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自《辛丑条约》列强以清政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加紧了对中国经济、政治、思想上的侵略。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许多仁人志士从黑暗中不断地探索中国前进的道路。
1911年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领导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轰轰烈烈的革命,席卷里全国,可在人们就要看到希望的时候,这真狂潮熄灭了了。
中国再一次陷入了无限的黑暗。
多少的有志之士梦想葬送于这条道路之上,其失败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从某种角度上看,或许行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
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当时中国好比是内忧外患,病入膏肓之人。
外部个大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地想要瓜分中国。
而中国内部封建官僚势力也十分也得不到改善。
更令人担忧的是,着内外的两股势力相互勾结,双方都近乎猖狂的想要毁灭革命的成果。
革命爆发后列强虽相继宣称“中立”,但却各怀鬼胎,但无论是那个列强都想从中国获得利益的想法确实一样的。
最后他们按照英国的主张进行,即从中国内部找寻代理人,窃取革命战果,埋葬革命。
拥有军事实力的袁世凯就成为这一角色的唯一人选。
袁世凯十足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他披着共和的外衣,骗过了许多革命党人士。
国外列强见不得中国好,就支持袁世凯破坏共和。
有了列强撑腰的袁世凯如虎添翼,对革命党人威逼利诱,软硬皆施。
最后如愿的窃取了革命成果。
他一步步的计划着想要建立他的专制王国,首先他不断地排挤出像孙中山这样的革命元老,甚至刺杀了宋教仁。
接着他下令解散国民党,遣散议会。
人民也无法得到《临时约法》中的各种自由权利。
共和体制名存实亡。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谈共和是如何的艰难,封建势力不会答应你,列强更不会答应你。
于是这两股势力就成了扼杀辛亥革命的主要元凶。
此外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本身软弱性与妥协性是导致辛亥革民失败的主观原因。
第一、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没有看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皇帝,而是整个封建体制。
革命党人的疏忽给了封建官僚、地主阶级摧毁革命成果的机会。
对于另一个敌人——帝国主义——资产阶级革民党人则是不敢与其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
他们只关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革命党人没有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甚至惧怕群众的革命斗争。
对农民的自发斗争,不仅不积极支持,反而多方限制,甚至镇压。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于严重脱离农民群众,得不到民主革命主力军的支持,因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可以想象,中国群众几亿人口,如果这股能够发挥起来那么改革的力量就不可同日而语
了。
有了这么强大的后盾袁世凯也不可能轻易的窃取革命成果吧。
革命力量太过单薄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致命伤。
第三、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同盟会,从成立时起,思想上就缺乏统一信仰,组织上也不够巩固。
这样的政党,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孙中山是同门会的主席,可还有不少元老级人物是与他不合的。
根据同盟会与国民党元老冯自由回忆,“逸仙(孙先生字)在会上行主席身份,而会下却对内田等行帮会之礼节,跪接跪送,修武(董)、家彦(邓)、锡麟(徐)等颇鄙之。
”其实不光如此,就连后来在教科书里与孙先生合作的亲密无间,俨然孙中山先生接班人的宋教仁,其实在真实历史中对孙中山先生也颇有矛盾。
各领导人物各有想法意见难以统一,俨然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体。
这样的组织必然是涣散的,没有战斗力量的。
第四、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缺乏兵力和财力,结果只坚持了两个月。
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对抗军阀,结果因军阀间相互勾结,也行不通。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没有自己强大武装力量,资产阶级革命党是挺不起腰板的。
辛亥革命虽失败了,但却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它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带来了新思潮,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在某种意义上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辛亥革命像一阵狂风,风风火火地吹过中华大地,它虽没彻底吹开覆盖在中国上空深深地阴霾,但也留给了我们一丝光明和些许反思。
让后人踏着前人的肩膀继续探索中国革命之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