆渠化运行限制及行车的非匀速性,压实度的增加是不均匀的,会产生车辙、推挤等病害。

若下层平整度本身也差,整个平整度会很快变差。

②由于压实不足,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增大,除沥青易老化外,还增大了路面的透水性,假如下层为沥青碎石和开级配沥青混凝土,会因雨水渗透,殃及基层。

③由于压实不足,混合料未达到预期的嵌挤结构和强度,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将过早出现松散、剥落、坑槽等病害,尤其通车后气温较低时,更易产生病害。

六、实例计算题(共15分)1、若计算配合比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水=195kg ,水泥=390kg 、砂=588kg 、石子=1176kg/m3,经试拌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

a)按每方混凝土减少5kg 水,计算调整后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b)若实测密度为2425kg/m3,计算密度调整后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c)若现场每盘混凝土用两袋水泥,请计算每盘混凝土材料用量。

d)若现场砂的含水量为4%,石子含水量为%,计算每盘混凝土材料用量。

(8分)1、a)水灰比=195/390= %331176588588=+=p S 3/23491176588390195m kg =+++=ρ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水=190kg 水泥=190/=380kg 砂=2349-(380+190)×=587kg 石=2349-=1192kgb)k=032354.123492425= 水=190K=196kg 水泥=380k=392kg 砂=587k=660kg 石=1192k=1231kgc)配合比例:1::: d)考虑砂石含水量后每盘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泥=100kg 砂=155(1+4%)=161kg 石=314(1+%)=319kg 水=50-(155×4%+×%)=39kg2、某砂样经筛析试验,结果列于下表,请计算细度模数,并画级配曲线:(7分)53.2710075)9579582612(=-⨯-++++=f M 级配曲线略七、分析评定题(15分)1、已知油石比为5%,混合料表观密度为cm 3,沥青密度为cm 3,水的密度取1g/cm 3,则沥青体积百分率%94.101028.125.25)(=⨯⨯=VA ,此计算结果对吗若不对请表示出正确结果。

答、计算有误:一是未把油石比换算为沥青含量,二是未把沥青密度换算为相对密度,正确计算为:%46.101996.0028.1)5100(25.25100=⨯⨯⨯+⨯⨯=VA2、施工中常发现混凝土浇筑体顶面产生横向裂纹(多发生在高温干旱季节),拆模后侧表面有砂粒或石子露头等缺陷,除去浇捣原因,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9分) 答、可以从两方面说明:一是配合比设计本身不尽合理,包括骨料级配配差,配合比例不佳,如砂率过小,水灰比过大,导致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差,甚至有离析现象,经浇捣后石子下移,砂浆上浮,遇到蒸发量大时,水份损失过多过快,因砂浆收缩表面出现裂纹。

侧面则因混凝土保水性差,水泥浆从模板缝隙外流,洗刷了包裹砂粒或石子的水泥浆使砂粒与石子露头,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模板接缝处及其附近,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变差。

另一种情况是施工中未严格执行配合比例,材料未按配合比例严格计量,尤其是用水量控制不好时,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严重时出现离析、同样会引发上述缺陷。

六、实例计算题(15分)1、某工地用水泥混凝土经试拌调整后,得配合比1::,W/C=。

砂、石的表观密度分别为cm3、cm3,未使用任何外加剂。

试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 混凝土所需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1kg )。

(7分) 答、(1)设水泥用量为x 10001070.2365.25.11.35.0=++++xx x x =990 x=396 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 水泥=396kg 水=198kg 砂=594kg 石=1188kg (2)施工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水泥=396kg 砂=594(1+)=624kg 石=1188(1+)=1200kg 水=198-594××=(3)400L 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 水泥=396×=砂=624×=250kg 石=1200×=480kg2、规范规定,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数据处理时,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 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今有一人进行马歇尔试验,一组4个试件,测得的稳定度、、、,请你详细计算该组马歇尔试件的最后平均稳定度(试验数目为4时,其k 值取)。

