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声波测井
以可以利用声波时差曲线
来划分膏盐剖面。
3、确定地层孔隙度 1)威利平均时间公式 地层声速和地层孔隙度有 关,大量数据表明,在固结、 压实的纯地层,地层孔隙度和 声波时差存在线性关系,即 Wyllie威利平均时间公式:
砂岩体积模型示意图
3、确定地层孔隙度 1)威利平均时间公式
3、确定地层孔隙度
1)威利平均时间公式
地层厚度的大小是相对于声速测井仪的间距来说的,厚度大于间距的称为厚 层,小于间距的称为薄层。声速测井的输出(时差)代表0.5m厚地层的平均时差。
1)厚层
在地层中部时差曲线出现平直段, 该段时差值为地层时差值。当地层岩 性或孔隙性不均匀时,曲线稍有波动, 取地层中部时差曲线的平均值作为地 层的时差值。时差曲线的半幅点处对 应于地层的上、下界面。
声波时差曲线读值方法
●均匀层中:由上下岩层界面内缩
0.3m,取平均值(图a)
●层内非均质性或划分有效厚度:
将层分两段取值,含泥质夹层由 上下界面内缩 0.3m ,扣除夹层后 取面积平均值(图d)
●非均匀层中读值:采用由上下岩层
界面内缩0.3m取面积平均法(图bc)
3.2.4 声速测井的影响因素
1、地层厚度
能源学院
3.2.4 声速测井的影响因素
4、探测范围
一般是指井壁滑行波的影响范围,它和声波的波长λ有关:
在频率为20kHz、岩层中声波速度为1500~7600m/s时, 波长为8~38cm。根据实验,声波测井的探测范围大约等于 三倍波长。在上述条件下,探测深度大约为25~115cm。
3.2.5 声波速度测井资料的应用
③泥质砂岩 由于泥质声波时差较大,按上式计算的孔隙度偏大,必须进行泥质校正, 由下式来进行地层孔隙度:
或者通过自然电位幅度减小系数α来对泥质影响加以校正:
3、确定地层孔隙度 2)威利平均时间公式的应用
3、确定地层孔隙度 3)声波地层因素公式
由法国道达尔(ToTAL)石油公 司的测井分析家提出:
式中:x—岩性指数,砂岩取1.60,石灰岩取1.76,白云岩取2。经试用, 此式的应用效果比Wyllie公式精确,使用范围广,对砂岩、石灰岩、白云岩 都适用,但在地层含泥质和含气时,要引入适当的校正,公式如下:
薄互层的声波时 差测井曲线
小结:间距大于地层厚度时,时差曲线分辨地层的能力变差,甚至无法分 层和正确读取时差值,因此间距尺寸必须小于目的层中最薄地层的厚度。 间距越小,分辨地层的能力越强,但测量的精度也就越差。应该合理选择 间距,目前我国现场采用0.5m的间距。
3.2.4 声速测井的影响因素
2、“周波跳跃”现象
地球物理测井原理及应用
三、声波测井
主讲:谢润成(副教授) 邓虎成(副教授) 陈文玲(讲师) 学时:40(理论)+8(实习)
能源学院
成
理 都
工 大 学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声波测井的物理基础������
声速测井������ 长源距声波全波列测井 ������
3.2.2 井径变化对声速曲线的影响
此外,还存在深度误差: 仪器记录点与实际传播路径中点不在同一深度上。 该深度误差无法校正。
O—为仪器记录点R1、R2的中点 O’—实际深度点,为声传播路径的中点 a—接收器与井壁之间的距离(井径) θp—纵波入射角 H—测井深度 对于上发下收,实际深度应为
H h H a tan p
3.2.4 声速测井的影响因素
2、“周波跳跃”现象
下列情况可以引起周期跳跃: (1)裂隙地层或破碎带; (2)含气的未胶结的纯砂层(含油水的纯砂层或含泥质的砂层,一般不引 起周期跳跃); (3)井壁垮塌(井径扩大很严重的地层),以及泥浆中溶有气体时; (4)声速非常高的岩层:由于岩层的波阻抗和泥浆差别非常大,声波从泥
浆进入地层或由地层折射回泥浆时,能量传递是很小的。
3、源距和间距
首先要考虑使首波先于直达波到达接收器,选择1m的源距就足够了。
间距的大小影响分层能力。
声速测井记录的地层速度与真实速度有某些差别,井壁附近存在声速较低 的过渡带。由于过渡带声速低于地层速度,为了得到从没有遭到破坏的由地
层返回的折射波,要有足够大的源距。过渡带大约在15~125cm范围。
纯岩石声波时差与其 孔隙度的线性关系
能源学院
3、确定地层孔隙度 2)威利平均时间公式的应用
使用条件:孔隙均匀分布、压实的纯地层,因此由该公式求出的声波孔 隙度 ,对于不同的地层情况要分别处理。 ①固结压实的纯地层,分两种情况 A、粒间孔隙的石灰岩及较致密的砂岩(孔隙度为18~25%)可直接利用 平均时间公式计算出孔隙度,不必进行任何校正。 B、孔隙度为25~35%的砂岩,其声波孔隙度需要引入流体校正系数。气 层:流体校正系数0.7;油层:流体校正系数0.8~0.9。
3.1 声波测井的物理基础
3.1.1 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特性
1、纵波和横波
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声波传播的距离, 与介质的弹性和密度有关。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纵波速度、横波 速度的表达式为:
