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巧找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设计本课我选择了这一课的重难点,就是在两种特殊情况下以及一般的情况下怎样能又快又准地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阶段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所给的数据不会太大,所以用两数相乘法、找大数法以及大数翻倍法这三种简单的方法足以应对。
学习目标:
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首先,给出两种特殊情况下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
1、找大数法: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
最小公倍数,例如:3和1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数15。
2、两数相乘法: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 时,也就是当两个数互质
时,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4和7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7=28。
第二,找一般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给学生一个悬念:“我能一下找到9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36,想知道我是怎么找到的吗?”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介绍第3种方法。
3、大数翻倍法:如果两数不是互质,也没有倍数关系时,可以把较
大数依次扩大2倍、3倍、……看扩大到哪个数时最先成为较小数的倍数时,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就是把30扩大2倍得60,60不是18的倍数;再把30扩大3倍得90,90是18的倍数,那么90就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这3种方法简单易学,相信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很快学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