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晶闸管单相交流调压及调功电路课程设计

晶闸管单相交流调压及调功电路课程设计

目录绪论 (1)1 调压调功原理简介 (2)2 交流调压电路波形及相控特性分析 (3)2.1 带电阻性负载 (3)2.1.1 原理 (3)2.1.2 计算与分析 (3)2.2 带阻感性负载 (4)2.2.1 原理分析 (4)2.2.2 计算与分析 (4)2.2.3 α<φ的情况 (6)3 方案设计 (7)3.1 主电路的设计 (7)3.1.1 主电路图 (7)3.1.2 参数计算 (7)3.1.3 调功电路的设计 (8)3.2 触发电路的设计 (9)3.2.1 芯片介绍 (9)3.2.2 触发电路图 (10)3.3 保护电路的设计 (11)3.3.1 原理 (11)3.3.2 计算 (12)3.3.3 保护电路图 (13)4 电阻炉负载过零控制特性分析 (14)5 MATLAB仿真 (15)6个人小结 (17)参考文献 (18)绪论交流-交流变流电路,即把一种形式的交流变成另一种形式交流的电路。

在进行交流-交流变流时,可以改变相关的电压(电流)、频率和相数等。

交流-交流变流电路可以分为直接方式(无中间直流环节方式)和间接方式(有中间直流环节方式)两种。

而间接方式可以看做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和直流-交流变换电路的组合,故交-交变流主要指直接方式。

其中,只改变电压、电流或对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而不改变频率的电路称为交流电力控制电路,改变频率的电路称为变频电路。

采用相位控制的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即交流调压电路;采用通断控制的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即交流调功电路和交流无触点开关。

交流调压电路广泛用于灯光控制(如调光台灯和舞台灯光控制)及异步电动机的软启动也用于异步电动机调速。

在电力系统中,这种电路还常用于对无功功率的连续调节。

此外,在高电压小电流或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源中,也常采用交流调压电路调节变压器一次电压。

在这些电源中如果采用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高电压小电流可控直流电源就需要很多晶闸管串联,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源需要很多晶闸管并联,十分不合理。

采用交流调压电路在变压器一次侧调压,其电压、电流值都比较适中,在变压器二次侧只要用二极管整流就可以了。

这样的电路体积小、成本低、易于设计制造。

其分为单相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前者是后者基础,这里只讨论单相问题。

交流调功电路常用于电炉的温度控制,其直接调节对象是电路的平均输出功率。

像电炉温度这样的控制对象,其时间常数往往很大,没有必要对交流电源的每个周期进行频繁的控制,只要以周波数为单位进行控制就足够了。

通常控制晶闸管导通的时刻都是在电源电压过零的时刻,这样,在交流电源接通期间,负载电压电源都是正弦波,不对电网电压电流造成通常意义的谐波污染。

1 调压调功原理简介把两个晶闸管反并联后串联在交流电路中,通过对晶闸管的控制就可以控制交流输出。

这种电路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称为交流电力控制电路。

在每半个周波内通过对晶闸管开通相位的控制可以方便地调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这种电路称为交流调压电路。

交流调功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的电路形式完全相同,只是控制方式不同。

交流调功电路不是在每个交流电源周期都通过触发延迟角α对输出电压波形进行控制,而是将负载与交流电源接通几个整周波,再断开几个整周波,通过改变接通周波数与断开周波数的比值来调节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

R图4-1u 2 交流调压电路波形及相控特性分析2.1 带电阻性负载2.1.1 原理图1为电阻负载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图及其波形。

图中的晶闸管VT1和VT2也可以用一个双向晶闸管代替。

在交流电源u1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分别对VT1和VT2的开通角α进行控制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

正负半周α起始时刻(α=0)均为电压过零时刻,稳态时,正负半周的α相等。

可以看出,负载电压波形是电源电压波形的一部分,负载电流(也即电源电流)和负载电压的波形相同,因此通过触发延迟角α的变化就可实现输出电压的控制。

图1 电阻负载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及其波形2.1.2 计算与分析负载电压有效值:o U =故移相范围为0≤α≤π。

α=0时,输出电压为最大, U0=U1。

随着α的增大,U0降低,当α=π时,U0=0。

负载电流有效值:oo U I R=晶闸管电流有效值:图4-2T I =功率因数:000101U I U P S U I U λ====α=0时, 功率因数λ=1, α增大,输入电流滞后于电压且畸变,λ降低。

2.2 带阻感性负载2.2.1 原理分析图2为带阻感负载的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图及其波形。

设负载的阻抗角为φ=arctan(wL / R)。

如果用导线把晶闸管完全短接,稳态时负载电流应是正弦波,其相位滞后于电源电压u1的角度为φ。

在用晶闸管控制时,由于只能通过出发延迟角α推迟晶闸管的导通,所以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应在电流过零点之后,使负载电流更为滞后,而无法使其超前。

