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

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

(指读,齐读,读好题目)4、播放升旗的录象。

(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位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2、再读课文:学习第一段(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A:理解“遥远”。

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

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B:理解“壮观”。

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观”的含义。

指导朗读。

C:品读第三句,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3)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学习第二段(1)老师朗读第一句,找出与第一段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2)朗读第二句,完成下列填空。

()的新疆()的天山()的雪莲(3)全班齐声朗读第三句。

3、有感情的朗读。

(男女生赛读)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

具体做法是: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

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

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

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

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

在课后我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2.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之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想、告、诉、路”等12个生字,会写“会、走、北”三个字。

2.初步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去看看,一个是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看看,那里都有什么让两位小朋友如此的向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

齐读课题(认识“想”)(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课前是否圈画生字并标出自然段落,同桌互检。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一)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二)出示图片:进行欣赏.师结合图片范读课文。

(三)生自由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四)出示带拼音的词语1.指名拼读领读2.齐读3.出示词语卡片(男女赛读)(五)出示文中短语1.指名读2.师生读(师读弯弯的,生说小路)③让生说说这样的短语(知识拓展) (六)出示:“路”1.认识足字旁2.结合图片了解什么是弯弯的小路。

3.说说弯的反义词是什么?(七)出示会认带拼音的字1.指名读2.开火车读(八)出示生字卡片,生抢答读三、指导书写(一)出示会写的字,生认读(二)同桌合作: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互相提醒书写注意什么?(三)生汇报:说结构,偏旁、书写注意什么(四)师范写,生书控(五)展示学生书写情况,指出不足。

(六)生字扩词扩句。

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一)出示词语1.指名读2.齐读3.男女赛读(二)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京”“门”“广”二、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一)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理解“遥远”“壮观”等词语,读好长句子。

1、指生读第1自然段二、三句,让生思考怎样度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2、对比读句子1:我多想去看看!句子2:我想去看看。

3、男女赛读4、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师生交流。

(一)这段话是谁与谁的对话?(生回答)(二)“我”想去哪?(新疆)(三)为什么想去?5、通过理解让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①指生读。

②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生分段读课文,及时点评,读好课文,理解我是如何的向往。

三、说话训练1、出示图片:让生介绍一下北京都有什么?2、出示句子:北京,我想对你说: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四、作业按课文模式仿写一段话板书:2.我想去看看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新疆天山雪山洁白的雪莲我多想去看看!3.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之三学情分析:本文教学把识字、学词与看图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山河的美好与不同之处。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祖国山河风景的不同之处,在生活中找到语文、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爱的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景生活,融入山河锦绣中,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善于表现。

教学目标:1.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2.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路、广等生字及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本。

2.能够发现祖国山河的美与不同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激发在生活中积累运用词语的欲望。

教学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一、衔接旧知,导入新课1.小男孩想去北京的原因是想去看看壮观的升旗仪式,其实呀,在我们的国家,有许多的文化古城,像北京、西安、南京等等,还有许多奇山秀水、异域风情。

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看看另一个小男孩想去哪里看看。

2.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城市?说一说。

二、学习第2自然段1.课件出示新疆风貌图、天山图、雪莲图等。

请同学们说一说图片上的景物都是哪里的。

训练孩子们说话表达的能力,能够看着图片说出图片上的景物。

(同学们举手回答)(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疆的地域特色、风俗文化。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你喜欢新疆吗?你喜欢新疆的什么?是否想亲身去体验一下?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新疆的句子。

(1)教师提问:文段中提到了新疆的哪些事物?学会用原文内容来回答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天山、雪莲。

)(2)新疆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同学们都想去看一看,文中的小朋友也想去看一看。

指名学生说出文中小朋友说的内容。

(课件出示文段最后一句话)3.男女生配合读文段最后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迫切想去看看祖国边疆的愿望,体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 )的天山上盛开着( )的雪莲。

5.第2自然段中的小朋友是想从到去,看天山上的。

三、复习字词,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

2.学生自由书写,教师相机指正。

3.玩“找朋友”游戏,组词识记生字。

4.指导读背“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并学习填写叠词。

9.照样子,写一写。

例:(弯弯的)小路()公路()苹果()雪花四、总结,拓展1.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两个小朋友分别想去祖国的北京、天山看一看的愿望,知道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2.同学们,你们想去祖国的哪里看一看呢?举手回答。

我最想去______看一看,看看那里的________和________。

和爸爸妈妈计划一次旅行,去感受祖国的美吧!3.练习用“我多想……”为开头,写一写自己的愿望。

4.照样子,写一写。

我多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我多想____________。

我多想_____________。

4.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之一《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分别借两个孩子之口讲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1、自主阅读,注重感悟。

一年级的小学生感性意识比较强,教学中,我尽量避免抽象的说教讲解,利用鲜活的画面引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去感悟人物情感。

“壮观”一词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天安门广场真实的升旗仪式,晨曦中,广场上人山人海,雄壮的音乐声中,众人齐唱国歌,庄严的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也跟着唱起了国歌。

此时,孩子们置身其中,直接有效地感受到了了“壮观”的含义。

借着这份真情,我引导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场面读出来。

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

2、拓展课程资源、构建美妙课堂。

对于北京,学生基本去过,并不陌生。

而新疆大多数孩子没有去过,没什么印象。

我在课前充分备课,自己认真学习了新疆百科,首先让孩子们在地图上找到新疆的位置,感受新疆和北京的距离,播放新疆高清漂亮的的特色大图。

课堂上,孩子们看到这些,惊羡不已。

此时,引导学生读“我多想去看看”,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想“去看看”的迫切心情表现地恰到好处。

一堂课,轻松活泼,自然有趣。

5.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之二《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分别借两个孩子之口讲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