(8分)答、(1)测值由小到大排序: ,(2)计算特征值:KN x 075.10= S=(3)计算统计值:698.0685.22.8075.10)1()1(=-=-=sx x g462.1685.2075.1014)4()4(=-=-=sx x g(4)判别)0(4g g > KN x 0.14)4(=∴为异常值。

(5)平均稳定度为KN 6.8736.95.82.8=++1、上表是A-100乙和A-60乙沥青技术标准及—沥青试验结果,试验者确定该沥青标号为A-60乙。

其理由是延度,软化点,针入度比都超出了A-100乙的规定。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6分)答、不对,因为中轻交通量道路沥青的标号是按针入度大小划分的,副号是按延度大小划分的。

该沥青按针入度为A-100,按延度应为A-100乙,但延度未达到标准规定值,只能说延度不合格,不能因此而改变它的标号,软化点和针入度比也超出了A-100乙规定的范围。

但都不能因此而改其标号。

2、沥青路面施工压实度检测中,标准密度采用每天的马歇尔试件实测密度值,这种作法是否合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解决措施。

(9分)2、是否合理有两面性,合理是因为这种作法较好地解决了压实超密或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不合理是因为同样材料,同样配合比例,同样施工机械和抽检方法,而且配合比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试验论证,怎么会出现标准密度有那么大差异呢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粗细骨料规格和品种变化所致,包括材料本身的变异性(客观)及对原材料料源和规格控制不严(主客),当然不排除追求产量,拌料时对配合比控制不严,以及抽检失真。

措施是首先从料源上着手,确保骨料品种、规格基本不变,其次是采用间歇式拌和楼,严格采用自动计量程序,严格抽检方式方法,确保各环节矿料配合比例不变。

六、实例计算题(15 分)1、某混凝土计算配合比经调整后各材料的用量为: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砂,碎石,又测得拌和物密度为L ,试求:1)每m3混凝土的各材料用量;2)当施工现场砂子含水率为%,石子含水率为1%时,求施工配合比;3)如果把实验室配合比直接用于施工现场,则现场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将如何变化对混凝土的强度将产生什么影响。

(9分)答、(1)按所给材料用量计算配合比例:::=1:::; 设水泥用量为x :x+++=2380 x=≈298; 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水= 水泥=298kg;砂=656kg 石=1252kg(2)水泥=298kg 砂=656(1+)=679kg ;石子=1252(1+)=1265kg W=××=施工配合比:298:679:1265:=1:::(3)每方混凝土多加水为 656×+1252×=72.029848.358.178=+=C W 每方混凝土少加砂为:656×= 石为:1252×=配合比例为:1:: W/C=。

∴若施工中仍按试验室配比拌料,混凝土强度将达不到设计要求。

2、某Ⅰ型沥青混合料矿料配合比比例为:碎石60%,砂子30%,矿粉10%,碎石及砂子的表观相对密度分答、表观相对密度s ρ424.270512001200=-=s ρ2)理论最大相对密度t ρ:49.215.475.21060.23070.2605.4100=++++=t ρ 3)空隙率:%81.2494.2424.21=⎪⎭⎫ ⎝⎛-=VV4)沥青体积百分率:%438.1011)5.4.100(424.25.4100=⨯⨯⨯⨯=VA5)矿料间隙率:%25.13%81.2%438.10=+=+=VV VA VMA 6)饱和度:%78.7825.13438.10==VFA七、分析评定题1、规范规定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以~s 的加载速度加载,某人在试验中按13500N/S 的速度加载,理由是N mm MPa 135********.02=⨯(22500mm2为试件断面积),这种计算对吗(5分)答、计算法不对,应用抗折强度公式反算,即)(45001504506.03N P P==所以加载速度应为4500N/S2、某试验室拟设计一I 型沥青混凝土,在用马歇尔法确定沥青用量时,结果在整个沥青用量范围内,混合料最小空隙率为5%,确定不出共同沥青用量范围,问题出在那里,如何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