为了方便,把α=0的时刻仍定义在电源电压过零的时刻,显然,阻感负载下稳态时α的移相范围为φ ≤ α ≤π。

但α<φ时,电路并非不能工作,后面第三小节会分析此种情况。

图2 阻感负载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及其波形2.2.2 计算与分析当在ωt=α时刻开通晶闸管VT1,负载电流应满足如下微分方程式和初始条件:1sin |0oo o t di LRi tdti ωαω=+==ϕθϕαθθπωϕαϕωπθααϕωαcos )2cos(sin 2)d()sin()sin(22112tg 1VT ++-=⎪⎭⎪⎬⎫⎪⎩⎪⎨⎧⎥⎥⎦⎤⎢⎢⎣⎡---=⎰+-ZU t e t ZU I t 解方程得:tan 1[sin()sin()]to i t e Zαωϕωϕαϕ-=--- t αωαθ≤≤+式中,Z =θ为晶闸管导通角。

利用边界条件:t ωαθ=+时0o i =,可求得:tan sin()sin()eθϕαθϕαϕ-+-=-以φ为参变量,利用上式可以把α和θ的关系用图的一簇曲线来表示,如图3所示。

VT2导通时,上述关系完同,只是io 极性相反,相位差180°负载电压有效值:o U U ==晶闸管电流有效值为:图3 以α为参变量的θ和α关系曲线负载电流有效值:设晶闸管电流VT I 的标么值为:201006014018020100图4-360θ /(°)180140α /(°)ϕ = 90°75°60°45°30°15°0°To 2I I =VTN VTI I =则可绘出VTN I 和α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φ为参变量时VTN I 和α的关系曲线2.2.3 α<φ的情况如前图3所示,α越小,θ越大;α继续减小到α<φ时,触发VT1,则VT1的导通时间将超过π。

因为VT1提前导通,L 被过充电,放电时间延长, VT1的导通角超过π。

触发VT2时, i0尚未过零, VT1仍导通, VT2不通;i0过零后, VT2开通, VT2导通角小于π,过渡过程和带R-L 负载的单相交流电路在ωt = (α<φ)时合闸的过渡过程相同,i0由两个分量组成:正弦稳态分量、指数衰减分量。

衰减过程中, VT1导通时间渐短, VT2的导通时间渐长,其稳态的工作情况和α=φ时完全相同。

α<φ时工作波形如图5所示。

图5 α<φ时阻感负载交流调压电路工作波形πωtωtωt ωt图4-5αα+παθO O O O1i G1i G2oϕi T1i3 方案设计3.1 主电路的设计3.1.1 主电路图电路为工频50HZ,220V 交流电输入,负载为R =0.5Ω,L =2mH 的阻感负载。

故主电路图如下图:图6 主电路图3.1.2 参数计算22()0.8Z R L ω=+=此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负载阻抗角为:2500.002arctan()arctan()51.470.5L R ωπϕ⨯⨯===由图4知,ϕ一定时,α越小,VTN I 越大,即VT I 越大。

当ϕα≤时,VTN I 不变,为最大值0.5。

故可求出晶闸管电流有效值VT I 的最大值:12194.4VT VTN U I I A Z=⨯=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1.5~2)(1.5~2)194.4185.7~247.71.57 1.57VT N I I A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1220311.1V ==所以考虑安全裕量,晶闸管的额定电压为:N U (2~3)311.1622.16~933.24V =⨯=因此,依据以上参数选择晶闸管,比如,可以选用额定电压为800V ,额定电流为200A 的晶闸管。

3.1.3 调功电路的设计以上的设计都是以交流调压为基础。

交流调功电路与调压完全相同,只是本次设计条件中调功电路带电阻性负载R=4Ω。

故电路中应将阻感性负载改为电阻性负载。

参数计算时,调功电路是以周期为单位控制的。

故在晶闸管导通的周期内α=0。

又有Z=4Ω,ϕ=0,此时VTN I 仍为0.5,故:138.9VT VTN I I A Z=⨯= 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1.5~2)(1.5~2)38.937.2~49.61.57 1.57VT N I I A ⨯⨯===而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同调压电路相同,所以考虑安全裕量,晶闸管的额定电压为:N U (2~3)311.1622.16~933.24V =⨯=因此,依据以上参数选择晶闸管,比如,可以选用额定电压为800V ,额定电流为40A 的晶闸管。

3.2 触发电路的设计3.2.1 芯片介绍触发单元以前都是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它的控制精度查,可靠性低,不便于维修,因此,触发电路集成化非常必要。

可控硅移相触发器KJ004,与分立元件组成的触发电路相比,具有移相线性好、移相范围宽、温漂小、可靠性高、相位不均衡度小等优点。

KJ004芯片其内部原理图如下:图7 KJ004内部原理图该电路由同步检测电路、锯齿波形成电路、偏移电压、移电压综合比较放大电路和功相率放大电路四部分组成。

KJ004封装形式:该电路采用双列直插C—16白瓷和黑瓷两种外壳封装,外型尺寸按电子工业部部颁标准。

《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型尺寸》SJ1100—76KJ004的管脚功能如表1所示。

图8 KJ004封装引脚图表1 KJ004的各管脚功能功能输出空锯齿波形成-Vee(1kΩ)空地同步输入综合比较空微分阻容封锁调制输出+Vcc引线脚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2.2 触发电路图由于交流调压调功电路中只用到两个晶闸管,而KJ004有两个输出口,故用一片KJ004即可。

由KJ004的典型连接图画得此次触发电路如下图。

图9 触发单元接线图其中,同步串联电阻R4的选择按下式计算:430()1000100010000~15000 2~32~3R=⨯Ω=⨯Ω=Ω同步电压这里R4选用15K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