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6.*黄河颂
1.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强化民族自豪感及爱国热情。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屏障.(zhàng) 浊.流(zhuó) 哺.育(bǔ)
澎湃.(pài) 蟑.螂(zhāng) 腐蚀.(shí)
追捕.(bǔ) 拜.年(bài)
3.解释下列词语。
(1)滋长: 生长;产生。
(多用于抽象事物)
(2)哺育: 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3)浩浩荡荡: 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
也指声势浩大。
4.阅读歌词《黄河颂》,填写下表。
问题一:在歌词的序曲——朗诵词部分,诗歌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怀?中心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直抒胸臆、议论抒情;中心诗句:伟大而又坚强。
作用:总括全诗,点出黄河象征我们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问题二:在歌词的主体——歌词部分,先描绘后歌颂。
在描绘黄河的诗句中,哪一个字起到统领的作用?统领到哪一行?这些诗句描绘了黄河什么样的特点?
“望”字,统领到第11行;气势磅礴,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问题三: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层次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三个历史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地理特点——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自然特点——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三层之间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问题四: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容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的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制胜的法宝。
问题五:结合时代背景,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本文写于1939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确需要用黄河一样的精神鼓励整个中华民族。
诗人在本诗中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抒发了要学习黄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见黄河精神的内涵就是伟大坚强。
见《导学测评》P12。