纵波和横波同时在岩石中传播时,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 横波。由于研究最先到达接收器的波比较方便,声波速度测 井主要是研究纵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
3、确定地层孔隙度
2)威利平均时间公式的应用
②固结而压实不够的砂岩 对于此类地层,要引入压实校正。压实
校正的大小用压实校正系数Cp表示,Cp与
地层埋藏深度、年代及地区有关。压实校正 后的孔隙度为:
3、确定地层孔隙度 2)威利平均时间公式的应用
②固结而压实不够的砂岩 B、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与地层岩石压实与否无关。 可把声波孔隙度与中子或密度孔隙度对比来确定Cp: C、把解释地层岩石附近泥岩的时差与已知压实好的泥岩时差进行对比:
2)薄层
目的层时差受相邻地层时差影响较 大。若相邻地层时差高于目的层的时差,则目的层时差增加;反之,目的层时差
减小。厚度越薄,围岩影响越大,时差与地层实际时差值差异越大,半幅点间的
距离越大于目的层真实厚度。不能应用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
3)薄互层
能出现反向。
3.2.4 声速测井的影响因素
间距大于互层的地层厚度时,测井值不能反映地层的真实速度,甚至还可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幅度及频率的变化等声学 特性也不相同。声波测井就是利用岩石的这些声学性质来研究钻 井的地质剖面、判断固井质量的一种测井方法。声波测井目前有 以下几种方法:声波速度测井、声波幅度测井、声波变密度测井、 噪声测井、超声波电视测井及声波成像测井等。所有这些方法都 是以研究岩石介质的声学性质为基础来识别岩层。
2、井眼 补偿原理
3.2.3 井眼补偿声速测井(BHC)
1)时差
的确定
能源学院
2、井眼补偿原理 2)井眼补偿原理
由右图可看到,双发双 收声速测井仪的T1发射得到 的△t1和T2发射得到的△t2曲 线,在井径变化处的变化方 向相反,所以,取二者的平 均值得到的曲线恰好补偿掉 了井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 响,同时也补偿了仪器倾斜 对时差造成的影响。
对于下发上收,实际深度应为
记录点深度误差图
H h H a tan p
3.2.3 井眼补偿声速测井(BHC)
1、声系结构
该仪器的井下声系包括两个发射
器和两个接收器。它们的排列方式如
右图。其中,两个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间距L)为0.5m,T1、R1和T2、R构示意图
1、判断气层
气和油水的声速及声衰减差别很大。因此,在高孔隙度和泥浆侵入不深 的条件下,声波测井可以较好的确定含气疏松砂岩。气层在声波时差曲线上 显示的特点:
1)产生周波跳跃
常见于特别疏松的砂岩气层中。这是由于含气疏松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 度,且孔隙内含声吸收强的天然气,致使声波能量衰减大,产生周波跳跃。
2)孔隙度:岩性相同孔隙流体不变的岩石,孔隙度越大,岩石的声速越小。 3)岩层的地质年代:老地层比新地层具有较高的声速。 4)岩层埋藏的深度:在岩性和地质时代相同下,声速随埋藏深度加深而增大。
3.1.2 声波在介质界面上的传播特性
声波通过波阻抗不同的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并遵循斯奈尔(Snell)反射及折射定律,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在 同一平面内沿不同方向传播。
发射声脉冲后立刻记录滑行纵
波先后到达两个探测器的时间t1和 t2,再按下式记录△t,由地面仪
器将两个接收先后产生的电信号
的时间差△t转换成与其成比例的 电位差进行记录,仪器在井中移 动,就得到一条随深度变化的反 映地层声波传播速度的声波时差 曲线。仪器的深度记录点即是两 个接收探头的中点。
3.2.2 井径变化对声速曲线的影响
3、确定地层孔隙度
4) 计算缝洞孔隙度 声速测井测量沿传播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的纵 波首波的速度,一般认为声波时差不受洞穴和高角 度裂缝的影响,只受骨架和粒间孔隙影响,声波孔
时差则介于砂岩和泥岩之间,
砾岩时差较低。
3.2.5 声波速度测井资料的应用
2)碳酸盐岩剖面 在碳酸盐岩剖面中,
致密石灰岩和白云岩的
时差最低,若含泥质, 时差稍有增高;当有孔 隙或裂缝时,时差明显 增大,甚至还可能出现
周波跳跃现象。
3.2.5 声波速度测井资料的应用
3)膏盐剖面
在膏岩剖面中,无水 石膏和岩盐的声波时差有 明显的差异,并且在岩盐 层部分因井径扩大,时差 曲线有明显的假异常,所
多次反射波的处理:为 了消除经泥浆传来的直达波 以及反射波的干扰,则需适
声波测井仪器声系 部分的外形
当增加源距便可首先接收到
滑行波。一般采用1m的源 距可以实现这一要求。 井下仪器的偏心:造成 时差增大,使用扶正器使井 下仪器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